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8 浏览:8639

摘 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公司财务管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合理的企业盈余也是对当局管理成绩的提现与认可,但是在没有把握好企业盈余的情况下,也是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文章首先对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尝试着分析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然后表明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盈余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会计准则;盈余;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64-02

1.盈余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的会计人员为了保证自身价值的正常提现,同时在不违反我国法律的条件下而选择的一种方式.盈余管理行为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管理,即通过管理人员通过自己判断的方式来对企业的账面盈余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即相关人员通过真实的商品贸易来从其他方式来对利润进行控制.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于合法的会计手段来实现的,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其他同行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来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以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

2.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方法

2.1 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但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而且还增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利用的项目.实际上,新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同时还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此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都是需要涉职业判断的,例如减值迹象的判断以及对资产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等,当然,这些需要人工进行来判断和估计的现状就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造成很大的空间来进行自己操控,进而使得会计人员自行决定计提减值准备是否执行,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2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把公司的财务数据控制在契约的限制性条款内,降低违约的风险,抵消不可控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从公允价值的本质上来看,要想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公允还是不公允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其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要高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工作人员的判断还是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都会不同程度的使得企业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下,也会产生很大的管理空间,因此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2.3 利用无形资产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相比于旧准则,新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相关文件自从颁布以来,给有研发项目类相关的企业带来了一些阻碍.新准则的实施,主要增加的和开发支出相关的条款.具体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后,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阶段,也就是将该阶段的支出统计到当期损益的当中.第二阶段是开发阶段,该阶段的支出检测如是符合资本化的情形,那么就会将支出划分到资本化当中.准则终归是准则,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审计人员很难分辨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处于哪种阶段还是存在着一定但是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当中,想要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实施.

3.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1 使存货计价方法调节的受到限制

对于企业来说,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检测如当存货是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那么就可以采用后进先出的方式,其中就是存在着一些可以认为改变报价的因素,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的当期的利润,顺其自然的就为企业提高了自身的利益.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发,改变了存货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给取消了,相应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等.这样就使得企业在旧会计准则当中所用的方法不能再被使用,从而很大程度的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空间,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3.2 使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盈余受到限制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在新会计准则没实施之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转回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原因是由于可以控制企业的账面价值.在新会计准则颁布的内容当中,这一准则的实施减少了会计之间的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转回的利润调节机制,进一步使得资产减值的调节功能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在抑制有效抑制了企业在资产减值上的盈余管理行为.

4.新会计准则下完善盈余管理的建议

4.1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

为了防止企业过度盈余管理现象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为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完善,其一,应该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就是说要加强监控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从而改善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以及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等;其二,是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控机制,要想健全企业的内部监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完善内部的独立董事会制度,因为独立董事会的出现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警告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其三,是完善外部监控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检测如经理人不称职,那么股东就可以在董事会中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罢免,使企业不会走下坡路.

4.2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外部监控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价基础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建立比较完备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完善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及健全的执业准则体系.为此,想要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外部监控,首先企业需要做的是系统内部人员的相互制约,建立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结构,无论是实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还是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变更都需要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其次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惩罚力度,只有严格的要求评估人员的要求严格,才能使得评估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掉以轻心,或者故意做检测报告的行为,同时也就会增强了评估人员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风险意识.

4.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新会计的实施,增加了人为判断和估计的内容,同时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困难.因此应该严格监管企业的信息披露,就可以改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企业还应该完善对多参数控制体系的建立,以确保能够监测到公司财务状况以及银行经营的业务状况,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管.

4.4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会计人员还是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很难正确运用估值技术.但是新准则的实施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对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这两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那么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我国企业执行新准则后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必须统一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通过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统一进行教学培养,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办事能力的提高.

5.结 语

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可以发现过度的盈余管理难免会给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应该掌握恰当的管理方法来约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就会避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关注企业过度盈余管理手段的发展趋势,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减少甚至限制企业不符合标准的盈余管理现象的出现,进而配合着企业越快越好的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