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会计人生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15 浏览:153187

所谓会计文化,就是会计人和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作为做了47年财会、审计、CPA行业的老会计,我切身体会到,做会计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由谋生入行到爱岗敬业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财务与会计》上发表过短文《我爱会计这一行》.文中曾谈到我对会计认识的心路.50年代在上海读中学时,曾发誓说,一不做会计,《白毛女》中的穆仁智太可恨了;二不做小学教师,老师如艄公,摆渡一船又一船,自己还在码头.

然而,命运偏偏与我作对.50年代末我从上海“支边”到青海,被青海电池厂选派到中专学财会.自1964年始,我做了10年企业会计.在1965年“四清”和“”中被无端批斗后,我一直怨恨会计,总想调离会计岗位.

年轻时做会计只是为谋生.我的会计老师瞿运先,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会计.毕业时,他为我写的条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临别时告诫我“一定要按时对账,做到账账、账证、账表、账实相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报账时如有异常情况,千万不要忘了在凭证背后说明实情”.他的话,我记了一辈子.做主管会计时,因为一分钱使总账和明细账对不起来,我核对了整整两天.领导来报账,自恃权大,强制报销,我只能执行,但我都在背后说明过程.“四清”查账时,这些说明帮了大忙.职工领取工具包等低值易耗品,规定要以旧换新方可销账.因有一位职工拒绝交旧,不予报销,结果在争执中我挨了耳光.这固然是小事,然因报账严守财经纪律,“四清”、“”的批斗中,我没少挨打,我至今无悔.因为做会计最重要的担当就是按章办事,履行会计监督.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会计工作,有其优良传统,规章制度完整,程序严谨周密,保证了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我和所有老会计一样,与新中国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有进步和贡献,也有曲折起伏,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和严谨慎重的优良传统.我认为,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基本的会计文化.

二、刻苦学习,与时俱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看到了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使我历经坎坷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希望.从此,我不再迷恋于文学,全身心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会计法》公布时,我在《财务与会计》上发表了“庆贺《会计法》公布”,其中提到:无须沽酒话沉浮,依法理财当善谋.人到中年方不惑,喜逢盛世展宏猷.会计工作有了法律保障,更坚定了我做好会计工作的信心.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时势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会计人.那时我才明白,会计是门大学问,大学里有会计教授,而不是我平时看到的会计只是收钱记账的工具.年近不惑的我,成了学习狂.1978―1981年,我寻找各种版本的大学财会教科书,包括葛家澍、娄尔行、余绪缨等知名教授的会计著作进行自学.仅《管理会计》,我就学过三个版本的教材.我结合企业改革与会计工作实践,在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会计、审计的专业文章,不完全统计就有十五万字之多.80年代初,我在地市财政部门担任企业财务科长,还兼管会计管理工作,在会计学会兼秘书长,还是会计咨询公司和会计培训班的负责人,家人称我工作狂,名副其实.我参加了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审核工作,参与了有关部门、企业调研,制定落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文件,推动企业财会工作;晚上则在各种会计培训班讲课.


回顾这段经历,我很自豪,我参与了整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相应的财务会计改革的过程.这个时期的会计人员,保持了优良传统,刻苦学习,与时俱进,逐渐有了会计管理、内控制度的观念.

三、涉足CPA行业,发挥专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在江苏做了10年国家审计工作.“退居二线”后,担任省注协常委、某市注协会长,自此进入CPA行业.

我见证了CPA行业的创建、整顿、改制、发展的过程.CPA行业的开创阶段没有执业规范,没有正式的审计底稿,收费不多,重在怎么写作.当时的我,“心系理财倍苦辛,欲为会计先为人”.

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以后,通过不懈努力,“”(原中注协和中审协)合并,会计相似度检测机构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并于90年代后期先后改制为独立法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终于在法制轨道上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和所有执业CPA一样,与中国CPA行业的发展一起成长.我曾在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新加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接受CPA短期培训,曾参与《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工作.朱总理“不做检测账”的题词,多年来一直铭刻在心,坚决执行审计准则,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回顾过去,万分感慨;立足现在,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我国会计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作者为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