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女性图书馆员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66 浏览:44440

[摘 要]指出目前女性图书馆员是我国图书馆的主要从业者,对女性图书馆员的研究已经引起业界重视.从个体-特征、职业相关问题、外部环境和实例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女性图书馆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女性图书馆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关 键 词]女性馆员 图书馆员 职业倦怠 职业发展 图书馆形象

[分类号]G251

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图书馆员性别比例的变化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即女性馆员由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渐占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大多数.

国内图书馆界自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关注女性馆员研究.本文试图对我国女性馆员研究予以综述,以厘清女性馆员研究的现状,提供有关女性馆员研究的文献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为数据来源,以“女性图书馆员”、“女性+图书馆”、“女图书馆员”、“女性馆员”、“女馆员”为主题词(关 键 词)进行检索,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相关研究文献361篇(最早发表于1985年,其中有1篇为学位论文).以第一作者名字为基础,进行比对去重发现,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3人,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20人,其余均发表1篇论文.

以5年为一个单元对比1985年以来有关女性图书馆员研究文献的发表情况

1女性馆员自身特征研究

1.1女性馆员的健康

吴湘莲认为,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会导致中年女性馆员骨质增生、肩周炎、视力疲劳综合症等.林岚通过调查,认为江西省高校女性馆员所患妇科疾病较多的是宫颈炎、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女性馆员乳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这些疾病多与女性馆员的工作性质有关.

1.2女性馆员的年龄

柳夏对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女性馆员群体结构心态进行分析后认为,老年女性馆员心里总是充满一种自豪感,较为保守,竞争意识不够.中年女性馆员在心理上始终有一种竞争感,希望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但又感到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不如年轻人,迫切需要专业强化.青年女性馆员文化层次较高,专业结构也比较合理,但是其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工作不太投人.各年龄段的女性馆员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挥个人潜能.曹娟也持基本相似的观点.吴秀珍认为在网络环境中,中年女性馆员对现代化技术有恐惧感,害怕学不会、学得慢等,从而产生压力感,表现为针对技术本身及其发展变化的机械性焦虑.

1.3女性馆员的心理

张树华和董小英经调查认为,绝大多数女性馆员热爱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在主流上是积极的、正确的,符合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大多数女性馆员不满足于现状,期望通过图书馆业务工作和专业研究来提高自己.

邢福荣和时新芳认为,女性馆员自卑意识强,感情脆弱,安于现状,原因既有特殊的工作环境的因素,也有社会和性别的因素.樊荣认为女性馆员面临的压力来自社会和个人的不良评价,职业缺乏发展机会,管理体制因素,时代形成的职业压力和知识水平压力等.胡玉智的调查显示,女性馆员普遍处于高心理压力状态.怎么写作面加宽,怎么写作数量加大,劳动价值被轻视,社会地位低于教师等都是导致女性图书馆员心理压力的原因.

1.4女性馆员的形象

莫燕玲认为女性馆员占馆员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堪称图书馆形象的代表.女性馆员整体形象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其内涵包括品质形象、知识形象、能力形象、外在形象等.

张立菊认为电影中刻画的图书馆员形象大多为女性,而且形象已经基本被模式化、固定化,总体上给人一种古板的四眼老太的感觉.这种模式化形象的形成,是由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特征决定的,同时也是女性与知识性活动的矛盾这一传统观念的反映.李青丽认为媒体将女图书馆员形象刻板化,模糊了这一群体的个体差异,限制了受众对女性图书馆员的认识范围,也使得女性图书馆员的自我认识产生偏差.

2女性馆员的职业问题研究

2.1 女性馆员的角色冲突


包和平认为图书馆女性角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角色中的职业女性.一般而言,要胜任社会所需要的图书馆女性角色:一要有自觉的职业女性角色意识;二要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去调适自己的行为.刘丽萍认为女性馆员面临着群体角色、个体角色、职务角色、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冲突,而要胜任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员需要将自己定位为信息管理者、信息导航者、资源协调者,并改变观念:改变人人都能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认识,树立图书馆工作行业规范;改变图书馆工作借借还还的认识,深入了解开展工作内容.

