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不能“野蛮生长”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72 浏览:57295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基本可以划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投资理财保险类等几大类.

在支付结算业务中,首先是那些依托自有网上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支付平台.这类平台具备在线支付、转账汇款、担保交易、生活缴费、移动支付等功能,代表企业有“支付宝”、“财付通”等.除支持自有购物网站的支付需求外,一些综合性支付平台已经与各类购物网站、电商平台签约,为它们提供支付结算怎么写作.

其次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代表企业有“快钱”、“环迅支付、“首信易支付”、“lakala”等.这类支付平台通常并无自有购物网站,主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支付业务为其合作商户怎么写作.例如“快钱”的生活类支付业务,“环迅支付”的网游支付业务.“首信易支付”还从事支付返现的活动,“lakala”推出了电子账单处理平台及银联智能POS终端,可以提供用户线下支付和远程收单怎么写作.

在融资业务中,类型很多,结构各异.例如P2P模式,P2P(Peer to Peer Lending)网络借贷,原本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并完成的小额借贷交易.正常的P2P具有单笔交易金额较小,供需双方以个人、小企业为主的特征.如果再作进一步细分的话,目前P2P在国内又可分为好几种模式.

有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干脆地说,就是要当金融业的“搅局者”.事实上,他们对于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和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了解都不充分

一是无担保线上模式,代表企业为“拍拍贷”.该模式下,网络平台不履行担保职责,只作为单纯的相似度检测,帮助资金借贷双方进行资金匹配,是最“正宗”的P2P模式.这种模式本质类似直接融资.据了解,这是不少国外监管机构唯一允许存在的P2P模式.

但国内目前P2P的主流模式是有担保线上模式,代表企业有“红岭创投”等.这种模式下的网络平台扮演着“网络相似度检测+担保人+联合追款人”的综合角色,提供本金甚至利息担保,实质上是承担间接融资职能的金融机构.

再有就是债权转让模式,代表企业为“宜信”.该模式下,借贷双方通常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采用第三方个人先行借款给资金需求者,再由资金借出方将债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的模式.通过不断引入债权并进行拆分转让,网络公司作为资金枢纽平台,对出资人和借款人进行撮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贷公司是由传统的民间借贷发展而来的.

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网络最为热议的就是以“阿里小贷”为典型代表的,基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而形成的融资模式.它与传统金融依靠抵押或担保的模式不同,主要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社交网络的用户信息和行为习惯的分析处理,形成网络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算模型,并据此向网络商户发放订单贷款或信用贷款.

另一种融资模式可称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代表企业为“京东商城”.该模式下电商企业不直接进行贷款发放,而是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提供融资信息和技术怎么写作,让自己的业务模式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双方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怎么写作于电商平台的客户.在该模式中,电商平台只是信息相似度检测,不承担融资风险.

除以上几种主要的网络融资模式之外,我国也出现了类似于美国的Kickstarter,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向大众筹资”、“让有创造力的人获得资金”的做法,例如“点名时间”、“有利网”等互联网企业.目前规模都还不大.


在投资、理财、保险类业务方面,一种是为金融机构发布贷款、基金产品或保险产品信息,承担信息相似度检测或从事基金和保险代销业务.代表企业有“融360”、“好贷网”信息怎么写作网站,以及“数米网”、“铜板街”、“天天基金”等基金代销网站.

另一种是将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以“余额宝”和“众安在线”的运费险、快捷支付盗刷险等为代表.

以余额宝为例,客户将支付宝余额转入余额宝,则自动购写货币基金,同时客户可随时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消费支付或转账,相当于基金可T+0日实时赎回.

“众安在线”则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和理赔,目前专攻责任险和保证险,并且已在研发包括虚拟货币盗失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运费保险、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 风险在迅速聚集

现在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充分肯定互联网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安全性―这一任何金融交易行为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1,在支付类业务方面,某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用户注册时只需用户在支付机构的页面输入信息、号和在支付机构的账户,这种做法难以核实客户的真实身份,其安全性比银行降低了几个层级,尤其是支付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洗钱法规难以有效落实.

较之银行业已积累了十年左右的数据,互联网企业缺少长期的特别是跨经济周期的数据支持,目前网贷公司风险计量模型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验

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进行大额资金汇划时,也不需使用U盾等安全校验工具(这恰恰是银行总结多年经验、汲取不少教训而坚持采用的安全措施),而只需客户录入绑定手机收到的动态校验码,甚至是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即可完成大额资金的划转.近年来就曾多次发生过未经客户授权就从客户账户上划走巨额资金的案例.央行等有关部门规定的对客户保证金等资金应实施托管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难以真正落实.

