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生产\贸易\波动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应略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1 浏览:12146

摘 要  对FAO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和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中期开始的一轮国际粮食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也即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所致,而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炒作、生物能源对粮食的消耗和一些国家对粮食贸易的限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上涨和金融市场炒作则是关键性因素,对不同粮食品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稻米的波动“异峰突起”,远超过其他粮食种类,国际贸易形势相对严峻得多.与过去的30年相比,世界粮食市场底部已明显抬高,粮食市场平均将很有可能长期在高位波动运行.针对上述情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系统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包括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合理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备规模,尽快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特点,灵活调节粮食进出口数量,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分散粮食进口风险.

关 键 词  世界市场 贸易 粮食安全 中国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已日显重要.所谓粮食安全,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广泛认同FAO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爱.”本文在着重分析世界粮食生产、贸易和波动的长期趋势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粮食安全应对策略.


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变动趋势

1.世界小麦生产变动趋势

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世界95个小麦主要生产国中,按各国产量增长或减少幅度的算术平均计算(下同),总体人均小麦产量增加16.96%.人均小麦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42个,占比44.2%,人均水平的算术平均增产幅度为70.16%.产量减少的国家有47个,占比49.47%,人均减产算术平均幅度为28.42%.不增不减的国家6个.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一批北亚国家小麦增产幅度位于全球前列,土库曼斯坦小麦人均生产量由1990-1992期间的153公斤增加到2005-2007年间的597公斤,增加了2.9倍多.

2.世界玉米生产变动趋势

1990-2007年间,136个玉米主要生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产量增加69.17%.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79个,占比58.09%,平均增产幅度139.63%.人均玉米产量减少的国家有45个,占比49.47%,平均减产幅度为36.08%.产量不增不减的国家有12个,占8.82%.南美和东欧的几个国家玉米生产增长幅度领先全球,增长最多的阿根廷,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增产242公斤.

3.世界大豆生产变动趋势

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世界47个大豆主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大豆产量增加172.92%.人均大豆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27个,占比57.45%,平均增产幅度330.67%.人均大豆产量减少的国家有15个,占比31.91%,平均减产幅度为53.39%.同期产量无变化的国家有5个,占10.64%.全球人均大豆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阿根廷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大豆产量增加745公斤.

4.世界稻米生产变动趋势

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球94个稻米主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稻米产量增加22.90%.人均稻米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43个,占比45.74%,平均增产幅度77.14%.人均稻米产量减少的国家有39个,占比41.49%,平均减产幅度为29.87%.人均稻米产量无变化的国家有12个,占比12.77%.全球人均稻米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圭亚那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稻米产量增加190公斤.

中国上述四种主要粮食生产变动的总体趋势是“二增二减”.小麦人均产量变动总体趋势是在下降,1990-1992年间的人均产量为85公斤,1995-1997年间人均产量为91公斤,2000-2002年间人均小麦产量下降到74公斤,2005-2007年间的人均小麦产量为79公斤,比1990-1992年间下降了7.06%,比1995-1997年问下降13.2%.玉米人均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1990-2002,1995-1997,2000-2002,2005-2007四个年度间,我国玉米人均产量分别为84、93、89和111公斤.中国大豆产量随着人口的增加总量上呈现增长趋势.1990-2002,1995-1997,2000-1902,2005-2007四个年度间,大豆人均产量分别为9、11、12、11公斤.中国人均稻米产量在逐步下降,在1990-2002,1995-1997,2000-2002,2005-2007四个年度间,中国稻米人均产量分别为108、106、94、93公斤,2005-2007我国人均稻米产量比1990-1992年减少13.89%.

