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47 浏览:46326

摘 要:科学素养是指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具有科学素养也是巩固学生“好学乐学”的一种动力基础.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出具有科研素养的接班人才.探讨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教师教学科研业务水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去学习和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去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关 键 词 :教师素养;学习方法;科研氛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尤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科学素养是指人的一种综合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出具有科研素养的接班人才.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教学工作者特别是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加强教师业务水平,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二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去学习,开发学生科学素养潜力.三是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适当地为学生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如果充分做到以上几点,就能使得课内课外的学习相得益彰,进而培养学生获得真正的科学素养.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1.提升教师业务修养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角,学生的培养目标要靠教师去落实.教师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挖掘知识的内在含义,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科学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广泛,更加专业化.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并能自觉地向学生传递新信息、新知识.

2.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最终是在教学中实现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师就必须在研究和使用教材的能力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下工夫.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同时需要提高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能力.由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内在尊严,体验到因职业生活的成功带来的快乐.高中生物教师的科研工作要立足于高中生物教学,通过教学研究的过程,使教师更能深刻领会生物知识的认识过程,感悟并掌握生物科学认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首先应该研究学生发展的内涵.作为承担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任务的教育,教师只有研究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塑造.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多元化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逐步形成正确的方法论、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人文素养,才能在工作中将自身所具有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迁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具有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学生.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去学习、开发潜力,培养科研素养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去学习

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备真正的科学素养.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

2.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就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学习.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在学生亲身经历的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可能是学习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3.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推动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地融入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三、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1.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开发学校课程资源

浓厚的科学风气是学校的精神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参加科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条件.氛围可以熏陶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交流会,学术讲座辩论会等形式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如:开发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性实验;捕捉课堂动态资源,随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开发家庭课程资源和社会可利用资源,使课程资源向家庭和社会更宽延伸

周末、节检测日等相当多的时间,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关注孩子在家里所进行的科学探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科普读物、科技资讯信息.很多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想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就必须走入社区,让他们到校园外去认识、去思考、去实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批判思考、善于交流等能力的发展,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关心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加强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既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方法问题.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必需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