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80 浏览:3353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承担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使学生广泛接触、了解、适应社会就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能否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是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进程与目标实现的问题.在当前倡导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的教材观强调教学不受教材局限,对教材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取舍、整合.教师必须审视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图片、话题、富有代表性的事例,结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使学生看图对话,让图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的效果.

如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体验正确拨打119火警,教师根据冬冬家着火的事例及图片,成功地创设了“救火车到我家”的教学活动.《学做小雄鹰》一课,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教师没有局限于讲述教材上的图片内容,而是创设情境,发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过程并提出解决办法.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再如:《规则在哪里》一课,教材上呈现的图例是丢手帕游戏.张伟老师在执教时,分析学情:三年级的孩子在上幼儿班时就已玩过丢手帕游戏,如果再按教材内容去操作,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加之受场地所限,张老师就设计了托物跑游戏,学生积极参与,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有序,总结出游戏中要有规则.这就为“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目标的达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善用多彩的人力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如:《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教师设计的救火车到我家中的教学活动,学生、教师都是鲜活的资源,几组以不同方式进行火灾防范知识汇报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老师、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蔡红艳老师把孩子的家长请到教室里接受孩子们的采访,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家长现场对话,拉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读懂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说声谢谢》一课,姜丽艳老师将学校的卫生员阿姨请到课堂上与孩子对话交流,使孩子感受到无论什么人,只要为我们做了贡献,我们就要对他说声谢谢,突出了主题,引起学生共鸣.

三、利用直观的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源

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品德课教学中经常需要老师、学生查阅、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本等资料信息用于教学.至于音像资源,更是教学中常常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比如《伸出爱的手》、《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两节观摩课,突出的靓点是两位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制作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音像资源的运用,使教学直观形像,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

四、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教育基地、科技馆、工厂、农村、社区、家庭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是目前品德课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如:《我生活的社区》一课,张伟老师就是充分利用“社区”这一课程资源,直接把学生带入社区,让他们亲自参与、体验、对话、交流,获得直接的感受,促使学生走出家庭,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我爱我的家》时,教师以“家庭”这一校外资源为契机,引导学生‘讲述我家的故事’、‘展示我家的照片’,引导学生把听到的生活画面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情景交融,心生感慨,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幸福.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广泛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丰富的文字资料,生动直观的图片,形象充满动感的视频、音频材料,充足的信息可以使人的思路更开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和双边活动空间.今天展示的三节课,其中的很多资源就是老师通过网络获取的为教学所用的资料、信息.这些资源的运用,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学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教师捕捉、运用资源的意识,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靓丽而精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