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粮食贸易变动趋势

由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粮食进口的同时,往往又有粮食出口.因此,考察世界各国粮食贸易变动趋势,除了分别考察各国粮食进口、出口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各国粮食的净出口或净进口情况.总体状况是:1990-2007年间,FAO统计的全球176个国家中,粮食净进口的国家远远多于净出口国家.分品种来看,小麦净进口国家的数量长期几无变化,但净出口国家增长了16%;玉米净进口国家的数量增加了12.4%,净出口国家增加了21.74%,同期不进不出的国家则由23个减少到2个;大豆净进口国家的数量增加了34.25%,净出口国家增加了6.25%,同期不进不出的国家则由38个减少到12个;稻米净进口国家增加了7.69%,净出口国家减少了20%,同期不进不出的国家则由8个减少到2个(见表1).

2005-2007年间,世界小麦净进口国、净出口国和不进不出国家数之比为83.52:16.48:0.1990-2007年间,小麦净出口国增加了16%,净出口国的人均净出口量(算术平均数,下同)下降了1.54%.其中,人均净出口100公斤以上组的国家数增加了12.5%,但人均净出口量下降了7.18%;人均净出口50-100公斤组的国家数由3个增加到6个,人均净出口量也增加了28.12%;人均净出口10-50公斤组的国家数增加了11.1%,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4.27%;人均净出口10公斤以下组的国家数减少1个,人均净出口量减少了1.79%.总体而言,1990年以来小麦净出口国的人均净出口量变化幅度不大.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为世界人均小麦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每年出口小麦750公斤以上(见表2).

2.世界玉米贸易趋势

2005-2007年间,世界玉米净进口国、净出口国和不进不出国家数之比为82.86:16:1.14.1990-2007年间,玉米净出口国增加了21.74%,净出口国按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96.22%.其中,人均净出口100公斤以上组的国家数增加1个,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87.49%;人均净出口50-100公斤组国家数由1个增加到3个,但人均净出口量减少了18.08%;人均净出口10-50公斤组的国家数增加了75%,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22.95%;人均净出口10公斤以下组的国家数减少1个,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23.59%.总体而言,1990年以来玉米净出口国家数和人均净出口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1995年以来,阿根廷是世界上人均出口玉米最多的国家,每年人均出口玉米已达300公斤以上(见表3).

3.世界大豆贸易趋势

2005-2007年度,世界大豆净进口国、净出口国和不进不出国家数之比为77.17:9.44:13.39.1990-2007年间,大豆净出口国数增加了6.25%,净出口国按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129.87%.其中,人均净出口100公斤以上组的国家数增加2个,该组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40.73%;人均净出口50-100公斤组国家数1个,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33.09%;人均净出口10-50公斤组的国家数减少了1个,但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129.28%;人均净出口10公斤以下组的国家11个,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5.5%.总体而言,1990年以来大豆净出口国家数略有增加,但净出口国的人均净出口量增长了近1.3倍.长期以来,巴拉圭一直是世界上人均出口大豆最多的国家,1990-2007年间,每年人均出口大豆由250公斤增加到481公斤(见表4).

4.世界稻米贸易趋势

2005-2007年度,世界稻米净进口国、净出口国和不进不出国家数之比为87.50:1.14:11.36.1990-2007年间,稻米净出口国数减少了20%,但净出口国按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净出口量却增加了85.87%.其中,人均净出口100公斤以上组的国家数增加1个,该组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58.37%;人均净出口50―100公斤组国家数减少1个,人均净出口量减少了33.37%;人均净出口10-50公斤组的国家数增加1个,人均净出口量增加4.77%;人均净出口10公斤以下组的国家数减少33.33%,但该组人均净出口量增加了105.67%.总体而言,1990年以来稻米净出口国家数减少,但净出口国的人均净出口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位于南美洲的苏里南、圭亚那、乌拉圭都曾是世界上人均出口稻米最多的国家(见表5).

世界粮食市场变动趋势及成因

本节主要通过长期的国际粮食市场信息、粮食主产国生产信息,分析国际粮食变动趋势及其成因.

