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的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99 浏览:142198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樊晓媛,来自太原市育英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平衡常数,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有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机遇.但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该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新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藉此,我想以化学平衡中化学平衡常数课题为例,结合我校校本教研中“问题驱动,师生互动,落实行动”的“三动式”教育理念,对我所带班级学生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就知识方面而言,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及移动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可见,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有一定的化学学习的策略性知识.

就能力方面而言,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本节课要达到的要求是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在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教学难点是: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平衡常数是一节枯燥的理论课,因此学习的困难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基于上述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课标和教材的认知,我确定了本节课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热效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学生在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推理方面得到了锻炼.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图表呈现的手段,把抽象理论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各种生产生活情境问题中,展开对化学平衡常数奥秘的探究,从而增强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从始至终将“情境”、“问题”与“能力”相结合,把情境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把问题作为学习的生长点、把能力作为学习的落脚点.

具体说来:首先我以这样一种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张被汽车尾气污染以后的城市景观图片,学生深感震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借前面良好的“情境”氛围,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此时教师引入课题:化学平衡常数.

在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中,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特点,我采用了数据教学法,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关于H2和I2(g)生成HI(g)的相关实验数据,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对数据做了充分的整合概括,从学案中体现出可达成共识的有以下几点:

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I2(g)等于等于2HI(g)达到平衡时,计算一个表达式得到的数值近似相等,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

2.这个常数值与起始浓度大小无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但同时从学案中也可以反映出学生中有不同的发现,对于此我们是这样处理的.其他的可逆反应是否在达到平衡时也有一个表达式的值是常数值呢?为此我又分别展示了可逆反应CO2(g)+H2(g)等于等于CO(g)+H2O(g)中各物质的实验数据以及计算Qc得到的数值和可逆反应N2(g)+3H2(g)等于等于2NH3(g)中各物质的实验数据以及计算Qc得到的数值,学生依然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体现了学生已经可用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去认识一个新事物.同时学生根据三个可逆反应中不同的特定表达式中总结概括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在以上的情境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常数涵义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如何将知识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我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组“情境族”训练.

首先仍然利用课堂开始时可逆反应H2和I2(g)生成HI(g)在798.6K时的相关实验数据以及平衡常数值,来判断当H2、I2(g)和HI(g)的浓度值分别为2mol/L、2mol/L、4mol/L时,是否反应达到平衡?如果没有达到平衡,反应会向哪个方向进行呢?从学案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可以想到把各物质的浓度值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得到一个数值,然后与这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做对比,从而得到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以及反应进行的方向等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学生即锻炼了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又学会了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课标中的另一目标“能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我设计了以“高炉炼铁”的情境为载体进行训练,提出让学生以Fe2O3、CO、Fe、CO2的起始浓度值,以及反应的平衡常数值来计算该时间范围内CO的平衡转化率,从而可知道铁的产率.从学生的学案中我们看到,学生利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三段式”分析法,结合化学平衡常数值,很快可完成CO的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在这一教学流程中,学生感受最深的便是化学平衡常数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始终在问题情境、学习情境和情境发展中去激发兴趣、解决问题、感悟方法,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真正体现了“问题驱动,师生互动,落实行动”的“三动式”教育理念.这就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多注意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了更好的驾驭课堂,我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学习和交流中,逐渐的完善自己.

(责任编辑:刘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