2.2女性馆员的工作心理

李超等考察了处于不同职业地位上的女性馆员的心态体验状况,认为女性群体表现出良好的心理优势.女性馆员有着不当的择业心理,看重图书馆工作舒适轻闲、长期稳定的特质.多数女性拥挤在底层职位,甘于滞留在这种边缘化状态的原因是:女性所具备的特质,限制了她们对职业的自由选择,也减少了女性获得晋升与发展的机会;社会文化中对男女的刻板印象与传统观念,对女性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问题上形成消极影响.

钱小荣等从职业生涯方面研究了女性馆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女性馆员由于不同的原因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石烈娟指出了职业意识对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分析了部分高校女性馆员职业意识的现状,即敬业精神正在失落,专业水平不高.

2.3女性馆员的职业发展

柳金石以女性主义为视角,通过使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文献调研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图书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探究了女性馆员生活与职业发展的状况与问题.霍彩玲与徐荣英指出,目前女性馆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发展模式单一,越往高层次发展,所占比例就越少.依靠职务晋升的女性馆员处在瓶颈状态,应从多方面为女性馆员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罗昌娴认为,女性馆员存在着职业高原现象,这既有社会原因,即“至今在图书馆学界还有图书馆员是否为一个正式职业的论争”,同时学校对图书馆重视不够,专业不对口,图书馆职业的门槛低,晋升要求高.

张互桂认为女性馆员在学术地位和行政地位等方面低于男性.客观原因是世俗的眼光对图书馆这一整体行业带有偏见;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贬低女性价值,另一方面将妇女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主观原因是女性馆员成就意识淡薄,文化素质偏低,角色负荷过重.安小冰等对女性馆员在职业发展中所看重的10个因素在年龄、职务、职称等指标上的差异性作了统计分析,指出了馆领导与女性图书馆员在管理沟通中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3女性馆员所处环境的研究

3.1女性馆员的学术研究情况

焦志芬等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女性参与学术研究的气氛不浓,即使参与,其力度与男性也有一定的差距,科研骨干不多.于文莲调查发现,女性馆员发表论文数量大大低于男性,学术职位相对低下.其原因:一是图书馆社会地位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二是女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劣势;三是女性的嫉妒狭隘心理的副作用;四是管理层次的因素.

安克骏对女性馆员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女性馆员发表论文数量与地区的交通、资源优势有关系,高校女性馆员发表的论文观点比较新,专业性较强,理论性的文章较多.地方公共图书馆女性馆员发表的论文,主要与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有关.整体上女性馆员发文量明显偏低.女性馆员的发文数量不仅和文化环境、地理环境有着联系,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是造成发文量偏低的重要原因.

3.2社会环境变化

程亚男认为,近代以前著于竹帛的图书馆人物几乎都是男性,似乎拒绝一切女性进入藏书楼,而现在,女性已经成为图书馆员队伍的主体,尤其是在基层.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与中国女性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刘英认为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女性走上了解放的道路,女性馆员以压倒性优势进入现代图书馆,而女性参加社会实践又促进了女性解放.但在实际中,女性馆员仍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黄昕认为,中国女性馆员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半边天”来形容.女性馆员队伍的成长、壮大经历了与妇女解放一样光辉的历程.但中国女性馆员的素质偏低是其成长的障碍,可通过教育、行政和学术、自身等方面提升其素质.闫小芬调查了河南部分高校图书馆妇女发展状况,认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行业的妇女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女性馆员参政比例偏低,有历史和社会原因.

3.3与国外的对比研究

闫小芬认为,美国大学图书馆妇女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是通过团体而不是个体表现的.促使女性馆员成功的因素为法律后盾、反歧视行动、女性组织网络、职业联盟的指导与培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女性领导的认识等.而美国图书馆第一代女性领导者即将退出领导岗位,面临着局面的保持和新成员的发展问题.

