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的理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35 浏览:55398

摘 要:近年来中国农产剧烈波动,使其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农产品波动的原因、影响、国外管理农产品的经验和稳定农产品的措施四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形成了如下认识:通货膨胀会带来农产品上涨,但农产品上涨不是形成通货膨胀的主因;稳定稳产品最为关键的是平衡农产品供求,其他的措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的;农产品作为百价之基,涉及的利益面太广,大幅上涨不现实,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有限.

关 键 词 :农产品;综述;波动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001-02

2010年以来,农产品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1年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同比上涨6.5%,创下36个月以来的最高.农产品作为百价之基,其大幅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甚至可能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此,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农产品的上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基于此,以下从农产品波动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稳定农产品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一、农产品波动的原因

对于影响农产品波动的因素,国内学者主要是从农产品的供求、供给农产品的成本、农业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四个方面来分析的.

丁声俊(2007)认为,近期的农产品上扬,是在中国农产品长期低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客观消费规律作用的果,同时也是在世界农产品上涨的背景下发生的.

鲁沂(2007) 认为,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所形成的需求拉动,国际农产品市场与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上涨的拉动,全球粮食减产、猪饲料的上涨、石油的飙升以及个别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引起了农产品的上涨.

张丽(2008)认为,小农生产方式的弊端是中国农产品上涨的主要诱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需求是农产品上涨的催化剂,耕地面积减少使农产品供给的不足使其上涨成为必然.

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对农产品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宋洪远(2000)认为,农产品下降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第一,从供求形势看,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库存较多;第二,从财政负担能力看,近年来粮食的商业库存逐年增加,财政承担了很大的压力;第三,当前中国农产品的收购已显著高于国际水平,难以再提高收购.郭卫平等(2004)把农产品下跌的因素分为表层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其中表层的原因包括农产品供给的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的无序生产与过度竞争;深层次的原因则包括历史以来的农产品管理思想的影响,从实验到推广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农业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和农民自我保护的环境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方面.

二、农产品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作为百价之基,其大幅波动会影响到农产品相关利益者的分配格局,影响十分巨大.鲁沂(2007)认为,农产品的过快上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农产品的过快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过快上涨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生活消费支出负担;农产品的过快上涨,使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甚至下降.

李智(2009)认为,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提升对农民增收至少具有四大正面的经济效应: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激励效应,三是资源配置效应,四是政策再造效应.


张立华(2010)认为,农产品异常波动会传导和放大其他商品的,误导弱小的农业生产者,增加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扰乱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格局、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等.

三、发达国家管理农产品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农产品的体制机制,经验十分丰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十分重大.

游红霞(1998)在简要分析了美、日、法三国农产品政策之后,得出: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要将国家干预与逐步建立、完善市场机制有机合起来;要加强农业立法,以保持农产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的有效性;现阶段对主要农产品实行补贴是必要的,但应考虑到国家财力状况,采用适当的补贴方式、补贴数量.

林岳云(2000)认为,美国农产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有:在农产品问题上,应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扶植和保护农业,但一味增加财政补贴并非上策;国家干预和调节农产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要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彭迈(2009)认为,日本农产品的形成对中国的启示有: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合;必须发展和完善规模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发展农业相似度检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能力;必须实施质量安全与市场准入制度.

四、稳定农产品的对策

农产品的波动会影响到相关利益者的分配格局,影响面很广.对于如何稳定农产品的,国内学者提出了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平衡供求、抑制农产品的成本、完善农产品市场及流通体系等主张.

王慧敏、吴强(2009)认为,为了稳定农产品的,应该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化配套机制建设,继续深化农产品体制改革.

李德新、叶莉(2010)认为,为了抑制农产品的剧烈波动,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措施:发挥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和发展生产;避免人为制造的大幅波动,打击投机炒作;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改变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之路.

陈永福、麻吉亮(2010)认为,应对近期农产品的上涨应采取的措施如下:增加农产品供应是解决农产品上涨的重要措施,提高食物自给率是中国确保农产品稳定之本;对小宗农产品应建立储备保障基金,增加储备品种;增加对小宗农产品的种植补贴;利用期货市场对投机进行调控;增强对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监控和预警.

五、简要评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的研究集中于农产品波动的原因、影响,怎样保持农产品的相对稳定,农产品上涨与通货膨胀、农民增收的关系等.他们的研究拓宽了农产品的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农产品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总他们的观点,形成了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对于农产品的波动,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它的上涨,而对于它的下降却极少关注,并且时常将农产品的上涨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认为农产品的上涨就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第二,为了稳定农产品的,最为关键的还是应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供求在总量上和构上保持平衡.为了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适度的涨价是必要的.当然政府也要采取适当措施协调好涨价后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实施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以确保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三,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单靠提高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农产品上涨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有限.当前要有效地、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中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一方面要顺应城镇化的潮流,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流动;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契机,大力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更为有效地组织起来,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增强农民增收的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