1.世界粮食市场不同品种间波动幅度有明显差异

从1980-2010年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稻米年平均的长期波动曲线(见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粮食市场不同品种波动的幅度有明显的差异.对1980-2010年间的31个年份的四种主要粮食年平均资料的方差分析进一步证实,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幅度最小的是玉米,玉米的年平均为每吨119.3美元,标准差最小,为每吨31.08美元;其次是小麦,平均为每吨162.40美元,年度标准差为每吨45.20美元;再次是大豆,平均为每吨247.25美元,年度标准差为每吨62.85美元;稻米的波动幅度最大,平均为每吨307.78美元,年度标准差――每吨稻米的年平均波动幅度高达119.92美元(见表6).

2.2006年以来世界粮食市场波动异常

由图1可见,1980-2006年间,国际四种主要粮食品种的波动幅度并不是很大,可以说波动曲线处于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内.小麦和玉米的年度平均没超出过200美元/吨,大豆年平均没超出过300美元/吨,稻米的年平均也基本上在300美元/吨以下.但从2007年6、7月份起,国际市场粮食出现了非正常的快速上涨趋势,特别是进入2008年之后,粮食普遍出现了急速的拉升.2008年3月,小麦首先冲顶,达439.72美元/吨,2008年4月玉米和稻米也涨至顶峰,玉米上涨至246.67美元/吨,稻米高达1015.21美元/吨.大豆也于2008年7月冲至最高的554.15美元/吨.与2007年3月同期相比,小麦上涨了120.85%,玉米和稻米与2007年4月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61.67%和215.0%,大豆与2007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7.77%.

3.此轮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并非生产失衡导致

从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状况来分析,2007年中期开始的此轮国际粮食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从世界粮食生产变动趋势中我们已知,2005-2007年间与1990-1992年间相比,全球小麦、玉米、大豆、稻米的人均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各国人均产量增长的算术平均计算,小麦增长16.96%,玉米增长69.17%,大豆增长172.92%,稻米增长22.90%.

若按世界粮食生产状况不同类型国家来划分,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国家数也明显多于减少的国家.在FAO统计的95个小麦主产国中,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42个、持平的国家6个,二者合计占比50.53%,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47个,占比49.47%.而且人均产量增加国家的平均增产幅度为70.16%,远高于减产国家平均减产28.42%的幅度.在FAO统计的136个玉米主产国中,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79个、持平的国家12个,二者合计占比66.91%,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45个,占比33.09%.而人均产量增加国家的平均增产幅度为139.63%,远高于减产国家平均减产36.08%的幅度.同样的情况,世界47个大豆主产国中,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27个、持平的国家5个,二者合计占比68.09%,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15个,占比31.91%.而人均产量增加国家的平均增产幅度高达330.67%,减产国家平均减产幅度仅为53.39%.最后看稻米,在FAO统计的94个稻米主产国中,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43个、持平的国家12个,二者合计占比58.51%,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39个,占比41.49%.而人均产量增加国家的平均增产幅度为77.14%,减产国家平均减产幅度29.87%.

因此,我们从世界各国粮食生产形势不难判断:此轮国际粮食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导致.对此轮国际粮食快速上涨主要因素的分析,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能源大幅度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炒作、生物能源对粮食的消耗和一些国家对粮食贸易的限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上涨和金融市场炒作则是关键性因素.

4.国际稻米贸易形势相对严峻

从图2可见,推动此轮国际粮食上涨的因素,对不同粮食品种的影响程度不同.稻米的波动“异峰突起”,波动幅度远超过其他粮食种类.笔者对此的解释是,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稻米的国际贸易形势相对严峻得多.正如前面分析的,1990-2007年间,世界小麦、玉米、大豆的净进口国或增加或几乎没有变化,但与此同时,世界小麦、玉米、大豆净出口国数量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尤其是玉米、大豆净出口国的人均净出口量更是分别增加了96.22%和129.87%.唯有稻米的世界贸易形势比较特殊:稻米净进口国家增加了7.69%,而同期净出口国家减少了20%,自给自足(不进不出)的国家也由8个减少到2个.因此稻米的国际贸易形势相对较为严峻,波动最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图2中国际粮食月度变动曲线来看,国际粮食从2008年中期见顶后一路振荡下行,并在2010年6月见底后重拾升势.在能源长期维持高位、世界经济动荡、主要货币美元贬值、全球性经济通涨预期等系列因素影响下,与过去的30年相比,世界粮食底部已明显抬高,粮食市场平均将很有可能长期在高位波动运行.

