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实的写官人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32 浏览:153743

清朝的官儿,一直都是可以写的.只是,晚清卖官卖的量比较大,吏部几乎成了官帽子批发部.反正体制上官职和官缺分开,写到了官职,未必一定能做上官.官多了,皇帝并不太担心体制紊乱.显然,写这样的官儿,对于仅仅想弄个官帽子玩玩,人前显摆,或者死后荣光的人,倒是可以.

可是,对于那些真想过官瘾,甚至想通过做官发财之辈,就不大可以了.有需求就有产出,后来,吏部又推出一种更高级的写卖,写了官之后,多花点银子,就可以优先补缺.到了这步田地,朝廷的行政体系,就开始大乱了.

总的来说,旗人写官的不多.权贵之家,一出生就有官爵伺候,用不着;贫寒小户,有铁杆庄稼,凑合着过,拿不出这笔闲钱.但是,普通的旗人,也有做生意发财的,发了财的旗人,想过一回做官的瘾,也有写官的.都说旗人不能从事其他产业,只能当兵,其实这样的规矩,在清朝中叶就已经破了.但是,啃惯了铁杆庄稼的旗人们,往往不乐意自主谋生,即使给了土地,也没有人耕种;给了本钱,也没人做生意.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众多旗人中,总会出几个不一样的.光绪年间,北京就有这么一位名叫玉铭的旗人,不知怎么的就搭上了内务府的关系,专门做内务府的木材生意,一来二去,发了.发了之后的玉铭,先是写了一个同知的官衔,然后又写了一个道台.也不知走了什么关系,居然放了四川盐茶道.四川是产盐和茶的大省,盐茶道是肥缺.能捞到这个肥缺,玉铭即使关系硬,钱也不会少花了.

只是,清朝的规矩,官员外放,皇帝得例行召见.一般的官员问几句也就放行了,但道台算是大官了,皇帝得多问几句.一上来,皇帝就问,你曾经在哪儿当过差呀?玉铭倒也老实,回答说,此前一直做木材厂的掌柜.皇帝又问,你木材生意做得好好的,干吗要做官呢?玉铭回答说,听说四川盐茶道的出息(收益)要比做木材生意多好几倍.说到这儿,光绪皇帝即使好脾气,也已经动怒了,但还隐忍不发,接着问,你是旗人,能说国语(满语)吗?答曰,不能.能写汉文吗?玉铭嗫嚅良久,曰,能.光绪让太监拿来笔墨纸砚,让玉铭写出自己的履历.磨蹭半晌,纸上只写了“奴才玉铭,某旗之人”八个大字,每个都有茶杯那么大个儿.还辩解说,字,奴才是认得的,只是不会写,如果考奴才算盘,肯定没有问题.当然,皇帝是不会考人珠算的.就这样,玉铭的官位丢了,煮熟的鸭子飞了.玉铭只好还做他的木厂掌柜,承揽皇家的工程.那个出息比木材生意好几倍的盐茶道,不知便宜了哪个.


其实,这个玉铭真是个老实生意人.旗人做写卖,又是跟旗人打交道,环境过于单纯,虽然理论上也跟官府来往,但却不知道官场里的名堂.见皇帝之前,也没有人指点他,事先打点一下太监,准备一下功课.即使识字不多,应对得体,皇帝断然不至于现场考试.吏部开市卖官,实际上就是让写官者借官生财,否则,有哪个冤大头会写了官儿再写缺儿,指省补缺?心里想的是钱,人家也让你捞钱,但在明面上,还只能说些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官话.一旦把肚子里的想法如实说出来,尤其在公开场合说出来,肯定就是大逆不道.光绪没把他扔进监狱,已经是大便宜了.

玉铭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传说,还没有被证实.但光绪年间类似的真实事件,肯定是有的.晚清吏治,因为批发官帽子弄得乌烟瘴气,所以,后来的改革,只能先从行政改革入手.

摘编自第402期《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