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46 浏览:17687

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成果,项目名称《秦淮民间灯彩工艺数字化立体开发与保护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JSSPITP2162.

摘 要:秦淮灯彩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经久不衰,它体现了南京的地方文化特色.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八期间,秦淮河畔花灯如潮,游人如织,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美誉由此蜚声天下.本文通过对秦淮灯彩的文化艺术价值的梳理,对秦淮灯彩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深入的理论研究.

关 键 词:秦淮灯彩;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柳运财,1990年8月生,男,汉族,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10动画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动画;周安涛,男,1981年8月生,汉族,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J5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1

灯彩,又称花灯,造型丰富多彩,包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秦淮灯彩作为南京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重要流派.明太祖朱元璋奠都南京后积极建设新国都,大力提倡元宵节盛事,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五为元宵节,十八为落灯节,老南京在元宵节夜晚“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历史上秦淮灯彩主要集中在“十里秦淮”两侧、笪桥、评事街和夫子庙等地带,以家庭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繁盛时期,秦淮灯彩的品种多达三、四百,并远销浙江,安徽等周边地区.

一、秦淮灯彩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秦淮灯彩作为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重要流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鲜明的地域特征,秉承了民族传统艺术中的文化特质,代表着南京地区历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对美的体现.

秦淮灯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六朝时,金陵为帝王之都,每逢元宵佳节,秦淮两岸遍地灯火,实为天下之大观.唐宋时,元宵月夜,华灯挥动,火树银花,街上车马、行人往来,通宵达旦.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定都应天.洪武五年(1372)正月下诏,在秦淮河燃放万盘水灯,以祭祀阵亡军民,还将传统为三天的元宵灯会延长为十天之久,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五为元宵节,十八为落灯节.其后,又延长为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为灯市.那时,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习俗.明代元宵花灯品种繁多,有褚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等.

由此秦淮灯彩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鼎盛时期灯彩品种达三百种之多.清朝时期灯彩品种不断增多、技艺不断地提升,灯会期间热闹非凡,到处流光溢彩.《白下琐言》记载:“笪桥灯市由来已久.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选南一带,五色十光,尤为冠绝.”《岁华忆语》中记载:“新年灯市,旧聚于评事街,迤北至笪桥市.近年则夫子庙为多.”灯市在民国后期已经向南完成迁移,夫子庙成为主要的灯市.新年逛灯市,写花灯已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民俗活动.从1985年开始,南京秦淮区政府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开始组织每年一届的大型“秦淮灯会”,现已成功举办了29届,而且年年有创新、年年有发展.随着灯会规模不断扩大,灯彩水平不断提高,灯彩种类日益增加.

二、秦淮灯彩的品种与文化内涵

南京作为华夏“四大文化古都”之一,素有“六朝金粉、十代都会”之美誉,其繁荣程度、生活盛况可想而知,丝绸、雕饰、染织、彩绘等技艺也可谓辉煌无比.这为灯彩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技艺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它通过托物言志、以物喻意和借物赋情等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纳祥驱邪、喜庆娱乐和祈年嗣子等美好寓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秦淮灯彩品种众多,风格不一,传统灯彩可以分为观赏照明类,如宫灯;乡土习俗类,如荷花灯、开瓜见子灯、麒麟送子灯及金鱼灯等;娱乐玩耍类,如兔子灯、虾灯等.现代灯彩主要分为生肖灯、卡通灯和各种灯组.尽管秦淮灯彩形态各异,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秦淮灯彩的制作一般遵照“一构思、二捏骨、三裱糊、四装饰”的顺序来制作.制作手艺精良,步骤细致,裱糊严谨、装饰亮丽,所有的这些制作工序可以归结出秦淮灯彩的特性:风格朴实,质地轻巧,造型俏皮,颜色亮丽,赋予涵义.

《金陵岁时记》中记载府县学前、评事街,皆灯市也.洪杨未乱以前,盛称料丝灯,予不及见.惟明角之制有三星、八仙、聚宝盆、皮球、西瓜、草虫、金鱼之类,楼船则以碎玻璃条为之.他如销制之灯、花鸟虫鱼,亦复惟妙惟肖.壁灯中有人物各种,惟走马灯最极灵巧.光绪间,财帛司供神以棉絮制成元宵形,又以纸为方糕、馒首,盛以纸盒,几欲乱真.

可见那时秦淮灯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灯彩品种也是层出不穷.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题材也运用到灯彩艺术之中.

秦淮灯彩千百年来以其造型上的简约大方、色彩的鲜而不艳、品位的大俗大雅等特点,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赞美.它既具有大家闺秀的端庄美丽,又不乏小家碧玉的纤秀风韵,色彩斑斓的秦淮灯彩包含了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和和美美等美好祝愿.这也是秦淮灯彩让人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礼品.

《金陵岁时记》记有:“女子既嫁之初年,母家届灯节则遗以灯及元宵诸食品,名曰灯节盒.”

《岁华忆语》中记载:“八日为上灯节,人家始悬春灯,祝祖先,拜尊长,曰拜灯节.夜供元宵,其制以米粉裹糖.有女新嫁者,是日购彩灯及元宵送其家,曰送灯.”

我们最熟悉的荷花灯,花苞,荷叶,莲蓬和藕一样都不能少.红色的花苞寓意“和和美美满堂红”,莲蓬因为有很多莲蓬子,是祝福女儿出嫁后“多子”,而藕则是希望女儿嫁出去和家里“藕断丝连”,另一方面是借藕中的孔祝福女儿在婆家“路路通”.并且因为荷花出游泥而不染、冰清玉洁,因此寄托着品质高洁、多子多孙、婚姻美满等祝福.麒麟送子灯及开瓜见子则多是母亲对出嫁女儿的美好祝福,希望女儿早日添丁.金鱼灯、元宝灯则表现了人们祈福年年有余、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另外还有一些以谐音来表现美好祝福的灯彩如“五蝠(福)盘寿,合(和)子莲鱼(余),荷(和)蟹(谐)花灯”等等.纵观古今,秦淮灯彩的创作题材范围涉及人文地理、神话传说、民俗风情、趣闻典故等不同内容,几乎涵括了南京地区市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秦淮灯彩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辉映当代,记录了南京地区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汲取了历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聪颖智慧和艺术精华,秉承了民族传统艺术中的文化特质,代表着南京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对美的体现,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同样具有相当的影响.如今秦淮灯彩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南京文化的一个符号,相信秦淮灯彩文化和艺术价值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