粮食安全应对策略

通过对国际粮食生产、贸易和波动趋势的分析,我们已大体清楚地知道,长期以来世界上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在能源短缺和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加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确立系统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从长远看,调控粮食波动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在适度进口粮食作为补充的基础上,保障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关键性措施:一是切实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是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要素,科学选择复种的作物种类和品种,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三是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提倡种养结合,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优化粮食品种,实现种粮增效,粮农增收;四是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增加对规划基本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面提高粮田的稳产高产和抗灾减损能力,加大对重点商品粮产区和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与推广抗灾、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建立健全农业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及时科学防灾减灾.

2.确保合理的粮食自给率和储备规模

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进口粮食相当于进口耕地和水资源.适度进口粮食对我有利.问题的关键是何为适度1996年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在正常情况下,我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但近几年由于大豆进口的迅猛增加,实际上粮食自给率已经低于这一标准.若以当年产量和净进口量为国内消费量粗略计算,2009年我国粮食净进口量已占国内消费量的7.4%.然而在2008年前后的世界粮食大幅度波动冲击下,我国政府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动用国家粮食储备、控制粮食出口规模等有效手段,成功避免了国内粮食市场的大幅度波动.结合我国近几年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已在40%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合理水平)、国家粮食调控能力非常强大的情况,表明我国广义粮食的自给率还可在原定95%的标准上再适度放宽,以不低于90%为宜.由于国际稻米市场的供需弹性远低于其他粮食品种,一定要稳定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坚持稻米生产国内自给自足.并在国际稻米高企时能适当出口,从而实现名利双收.

3.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测应急机制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市场免受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强烈冲击,同时防止国内粮食市场受国际国内游资哄抬,恶意炒作,牟取暴利,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粮食期货这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关注,加强对国际国内粮食期货市场的监测,及时预警、提早准备,积极应对、谨慎参与,避免在未来金融战争中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同时加强权威性农产品供求和信息的发布,严厉打击擅自发布虚检测信息的不法分子,维护市场稳定.

4.建立稳定的区域粮食产销合作协调机制

在现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体制下,国内区域间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产销合作协调机制.粮食主销区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粮食主产区合作,食粮调进大省区特别要与生产水平高、粮食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建立协作关系,探索多种产销协作模式,深化协作深度,充分发挥市场的高效性和政府调控的稳定性作用,本着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稳定的政府间产销协作关系,签订相关协议,保证主销区粮食的稳定供给.鼓励主销区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积极投资自备粮库参与国家粮食储备,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主产区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到主销区投资粮食加工和仓储业.

5.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分散粮食进口风险

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流量来熨平国内生产的波动,以稳定国内供应,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同时,也要关注世界粮食贸易变动趋势,避免粮食进口来源国家过于集中,降低对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粮食出口大国的过度依赖.近几年来哈萨克斯坦、立陶宛、阿根廷、匈牙利人均小麦净出口量在快速增长.阿根廷、匈牙利人均玉米净出口量在300公斤以上,巴拉圭在250公斤以上,成为当前世界人均玉米净出口量最高的前三位国家.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的大豆人均净出口量也已超过美国和巴西成为世界前三名,南美的乌拉圭和圭亚那人均稻米净出口量也已超过泰国和越南,列世界前两名.适当扩大粮食进口国的选择范围,分散粮食进口的风险,国内粮食安全程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责任编辑:张晓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