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63 浏览:18243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习惯按常规办事,只善于模仿和继承,这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如果只停留在传授知识而不在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很难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到专而广,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索、去实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脉博,激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把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使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怎么写作者,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创新意识的形成,只靠教师是难以办到的,应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教学中,营造的氛围,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主动地“学”与“创”,把“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变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上每节课时,教师的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思想,相信学生是愿意学好的.教师应切实做到凡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学生能说的不说.善于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却不能”的渴求状态,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教师应在对教材做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把学生置于“问题”环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讲解,而是启发他们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去讨论、分析、研究,教师只做指导者,对学生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错误”之所在,提出补充意见,点拨学生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可以任意驰骋,个人创见可以充分发表,课堂的活力也可得以充分焕发.

二、巧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讨论中不受约束,因此能大胆发言,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在这种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状态中学习,主体性会得到充分展示.如在讲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理论上介绍一下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的原理和构造,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认识,对计算机各部分的配置不甚明了,而如果课前让学生去想象一个加工厂,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则学生不但会对计算机的五大部分有有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对它们的主要功能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焦点问题引发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让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挖掘创新潜能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知识越用飞跃越快,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其实也是创新的过程.如在教学生用Frontpage学习《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命令和方法先制作出一份功能较全面的样品,并将其主要功能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份网页,学生会带着一大堆疑问,学完主要命令,搜集资料,按自己的思路去进行设计,教师可适时用一些要求,创设一些疑问,让学生自行解决,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设计水平会不断提高,会有很大的成功感,同时创新潜力也会得到充分挖掘.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新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例如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比如在累加程序的大量赋值语句中所使用了S=S+1这一数学中无法成立的式子,以及经常使用的分治策略、最优策略和穷举策略都打破了以往的数学常规,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包含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体现,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后,要设计成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的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从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程序构造一个总体的框架,有了框图就能找到程序设计的线索,一个程序往往就能一气呵成,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个性,直到成功.这种经过创新思维后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


以上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创新的过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运用多种实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地落实,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在创新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