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困惑和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066 浏览:94420

【摘 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是一种体现开放、互动、科学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是通过“一流教师队伍”选择“一流教学内容”采用“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建设“一流教材”,经过“一流教学管理”构建“一流教学资源”的示范性课程建设.2010年我校的第一门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申报成功至今建设发展已五年,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做相应的完善,使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

【关 键 词 】精品课程,建设困惑,对策分析

从教二十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部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体制的转变与改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等等.特别是2003年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

一、精品课程的涵义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近10年来,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国家、省、市、校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课程类别涉及众多,有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所谓的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一种符合课程发展趋势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一)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围绕课程建设标准,2010年我校《基础会计与实训》申报市级精品课程成功,近几年《出纳实务》等几门课程陆续申报成功.建设过程中成效体现在:

1.根据市场调研,课程定位科学合理.

专业老师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区域市场对各会计岗位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专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以及对课程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研结合苏州区域性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如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的建设,有李建红老师主编,学校部分专业老师和其他兄弟学校教师参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等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做了合理的增删.

3.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如精品课程《出纳实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教学等,学生思考积极,乐于实践,教学效果有提升.

4.强化教师梯队,做好三项工程

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现在这三项工程正在有效持续的发展中,向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会计“名师”队伍努力.

5.不断完备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

学校建有实训楼,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设备总值419万元.目前已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苏州德福信会计事务所,苏州市航海绳网厂,苏州毅诚写作技巧记账公司等30多个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6.规范相关制度,优化课程管理

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每个班级有“教师教学情况记载”,每学期进行二次教学“七认真”检查,每周做好“教与学巡查”等,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障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特色上已初显成效.不过在此同时也看到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困惑一:重形式,轻内涵

1.精品不精,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上,轻视课程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有限,缺少课程内涵.

教材是培养人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各精品课程在申报时都建有自编教材、

电子教案、习题、实践指导书、课件、录像、软件程序平台等,但往往没有足够

的精品意识,没有考虑具体课程的特征、校本教材内容与书本内容基本雷同,胡乱堆砌,并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更新,教学策略多却难尽人意,缺乏等等,结果是精品课程只是“有”而实际意义不大.

2.网页设计制作缺乏规划和特色

精品课程的展示有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我校网页设计有计算机专业老师制作设计,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专业认知,故只是侧重于界面设计而忽视了栏目本身所要呈现的具体内容.而课程团队教师虽有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的教师组成,但对于网站的后台操作能力有限,导致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从而影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困惑二:重评审,轻评价

1.精品课程的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除建设中期专家检查外,缺少对精品课程持续有效的交流、监控评估,

2.我校专业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收效甚微.该评价只提供了对该课程内容、效果方面简单的调查问卷,缺乏对学习者自身和同伴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性评价.

困惑三:重产权,轻共享

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是我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是其他院校的网站,课程教师往往为保护自己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申报成功后就会立刻删除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学习者点击进入看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没有特色创新的,甚至是过时的资源,再有就是点击进入后显示“找不到网页、该页无法显示、正在建设中或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使得精品课程成为名义上的精品,无法访问到有价值的内容. 困惑四:重理论,轻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中,通过仿真教学资源和会计软件方式进行实践训练,但由于老师有时难以掌控上课进度和处理电脑技术上的问题,有些“望而生畏”于是乎会被“理论实践”课所替代,软件使用率不是很高.


2.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愿意拿出账本,实训资料难以收集,经典案例较少.拿《成本会计和实训》课程来说吧,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都有所不同,有些资料还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能公开,虽有企业专家开讲座,做辅导,却往往集中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企业用工素质的层面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实训锻炼等方面交流偏少,实践渗透不足.

3.会计岗位实践的局限性,企业实践时不可能大批量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同一家企业,多数单位只需要2-3名的顶岗实践学生,故人人参与对口的顶岗实践有一定的难度.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精“宜”求精

精品课程之所以为精品,在于其内涵,在于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在于精品课程所传递的知识及内容.我们不是为了精品而建“精品”,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编教材、习题和实践案例库、课件等教学资源,若再加以精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方便地获取参考资料和素材,加深对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激发成为教师创新性施教的平台,把精品课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求精.

(二)审而有“价”

1.申报成功后,对各精品课程的建设状况和质量的监控不能放松,评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控评价体系.致使课程建设不得不进行维护、更新、革新.如师生交互平台只在评审期间启用,评审结束后基本无人问津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2.要根据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特点,有所侧重,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在教学

评价中,既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更要重视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从而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的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著”享其成

在精品建设中的课程资源花费了教师团队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长期的知识收集、积累和整合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著作”.如何解决“著”“享”问题呢?

1.教育部曾出台了相关文件,但仍需科学合理完善方案.可多方采集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精品课程成功推出后维护知识产权同时提供资源免费共享作出规

定或指示,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或奖惩制度.

2.我个人觉得江苏省教育厅与凤凰传媒旗下的创壹软件公司共建的江苏省国示范中职校课程资源库的做法不免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它把学校精品课程教师从一大堆网络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在已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属于自己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或多校联动,共建共享.从而保证精品课程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提高精品课程的共享教育资源质量.

(四)内外“践”修

教学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1.校内教学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施,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会计仿真实践教学尝试结合ERP沙盘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内注册、设立记账公司,进行会计全真模拟训练,弥补现有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会计专业实训功能.

2.校外实训

把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参观,切身感受制造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接受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老师的实地指导,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课程发展没有止境,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后坐享其成,相反建设与发展将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其整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