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高兴》城乡交叉地带文学地流变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92 浏览:85025

摘 要:通过对路遥小说《人生》和贾平凹小说《高兴》中主要人物高加林和刘高兴进城之路的分析来探讨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中国城乡农民生活境况的变化.并进一步挖掘城乡文化冲突的具体内含,引导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建构新的文明进步的文化心理,以保证我们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成功.

关 键 词 :高加林,刘高兴,城乡交叉地带,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8-0000-01

1981 年10 月,在西安召开的“关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座谈会”上,路遥第一次提出了“交叉地带”的概念.1982年《人生》出版,时隔二十五年,2007年贾平凹新作《高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经历了二十五年的改革,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等变化已是翻天覆地.那么中国的农村、农民有了什么变化,中国那些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农民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城乡交叉地带”,这一概念不只是两个地带的交叉,同时也是两个时代的交叉,更是两种文化的交叉.①所以它既是作家的敏感区,又是时代的敏感区,这种暗合就使城乡作品具有了蕴涵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和《高兴》主人公刘高兴两个不同人物的进城经历做以分析对比,来探讨这一问题.挖掘城乡文化冲突的具体内涵,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建构新的文明进步的文化心理,以保证我们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成功.

从高加林进城到刘高兴进城,二十五年前后所没有变化的是,中国农民诚恳、谦逊、承受苦难的坚强意志和自尊自强的人格力量,以及宽广、博大的胸怀.他们怀揣得美好的城市梦想伴随着时间一直在延续.他们努力在城市中寻找着自己合适的位置,并获得一份来自城市的价值认同感,高加林是刘高兴同样是.

我们能看到得变化是,渴望进入城市的农民已经从优秀青年高加林一个特殊的个体变为刘高兴、五富等一个普通的团体.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得更有吸引力,愈多的农民开始对城市更加向往,农民传统思维中的狭隘观念、保守思想在淡化,广大农民和城市的心理距离在拉近.城市文化正在彰显出自有的魅力,农村文化也在变的开放自由,农村文化正在向城镇文化靠拢,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有力且有利的步伐.

改革过程中又一显著的变化,后者进城的门槛比前者低了很多.后者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网,但他们也进城了,尽管他们工作很辛苦,身分很卑微但他们总是在那里得到了生存的基本权利.另外一个鲜明的对比,高加林是当时农村的优秀青年他怀揣一个进程的梦,而刘高兴、五富是在农村娶不到媳妇,过不好光景进城寻找出路的.不同的人物不一样的结局,充分证明城市的大门已经向“广大”农民敞开,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城市正在接受着农民这样一个群体,这是改革二十多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当年城市无情的把高加林这样优秀的农村青年拒之门外,而现在却能敞开心扉接受刘高兴他们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团体并与其共生.这是一种体制的进步,更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融合.这两种文化一直处于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状态,高加林的年代城市和农村存在很深的沟壑,普通的农村人付百倍的努力都无法弥补和城里人从娘胎里带来的社会身份的差距,而从刘高兴的人生我们看到那无情的沟壑正在引退,城市正在试图接纳农民,并且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真正的越来越需要农民和农民中趋于普通的个体参与其中的建设.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城镇化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当少数农民逐渐的接触到城市,并把城市先进的信息、科技、文化,甚至新的生存方式带给广大农民,农村才能向城市跟进 、靠拢.所以不管是高加林还是刘高兴,总之这些最早吃螃蟹的人都是历史的奠基人,时代的推动者.从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到普通的农民群体这一过程正体现着现代文明和传统生活在艰难中的一步步接洽.

改革开放初期,路遥站在城乡文化的立交桥上,试图通过理想的思考,艺术地把握探索理想生活情景的建构,那就是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农村生活、农村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由两者的正价值有机构成多元的文化生活背景.②如其所愿,在历史的进程中,城乡文化伴随着一次次的碰撞接洽、融合,多元的文化生活背景也在逐步形成.贾平凹通过自己农村、城市的人生经历,以现代城乡社会为背景在《高兴》中有意无意地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那群普通的农民终于进了城.

但这其中的碰撞我们也是不能忽视的,城乡结合过程远没有完成,城乡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高兴、五富、孟夷纯等等,他们虽然在城市暂且得到了生存,但是他们生活的状态、环境是可悲的,凄惨的.他们努力靠近城市的生存方式,但他们总归没有变成真正的城市人,从生活上,从心理上.“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高兴背着五富的尸体”③,这是多么悲惨多么悲凉的一幕,城市给了这群可怜的人们一个重重地巴掌,但我依然期望他们咬咬牙挺住,狠狠心留下,因为他们是始作俑者,我们后来的人们需要他们,只有踩着这些巨人的肩膀我们才能迈着更大的步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两种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改革初期路遥所想不能如其所愿,但今天,我们却已经看到端倪初露.虽然他还不完善,虽然他还没完成,但都在历史的进程中继续着,当然这也难免碰撞、牺牲,甚至付出血与泪的代价,但它必将最终完成.然而,从现在学界对“城乡交叉地带”文学的研究,似乎过多的注重于对这一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对人们心灵的异化,和这种畸形的社会状态的批判与拷问,而没有把这个时代放入一个大的历史框架中,给予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只有我们更多地关注这一段历史,科学地反思这一段历史,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建构新的文明进步的文化心理,以保证我们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