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02 浏览:83410

摘 要: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三个维度分析和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况.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 社会责任感 调查报告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品质.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很多,但是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并没有发现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与综合素质要弱于公办高校,再加上民办学校培养人才模式倾向于实用性与功利性,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笔者通过对广东白云学院3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探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一、调查对象

广东白云学院是为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民办高校,在校学生150000余人,在民办高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笔者于2014年9月初对广东白云学院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四个年级、多个专业,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1份,回收率为97.7%,其中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6.7%.本次调查的样本构成如下图:

表1 问卷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问卷依据社会责任感的结构,即家庭责任感、对他人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这四个维度进行设计,自主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分四级评分: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比较符合、完全不符合.另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调查组还对部分学生、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三、调查结果

1.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调查

家庭关系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家庭责任感是指个体具有的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履行份内职责和道德义务的社会责任感. 它是个体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通过与父母长辈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发生关系,从而形成的对自己与家庭关系的感性认识.本问卷在关于家庭责任感的调查涉及三对家庭关系,即: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夫妻关系,其中亲子关系包括被调查对象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被调查对象与其子女的关系.以下是与家庭责任感相关的态度测量题目结果:

表2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不管物质条件如何,我都会赡养父母”这一观点,10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全符合”.说明学生对们赡养父母这一责任有完全的认同感.同时,在面对“组建自己的家庭后,我也会教育好我的子女”这一问题时,97.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全符合”.这两道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亲子关系这一对家庭关系具强烈的责任感,这一方面是我国有着悠久的孝道传统,一方面也说明家庭教育的成功.但反观被调查者对“我的爷爷奶奶、外公或外婆的身体状况”的选择,选择“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的占 42.1%,选择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7.9%.调查结果直观的显示了学生对祖孙关系的责任感认识远不如亲子关系.笔者在对部分被调查者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被调查者与祖父母很少联系,只是在传统节日或家庭大型聚会时才会见到.接下来,对“即使我将来的妻或夫经济地位比我低得多,我也一样对她或他好”这一说法,49.7%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符合”,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显示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婚姻关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但却没有亲子关系责任感强烈.部分被调查者表示,选择否定答案并不是因为对婚姻关系存在功利性心理,而是更倾向于夫妻双方经济各种独立的婚姻关系.

经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尤其是对赡养父母、抚育下一代具有极高的责任感,对待婚姻关系也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在对待祖孙关系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的他人责任感

他人责任感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应具有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人们之间的依赖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以下是被调查者关于他人责任感的调查结果:

表 3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他人责任感情况(%)

如调查数据所示,对“见到朋友情绪低落,我会主动去劝慰”这一问题,6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全符合”,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总体上能做到主动关心他人.对于给出15.2%的否定答案者,笔者了解到部分同学认为在朋友没有明确表达需要帮助时,他们选择给朋友一定自由空间,但如当朋友提出需要,他们也会对其进行安慰.对“乘车时,我会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这一问题,98.6%的被调查者选择“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公众场合遇到需要帮助的他人时,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在被问及“我愿意去福利院或敬老院做义工”时,有接近100%的被调查者选择肯定答案.但当笔者请被调查者注明是否实际去过福利院或敬老院做过义工时,仅有14%的人去过.这说明了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帮助弱势群体的意愿,但却很少有实际行动的机会.对“当遇到小偷对陌生人行窃,我会想办法制止”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14.1%选择“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他们会先考虑现场的情况,量力而行.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他人责任感较强.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民办高校大学生都具有帮助弱势群体的意愿,但是却很少有把意愿化作实际行动的机会.这启示民办高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广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达到知性统一.

4.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

国家(民族)责任感是指个体对国家、民族发展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自律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 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民族发展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以下是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民族)责任感的调查:

表4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情况(%)

通过表 5我们可以看出,对“我赞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点,72.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而仅有 7.2%的人持否定态度.对“当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灾害时,我特别关注灾区的信息,并希望前往灾区亲自加入救灾活动”这一观点表达态度时,85.7%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态度,以上两个题目都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在被问及“我经常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55.5的人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45.5%的人则持否定答案.这表明有接近半数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很少或完全不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笔者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得知,由于学生宿舍没有电视,学生普遍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网络的多选择性使得很多学生更容易选择关注娱乐性话题、或观看电影、电视剧.对“我入党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途”这一观点,67.3%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态度,这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入党时抱有一定的功利心理,认为入党是将来成功的一个阶梯,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共产主义信仰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四、小结

1.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良好,但仍需注意防止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4

经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够认同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维护婚姻关系的责任,具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能够做到主动关心他人、在公共场合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遇到违法现象时能够挺身而出,并具有极强的帮助弱势群体的意愿,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他人责任感;具有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自律意识,具有较强的国家(民族)责任感.但是需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容易在竞争中迷失自我,需注意防止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入党存在功利心理,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同环保观念却不愿意为购写环保产品而多花费钱.这些现象都值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注重职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并存,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2.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成为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手段

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会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了解外界的主要媒介已从电视、报刊变为网络.网络在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知识机构和视野时,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网络信息具有跨越国界、民族、文化的特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信息通过网络相互碰撞,这就必然导致西方文化与价值取向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冲击,一些社会责任感薄弱的学生容易受到国外腐朽思想影响,导致社会责任感弱化.这种现象启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手段.

3.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途径

在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他人责任感调查中,将近100%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去福利院或敬老院做义工,但是当被问及是否已把意愿化作实际行动时,仅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曾实际去做过义工.这就说明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矛盾.笔者在个别访谈中得出结论,这并不是因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而是苦于没有参加此类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一现象启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途径,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