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外国对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11 浏览:110487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出口贸易构成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并没有根本缓解国际社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抵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最主要、最有效和最隐蔽的抵制措施.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贸易大国,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使它们形成了成熟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经验.我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建构积极的突破策略.

[关 键 词 ] 农产品贸易 技术性壁垒 突破 策略

一、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等为由,强制或非强制性地采取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手段,并且对国际贸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当的障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强,(2)法律法规与标准衔接较好,(3)先进实用,(4)制定过程透明度高,社会相似度检测组织参与比较多,(5)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明显.技术法规和标准本身的产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过分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制造障碍,容易形成壁垒.

2.繁多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根据WTO的《SPS协议》,各成员国可以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免受病虫害或带病虫害有机体侵入而采取一些检验、检疫措施.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给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3.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发达国家规定了大量的合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制度在细节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并且认证不菲,从而给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如美国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ntrol Point)即(HACCP) 管理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的水产品和肉类食品.欧盟也认可采用HACCP体系.日本政府则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要求凡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并加贴认证标志.

4.严苛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美国是世界各国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1992年12月12日实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蔬除外),要求表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否则禁止销售.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进口品)等.欧盟理事会修订了关于食品标签、说明及宣传的第200/13/EC号指令.新条例旨在确保消费者更容易得知食品,要求必须在标签上标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

1.美国的促进机制.(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信贷公司、海外农业怎么写作局、美国商务部、农业协会、农产品贸易协会等.此外,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制订生产计划,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建立和利用出口协调机制,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开拓计划:①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农产品销售,美国国会和政府共同制订该计划,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直接面向国外最终消费者.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怎么写作局,经海外农业怎么写作局审定后拔付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②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借以开拓新市场,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制订了此计划.方式也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返还偿付的形式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援助.③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怎么写作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④构建完整的配套怎么写作体系.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灵活而有力的,以科学为依据,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有效、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怎么写作体系,并在法律规章制度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2.欧盟的促进机制.2003年6月2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新农业政策改革决议.改革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分别从2004年和2005年开始执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直接补贴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取消原来与产品类别和种植面积有关的挂钩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场补贴”(Single Farm Payment).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额将根据以2000-2002年为基期的情况确定.一经确定,补贴就与种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多少无关.(2)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上述各项补贴政策包括单一补贴政策,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但是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3)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 Advisory System).在2006年以前,各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农场咨询系统.但是2007年以后,各成员必须都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2010年以前,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这个系统.2010年,农业委员会将报告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决定是否将该系统变为强制农民参加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怎么写作.农场审计部门将定期地对农场投入物的投入水平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的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有关的费用将由欧盟的农村发展基金支付.(4)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按照新的改革决定,将对大农场直接补贴标准予以调减.调减的幅度是:2005年为3%,2006年为4%,2007年以后为5%.据测算,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该协会由农林水科大臣任会长,各省厅、地方政府、各全国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贸易、旅游促进团体、以及地方出口促进团体作为成员.该协会负责制定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战略,确定农产品出口的具体目标,完成并实施年度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与外国政府交涉取消农产品进口壁垒等.(2)加强对外交涉,为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铺路搭桥.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国交涉,在关税、检疫等方面取得进展,比如,通过双边FTA协议,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高关税;要求进口国调整顿秩序检疫政策,或根据进口国的检疫要求采取改进措施等.(3)建立面向出口的生产、流通体制.此举主要是通过构筑面向出口的生产体制,导入新的技术,生产出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符合海外市场标准的、与日本市场有所不同的农产品.同时,为了保持农产品的出口品质,降低成本,建立出口包装和保鲜系统,利用共同的运输方式,开发出专门出口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流通体制.(4)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①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日方对农产品出口的海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将该信息分发给相关单位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如检验检疫制度、商标登记、培育权保护等;也包括市场需求、商品、流通状况、饮食习惯等.②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出口计划、开发海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等.具体方法如在国内成田机场介绍、销售日本品牌农产品;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设立直销点,搜集市场反应;召开生产、流通、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准备会等;在国外,政府协助民间进行市场调研、疏通政府关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加强与海外相关贸易部门的联系;另外,金融机构还向农产品出口提供融资和保险的怎么写作.

三、建构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美、欧、日等国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尽管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层面的政府努力,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农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与多数人预期的相反,加入WTO 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却遇到极大阻力,主要是日本和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壁垒.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由贸易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实际用于农业的政府支持却十分有限.因此,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研究世贸规划,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抵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所谓“绿箱”政策,指的是政府在执行支持计划时必须符合: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贸易扭曲,对生产影响很小;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支持的作用.根据WTO规侧,“绿箱”措施可免除削减义务. 由于绿色政策在WTO规则里并不承担削减义务.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我国黄箱支持量允许标准为8.5%.目前我国黄箱支持量不大,主要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面.除了玉米以外,我国粮食品种的支持量都是负保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很少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都处在世贸组织的“微量允许标准”之内.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农业协议要求,转换支持方式,主要应补给生产者.因此,对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应做较大的调整,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并重新确定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 (3)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鼓励企业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进品生产加工检测检验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4)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制订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体办法,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加快研究、设计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①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②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0%以内时,国家对本国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为国内生产成本82%~90%时,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吕,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0%时,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③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重点资助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广告促销、营销策划、产品推介,以及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认证认可及国际零售商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国内认证机构开展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资助出口企业通过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④改善出口农产品的物流条件,提高出口率.加强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用,实现省际互通.要重点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运输问题,以降低出品成本,突破发展瓶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基本原则.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品,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并组织实施.②坚持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出口产口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③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 (2)具体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质量不高,标准不统一,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低劣抵消了,因此,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为参与竞争的基础或前提.②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③进行宏观调控,整合各地优势,形成合力.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产量.⑤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区域多元化格局.⑥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