日本的循环经济与泡沫经济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44 浏览:130071

这本是两个不相干的题目,一个经验,一个是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

有人也许会说,日本现在政治混乱、经济低迷,有什么好说的?其实,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就循环经济而言,比如,我们现在一年的能源消耗量约为33亿吨标准煤,如果我们的能源利用率达到日本的水平,有6、7万吨标准煤就可以了,什么《京都议定书》、什么哥本哈根会议,什么今年年底的墨西哥会议,根本不会受到那么多的责难.

日本在保护环境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大约经历了三个关键的阶段:一是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公害;二是两次石油危机;三是《京都议定书》.

战后,在美国的支援下,日本经济迅速恢复,60年代的经济腾飞,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1960年,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在专家们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4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日本人的.1964年奥运会、世界上第一个开通高度铁路、大阪世、外汇出现盈余公民大量出国旅游等等,与我们中国今天是极其相似.这个计划7年就提前实现了,到1973年,GDP和国民收入都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11.6%.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西德,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世界老二的地位.

但是,当年的日本,颇有我们今天的“赶超”的雄心壮志,一定程度上也是GDP万能主义.经济高度增长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日本当年用了一个更严酷的词――公害,是激起社会公愤的灾害,而不是“污染”那般轻飘飘的.

最著名的就是“水俣病事件” 1953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日本共同社援引环境省的统计说,截至2005年3月,共有3个县的2955人被确认为水俣病患者,其中2009人已经病故.此外还有1万多人虽然未获医学认定,但其身心深受水俣病之害,在日本政府调解下,平均每人从排污企业获得260万日元补偿.还有骨痛病事件.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1956年到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米糠油事件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共有16人死亡.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共有16人死亡.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尽管有些事件是发生在50年代,但那时人们刚刚吃饱饭,尚未引起重视,但了60年代,“公害”就形成了全社会的舆论压力.

60年代初,钢铁制造城市川崎市针对粉尘和硫磺酸化的严重公害,率先出台了《川崎市公害防治条例》.日本政府于1967年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其中规定“保护国民健康要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单纯强调了经济发展.这部基本法的实施遭到全日本人民的反对,以牺牲民众健康及生存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本末倒置.1970年,日本第64届国会,专门探讨公害,修订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删去了“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的条款.1968年颁布了第一部国家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设立了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日本开始了艰苦的治理过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日本的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断了日本的高速增长,他们称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首次的负增长,更主要的是通货膨胀使日本社会惶恐不安.1973年日本的商品批发上涨了22.7%,零售上涨15.3%;1974年第一季度,批发上涨35.4%,零售上涨24.35%,这使得日本看到了经济的脆弱性;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国际市场原油上涨了几十倍,更使得日本认识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为日本的一次能源80%以上需要进口.不过,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是很强的.早在1971年5月,日本政府所属的产业结构审议会在《关于7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的方向》的报告里就要求,“五、六十年代是偏重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政策,是建立在追赶欧美国家观念的基础上的,今后的产业结构应是节省能源、资源,充实社会资本,加强防止公害的”.1974年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关于《产业结构长远规划》中要求,要建立“充实福利和生活型”、“节省能源资源型”的发展相对占优势地位的技术集约型产业.日本的节能技术和产业在全世界领先,就是在这一时期经过卧薪尝胆的努力而实现的.目前日本能源产出率遥遥领先于欧美,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而重化工业节能技术尤为出色,因为日本节能首先是从最耗能的钢铁业入手.日本在1972年就设立了日本热能源技术协会,并于1978年成立了“节能中心”,全面协调和指导国民和企业的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1979年,日本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下称“节能法”),又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对“节能法”进行了修改.

目前,日本无论是单位GDP能耗,还是能效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均处于先进水平.如果按购写力平价(PPP)计算,若日本单位GDP能源消费为1,则美国、法国、德国分别为1.39、1.07、1.04,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64;如果按汇率计算,则美国、德国、法国分别为日本的2.0、1.82、1.65倍;表现在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上,2005年日本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美国、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0.53倍、0.88倍.

进入新世纪前后,日本的环保和节能观念又更上一层楼.日本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既是一种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属于环境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恢复和建立生态平衡,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1991年,日本国会再次修订了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该法至今已修改过20次),并通过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1993年,日本又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荷为理念制定了《环境基本法》,实现了环境立法从完备单项法律体系为目标走向法典化的重要一步.此后,《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与《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分别在1995年与1998年被通过.到90年代末,伴随着这三项法令的实施,日益增长的公众意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需要,需要改变现存的社会经济体系,并发展一种能使得日本在21世纪克服其环境与资源限制的新型社会经济体系.1998年日本环境厅以“建立循环型社会为目标,推进废弃物对策”作为政策重点,“致力于推进调查建立废弃物与再循环为一体的促进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系统”.日本国际贸易工业部工业结构委员会在1999年7月准备了一份《循环经济规划》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为了同时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种循环型经济体系”,以便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融合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2000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律确认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目标.这一年,被命名为日本“资源循环型社会元年”,同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六项法案:《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2002年还通过了《车辆再生法》.


目前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这也保证日本成为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立足于日本环境与资源的现实情况,战略性地将立法提高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高度,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第二,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合理分担责任.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合理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措施,并使其公平合理的负担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

第三,采取了环境影响事先评价制度.法律规定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公众的消费活动产生废弃物,尽量实现可循环利用的生产消费方式.

第四,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计划和计划实施的时间表,确保循环经济的贯彻实现.

第五,以科技和教育为后盾,加强技术研发和普及循环经济知识.

第六,鼓励民间团体自愿活动,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

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有三大指标:资源生产率,就是GDP与总物质投入量之比;循环利用率,就是循环利用量与总物质投入量之比;最终处理量.2010年分别为1吨资源投入的产出从2000年的28万日元达到39万日元;2010年从2000年的10%达到14%;2010年从2000年的5600万吨减少到2800万吨.根据2006年的统计,2003年分别为31.6万日元、11.3%、4000万吨.2007年导入环境税,每户一年约2100日元.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专题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