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27 浏览:143466

[摘 要]在中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加强成本核算、降低企业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加强成本费用预测,编制成本费用计划,提出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的措施,成本核算应该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规范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治理结构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多品种 小批量 生产企业 成本核算

一、 前言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同等条件下,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产品成本.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成本的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推进,国家陆续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若干企业会计准则,在贯彻实施准则制度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成本的核算、管理和分析方面,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何继续更有效地降低成本仍是一篇大文章.尤其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加强成本核算、降低企业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收益水平低下.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统计,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毛利率近三年一直在11%左右徘徊,2007-2009三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68%、1.39%和1.67%,二是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三是资金运作能力不强.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发展中资金注入先天不足,经济效益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得举债经营,大量依靠银行贷款维持施工生产,四是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会计基础核算有待规范.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点多线长,财务监控非常困难,要求加强财务工作信息化,防范财务风险.尽管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建造合同》等法律规章制度规范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会计核算,但问题依然很多.

三、 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

(1)加强成本费用预测

成本费用预测是事先对成本费用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应根据预算定额,施工定额,企业内部历史会计核算、统计核算资料,认真分析研究自身的技木经济条件以及建筑市场情况,在考虑采取增产:节约措施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的成本费用水平,成本目标进行预测,以促进企业有汁划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2)编制成本费用计划,提出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的措施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应在做好成本费用预测的基础上编制成本费用计划.企业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既要符合客观实标,又要先进合理.为了保证成本费用计划的完成,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的措施,以减少消耗,降低以本.否则,成本费用开支失控,成本费用预测和计划再好也发挥不了作用,成本费用分析和考核也无实际意义.所以,成本费用控制是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


(3)成本核算应该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首先应该分析自己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而不能一味的降低成本,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不必要的成本计算中.此外,企业也绝不能以降低企业成本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考虑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完成成本管理,如差异化战略从短期来看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长远发展增效而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思想才会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想要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上.

(4)规范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治理结构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运行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另外要规范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企业成本核算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健全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