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11 浏览:72052

摘 要 :科技型企业由于存续时间短、数据收集困难、缺乏客观定价机制等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更加复杂;在各种资本成本估算模型简要梳理基础上,针对科技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这一特定任务构建了估算框架,即把股权资本估算分成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企业生命周期审视、估算方法模型遴选、估算关键因素复核四个主要环节.

进行资本成本估算时,面临的问题不在于缺乏足够的估价法及资产估价模型,而在于结合实际估算对象的特性,合理地作出判断及其应用环境.就科技型企业来说,由于存续时间短、数据收集困难、缺乏客观定价机制等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更加复杂.因此,选择符合科技型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前特性的估算模型与方法及可行路径是提高资本成本估算质量的关键.

一、科技型非上市企业资本成本的相对估算方法

IPO前的科技型企业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明显特征,通常他们只存续了较短时间(常常是3―5年或更短),财务报表不能反映资产的增值潜力,因为预期的未来增长占据了企业价值的绝大部分.因能搜集到的相关评估信息尤其是相关数据十分有限,所以对这类私人公司的资本成本估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更甚者,非上市公司由于没有股票市场这一客观定价机制,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需要采取不同于上市公司估算的间接相对估算方法.

相对价值评估是以类似的公司在市场上的当前定价为基础来评估某公司的价值.就估算非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来说,类比估价法就是按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家与非上市公司的风险程度、收益特征均较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类比公司,以类比公司的资本成本或加上必要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作为该非上市公司的估算资本成本的主要依据.

同时,类比公司的选择是整个估算流程的关键环节.即从风险程度来说,选择风险具有相似性的同一行业公司使得接下来的必要风险调整成为可能;从相关参数确定来说,选择处在同一规模数量级内的公司来最大限度减少对有关参数确定影响;从收益特征来说,选择市场占有情况、销售波动情况、流状况等较相似的公司以有利于收益预测的准确性.随后,估算IPO前的科技型企业的资本成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展开:选择并确定3-5家类比公司;计算类比公司平均的贝塔值;将类比公司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转换为无债状态下的贝塔;按照私人公司或项目的目标资本结构或负债权益比率计算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根据CAPM,估算私人公司或项目的股权资本成本.


二、科技型企业IPO前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框架的构建

确定相对价值评估方法后,接下来就要构建估算的基本路径.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科学预测的过程,主客观因素考量伴随整个测算过程甚至有时主观因素如理财经验判断要重于客观因素.从实施流程角度,把股权资本估算分成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企业生命周期审视、估算模型遴选、估算关键因素复核四个主要步骤:

(一)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

资本成本估算科学性离不开充分的信息来源和严谨的综合判断.评估信息的获取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查阅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二是分析公司诸如历史盈余和历史等指标;三是观察或对比其竞争者或类似公司从中得到估算公司的一般风险、成长性和流的关键信息.理想状态时,可以从上面三个渠道获取充分的评估信息,这样在选取估算方法更符合评估公司的真实特征,进而得到的结果也就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但更为常见的是,仅能从某一种来源获取信息往往是不系统的,其他来源基本无法提供一丁点有益的线索.这时就需要估算人员有相对丰富的估算经验和较高的分析判断水平,综合各种因素后选取较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对相关参数以及估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调整,使得最后的估算结果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的真实水平.

(二)企业生命周期审视

对成长性和风险程度尽可能接近事实的把握是科技型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的另一关键.即它直接关系到对企业产生流能力和流不确定性程度的度量的准确性.科技型企业按生命周期特征分为初创期、扩张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因每个阶段特征不同特别是信息可获取性和价值主要来源等差异很大,对其进行资本成本估算思路也就不尽相同.IPO前科技型企业处于扩张期,具备以下特征:收入增长较快;利润很低或利润为负;主要来自未来增长能力.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仍不能进行直接预测,可以有限参考类比公司.

(三)估算方法模型遴选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预测具有一定动态性.想找到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万能估算模型只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结果.资本成本估算是理财人员针对评估对象的具体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较充分判断信息的可获得性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适当的估算方法及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其中还往往有可能掺杂一些非严谨、主观的、定性的东西在里面.有过资本成本估算经历的人们都知道,仔细的分析和合理的主观判断都是必需的,而且往往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

(四)关键估算因素复核

接下来要对资本成本评估中最常犯的错误或最重要因素进行复核.下面四个方面的复核必不可少,他们关系到评估结果与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能否最接近吻合.

对贴现率与资本化率进行准确区分.贴现率等同于资本成本,可应用于估算所有预期的经济收入(包括对已分配或将要实现的资本收益),而资本化率只是某些特定经济收入(如未来12个月或其他具体时间段)的一个因子.只有当预期长期经济收入水平是固定的时候这两个比率才相等.资本成本是基于市场导向的投资的函数,而不是投资者的函数.实践中,有些使用者将贴现率直接做资本化率使用或直接将资本化率做贴现率来预期未来流,这都是错误的.

对预期收益率与历史收益率进行明确区分.资本成本指的是预期收益率,具有前瞻性的特质,市场将以预期收益率而不是历史收益率来吸引潜在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投资.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通过从行业合成数据加工得到的数据来计算行业的平均历史收益率,并且检测设这个平均历史收益率是这个行业中吸引未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些加工数据的基础是账面价值,而相关收益测量的是市场价值的预期收益.

贴现率的选择要与预期流变量相适合.预期流变量的贴现要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税收因素和投资期内项目自身增长等的影响.关于通货膨胀因素,某些估算者错误地把真实的贴现率应用于名义的流贴现,而除非在恶性通货膨胀国家以外,都是用名义数据解释预期流度量;关于税收因素,几乎所有的常规做法中都是以税后流为标准;如果不考虑短期高速增长因素,那么得到的贴现率是保守的,将导致价值高估.

加权平均计算要与资本结构映射一致.资本结构映射是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估算实践中,我们常常检测设一个资本结构,而最终按照估算市场价值所得到的资本结构与检测设的资本结构不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资本结构映射,经过多次重复直到估算的股权市值的最终资本结构与检测设的资本结构趋于一致,即“被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反映使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方法和为消除杠杆效应对贝塔进行调整的方法”.极端情况是,只用账面价值来确定资本结构.

三、研究结论

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由各种已知和未知变量所决定的、必须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复杂问题,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因此,在混沌中寻觅秩序,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参考依据,这就是资本成本估算的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说,就是按行业、规模以及发展阶段,运用相对价值评估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选择恰当的估计模型以及相关经验法则,其实施框架包括信息采集、生命周期审视、模型遴选、关键因素复核四个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