2,在融资类业务方面,就拿P2P而言,除了有些P2P平台还坚持不提供担保、不承担信用风险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2P机构都一肩挑着筹资、资金相似度检测和担保职能,但由于缺乏对其资金来源的监控,又没有对P2P机构放贷行为的资本约束,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近期已发生若干起网贷公司跑路事件,涉案网贷公司通过对出资人、注册资本、借款人等重要信息的查重引诱客户上当.目前不少P2P公司都宣称其融资的违约率极低,但实际上背后依靠的是资金池的搭建,信用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原先在网贷行业口碑还不错的一些公司因资金链出现问题而一度停业的案例. 3,在网络信贷业务方面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平台,其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数据整合、模型构建和定量分析,它通过将自身网络内的客户交易数据(例如客户的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等)和一些外部数据(例如海关、税务、电力方面的数据)的整合处理,利用信用评价模型计算出借款人潜在的违约概率,进而以此作为如何放贷的标准.

应该说这一思路是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的,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这种平台目前依靠的数据主要由与其电商业务相关的交易数据构成,数据维度较为单一,有效性还不足,关于B2B的数据更是缺乏.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网上“刷信用”、“改评价”等行为的存在,要真正保证交易记录和口碑评价等数据的真实性也是困难的.而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进而影响其信贷质量.

有互联网企业声称“我们赔得起,大不了一年×个亿”,这实在有点令人担心.任何量化交易模型的有效性都是其交易环境和交易规则的函数,因而模型需要不断校正,不断对其进行不同环境下的压力测试才能保证其可靠性.较之银行业已积累了十年左右的数据,这些互联网企业缺少长期的特别是跨经济周期的数据支持,目前网贷公司风险计量模型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验.

投资理财类中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当数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中所出现的一种业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原有的客户保证金转换成了货币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由于其解决了客户保证金不能计息的问题,因而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同时它又实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吸收客户资金的目的,可谓各得其所.

但人们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尚认识不足.且不说他们目前公开宣传其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对风险却揭示不够的做法是否合规,是否会误导投资者,就从其投资的货币基金来说,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类产品并非我国首创,全球知名的网络支付公司PayPal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利用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由PayPal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联接基金的方式交给巴克莱旗下公司管理,用户只需简单地进行设置,存放在PayPal支付账户中原本不计利息的余额就将自动转入货币市场基金,0.01美元起申购.

这完全可称为我国目前这一业务模式的原型.2007年,该基金的规模一度达到巅峰10亿美元,当时也曾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降至0.04%,仅为2007年高峰5%的零头.

在此情形下,PayPal货币基金的收益优势逐步丧失,规模不断缩水,于是在2011年7月,PayPal不得不将该货币基金清盘.不是说我国目前这类产品也一定会同样面临着这种可能,但任何一类投资产品如果只宣传收益,而不把风险说够,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监管与创新不悖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领域,P2P机构等正在快速扩张,在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积累着信用风险,借款方违约难以追讨、P2P机构跑路事件并不少见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支付领域,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交易流程缺少认证,沉淀资金缺少监管,使得消费者在享受支付结算快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隐私流失的风险.此外,客户备付金及其孳息的所有权一直归属不明,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始终难以落实.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途沉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加强监管,以防发生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长远的发展,为了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从现在就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听任其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要防止和纠正那种误以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是不支持创新,就会有碍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片面认识.

1,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怎么写作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但实际上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的做法并不符合这一规定,也并未获得有关部门的特别许可.

只要有关管理办法还未修改,就应该禁止这类现象的存在.此外,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了防控风险,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快捷支付操作,需通过银行进行实名身份认证.

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始终以方便客户为名不愿遵守监管部门的这一规定,甚至连银行退一步的变通做法,即首次支付认证、后续支付不再认证的做法也不接受,其中显然存在着不少的风险隐患.

监管机构面对这一挑战,需要作出抉择,或是“迁就”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想法,修改相关规定,或是严格执行监管政策,其前提是要准确判断目前的这种支付做法究竟是否安全.显然不宜乐观地作出肯定性回答.此外,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途沉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必须加强监管,以防发生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2,在融资类业务方面,撇开有的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未受到监管之外,一些贷款业务也存在着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比如实施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对金融机构贷款等资产业务的约束措施,但一些P2P机构虽承担信用风险,却不受类似的制约,也没有计提拨备的要求.

目前P2P行业中一些知名机构的资本金仅为1亿-2亿元,普遍缺乏风险吸收能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引发严重后果.对有的P2P机构通过弄虚作检测人为放大业务规模,形成信用误导的问题也必须坚决制止.

3,在投资理财类业务中,缺乏对有关产品严禁变相吸收存款的规定;缺乏对其资金来源及应用的严格要求及监督办法;对其在宣传中必须充分揭示风险的监管规定也不明确,也没有针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手段.

应该看到相对于传统金融消费者,互联网覆盖面更广,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组成结构更复杂、数量更庞大,一旦发生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力更强,完善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法规和监管机制,防止监管套利,以切实加强对各类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已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笔者的基本观点就是,网络金融的概念需进一步厘清;网络金融的模式需进一步规范;网络金融的运作需进一步监管.唯此,网络金融才能保持好目前方兴未艾的势头,才能健康、安全、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