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融资的记账汇率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99 浏览:44108

【摘 要】企业进口贸易融资业务按复币记账,既要按外币结算,又要按人民币折算,致使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如果对外币业务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认,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关 键 词 】即期汇率;近似汇率;远期汇率;中间价;汇兑损益

一、进口贸易融资中记账汇率的选择

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既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又能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对银企双方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我国企业资金周转普遍困难之际,贸易融资因具有高流动性、强时效性以及风险相对低的特点,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1].尤其是近年来美元LIBOR利率相对国内人民币贷款利率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企业在享受到低利率的美元融资优惠之外,还可以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

目前银行向进口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方式有进口开证、进口押汇、进口代付和T/T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2].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但是无论企业采用哪种融资方式,会计核算都涉及到人民币对外汇的汇率折算问题,也就是折算汇率的选择,即企业采用什么汇率记账来折算确认进口货物的账面值,同时折算确认贸易融资的记账本币借款金额[3].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理外币交易和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4].记账汇率的种类及记账汇率所属时间的不同,都会对汇兑损益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外币交易业务时,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习惯,都采用即期汇率,即一般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进口企业贸易融资既采用央行公布的中间价记账折算确认进口货物账面价值,同时也采用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来折算确认贸易融资外币借款额度.

二、记账汇率对汇兑损益的影响

通常企业采用不同的记账汇率,在购货或销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同的购货成本、不同的销售收入等.而这个差异额往往体现汇兑损益中.进口企业贸易融资中选择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折算确认进口货物价值和融资借款额度时,央行公布的中间价和商业银行挂牌的外汇写入价之间的差异就是本次交易的汇兑损益.通常情况下如果中间价是写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那么这个差异并不大,如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7月21日之前公布人民币汇率基准价.

1.中间价出现虚增的汇兑损失

尽管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但是这种情形下交易产生的汇兑损益也并不大.然而央行2012年4月14日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日交易区间,将从目前在当日中间价上下5‰范围内浮动扩大至上下1.0%的范围,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后,此时贸易融资以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折算确认进口货物价值和融资借款额度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就相对比较大了.而且受此影响,则有央行允许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和港元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3%范围内波动,而人民币兑卢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则可以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5%范围内浮动.为此,笔者选择中国银行外汇牌价的现钞/现汇卖出价当日收盘价,对2012年上半年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和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市场进行比较(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银行美元卖出价和央行公布的中间价在2012年4月14日央行宣布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后差额明显扩大.基本上都在两三百点以上,最大的时候达到600多点,基本上接近于央行公布的最大波动幅度1%,也就是说企业美元购汇都是在人民币跌停板附近区域交易.如此巨大的差额如果企业还是以央行公布的中间价记账确认贸易融资的进口货物价值和贸易融资的融资额度,就会产生巨大的潜在的交易汇兑损失.

如果一个企业在2012年6月6日贸易融资1.6089亿美元支付当日进口原油货款,以当日央行公布中间价6.3261记账,中国银行当日的卖出价(收盘价)为6.3747,差额486点;则该企业以当日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折算贸易融资的融资额度,并以同样的金额确认当日进口原油成本,导致采购原油成本虚低720万元,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虚高720万元;倘若该企业在2012年3月9日-2012年6月9日的3个月内,贸易融资借入美元共8.699亿元,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共虚可高达3475万元,远远超出了贸易融资的利息成本.这种虚高的汇兑损失最终会在购汇偿还贸易融资本金和利息时,体现在会计报表的财务费用中.

2.中间价出现虚增的汇兑收益

到了2012年下半年,出现了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的特征.央行公布的中间价与金融机构卖出价倒挂,中间价比金融机构卖出价高出几百个点(见图2).

从图2中可知,从2012年9月18日开始,央行的中间价比金融机构卖出价就出现倒挂现象.选择央行公布的中间价记账,企业每融资一笔美元就会获得潜在的虚增汇兑收益,企业的采购成本也因为这笔虚增的汇兑收益相应的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在2012年11月20日贸易融资2亿美元支付当日进口原油货款,以当日央行公布中间价6.2926记账,中国银行当日的卖出价(收盘价)为6.2369,差额557点;则该企业以当日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折算贸易融资的融资额度,并以同样的金额确认当日进口原油成本,导致采购原油成本虚高1114万元,汇兑收益虚高1114万元.

三、企业会计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外汇汇率折算会计政策现提出相应的3点建议. 1.交易日外币会计折算

(1)近似的汇率,是指企业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如果汇率波动不大时,“近似的汇率”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随着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新准则适应了这一新的形势,借鉴国际准则,引入了“近似的汇率”概念.

(2)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新准则规定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4].

(3)跟据新会计准则这一新的规定,以及随着央行加大汇率波动幅度后,企业在进口贸易融资中选择当日央行公布的中间价记账的弊端,我们认为企业在进口贸易融资可以选择当日的市场汇率,即金融机构外汇牌价的卖出价记账.这样就避免了因记账汇率的选择而产生的汇兑损失,企业的货物进口采购成本更真实,汇兑损失也更真实,企业利润也更真实.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企业不是贸易融资外汇去支付进口货物款项,而是直接购汇去支付进口货物款项,那么企业付出的成本就是企业的购汇价,即银行的卖出价.因此我们认为进口贸易融资中用交易当日银行间外汇牌价卖出价折算贸易融资额和进口货物价值比用央行公布的中间价折算更为真实.企业在选择进口贸易融资会计政策时,交易日的汇率政策建议选择银行卖出价作为企业外币折算的记账汇率.

2.锁定到期还本付息日汇率的外币折算

(1)贸易融资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种短期的资金融通,期限一般都比较短,如90天.企业为了避免汇率波动风险,尤其在央行宣布加大汇率波动幅度后,经常会在交易日锁定远期到期还本付息的汇率.这样企业既规避因为汇率波动出现的汇兑损失,同时也使得融资成本可以确定,远期还本付息的流也可以准确预算,到期只需要支付本金和利息按照锁定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就行了,而不再需要考虑汇率的变动造成的汇兑损益了.

(2)企业通常的会计处理都是按照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企业可以选择“近似的汇率”概念,用远期锁定汇率记账折算确认进口货物的账面价值和贸易融资的短期借款额度.这样既避免了复杂的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同时也使得进口采购货物的账面价值更真实地符合支付的对价.

3.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融资的折算

(1)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4].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因时间变化而引起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变动,应当确认为本期的汇兑损益.

(2)对于锁定远期汇率以锁定汇率记账确认的贸易融资外币负债额度,我们认为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以不再对外币进行重估,不需要再按照央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对外汇的中间价折算确认负债本位币额度.不管记账本位币对贸易融资的外汇借款汇率如何变化,锁定汇率的贸易融资到期还本付息的资金成本是已确认的,就是按照所定的汇率来购汇还本付息.此时汇率的变动再做外币负债的重估,只是调整汇兑损益的所属的期间,也就是调整利润的期间,最终购汇还本付息不会产生汇兑损益.

企业记账汇率会计政策的选择要做到选择一个汇率更能准确、真实的反应企业资产的计价和损益的确认,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企业的外币业务各种各样,且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国际化的拓展,企业外币业务也日渐繁多.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汇率会计政策一经选定,前后各期都要保持一致,不可随意变更.企业应当综合考虑自身外币业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账汇率会计政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