朱开发译编的《美国妇女、权力和图书馆管理员》中,认为作为社会的一个团体,妇女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无权力的地位,女性馆员更是这样.朱玲珍认为美国的女性在高级行政职务中所占的比例优于中国,中国女性馆员对高层次职务职称的追求不如美国女性馆员强烈,地位和待遇因制度而不同.

尹湘娟编译的《女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美国的崛起》,描述了美国女性馆员进入领导管理层的历史.女性管理人员多在机构内部产生.女性如果希望事业有所发展,应重视参与出版及其他的学术活动.

4实证研究

4.1个图书馆研究

刘晓莉指出,在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女性占较大比例,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学科专业结构不完善,高级人才短缺,知识老化等现象严重,安置引进人才家属居多,图书情报学知识缺乏,部分女性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

王唯玮和孙大为认为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性别呈现女性化,而男性馆员在知识结构、职称、领导职务的担任和承担高技术性工作方面的整体水平优于女性馆员.图书馆应着重分析女性馆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人格因素和职业特征,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4.2地区研究

马迪倩等以天津市12所高校的女性馆员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认为女性对自身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为中等偏上.高校女性馆员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和谐;在工作价值感、管理者满意度、组织氛围满意度这三个方面也较为满意;但对图书馆工作的薪酬待遇、晋升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满意度较低.据此,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赵秀颖从年龄、学历、知识背景、性别、职称及其他有关方面调查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某省的7所大学图书馆人员状况,认为在现阶段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年龄明显趋同、女性比例偏高等问题,是妨碍办馆效益提高的重要原因.宋绮等通过对云南省图书馆的考察认为,女性图书馆员在各类型图书馆中参与程度和作用不一样,高校女性馆员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县级馆女性馆员受教育程度,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在图书馆具体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参与了一些学术研究活动.

4.3专项问题研究

徐建华认为国内有关女性馆员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与其从业现状不相符合的较为尴尬的境地,感悟性和思辨性研究居多,缺乏较为成体系的研究成果.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心底里对全部女性馆员由衷的尊敬是前提,而实证研究是最佳手段.

诸葛建新、李超和唐承秀研究了女性馆员的公众事务评价水平对其生活状况与职业发展的影响效力.女性馆员对公众事务多项指标的评价态度,对其生活质量状况与工作满意度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董洁等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在馆领导中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占所有图书馆员工的比例,女性馆员的晋升更多产生自图书馆行业内部层层提拔的过程.图书馆女性领导有着独特的领导风格,其各类特点的区域不平衡性与各地经济、文化、政治水平的差异发展紧密联系.图书馆女领导优势地位会逐渐显现.

田洁等通过对女性馆员书写的博客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博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女性馆员认识和使用,女性馆员的话语空间通过图林博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但难以冲破传统意义上的男女性别差异.

徐亮认为我国的女权主义思潮逐渐发展,原因是社会转型期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从量到质的变化,表现为公开捍卫女性馆员的权利,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关注,明确女性群体地位认知及多方面向女性馆员倾斜,其主要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图书档案事业部门形成良性竞争型学习团体,有利于提高图书档案事业的整体水平.

5对女性馆员研究的一些思考

目前国内的女性馆员研究涉及女性馆员的自身特征、职业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涉及面较广,既有理论研究,又有调查研究.研究的主题以女性馆员的心理、职业管理、自我管理、素质提高为最多,多为经验性、常识性的论述,就事论事,理论总结成果较少,亦缺乏深入、持久的研究;实证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主题逐渐丰富,这与女性馆员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呈正相关关系,但总体来说研究文献不多;女性馆员的研究主题逐渐丰富,如在心理方面,包含了心理健康、职业倦怠、成才心理、性别意识等,但总体来说研究主题仍然不够深入细化.

笔者认为,要真正加大女性馆员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分量,需要各界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女性馆员的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应将女性馆员的研究置于整个社会、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从政治、经济、思想解放、女性解放等多个方面探讨;女性馆员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图书馆学等,在研究中要多方采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鉴于女性馆员研究的多学科和复杂性,需要一支高水平、学科结构优化的研究队伍,并且在研究的投入上,需要政府、学校、图书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