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室外环境心理品质因素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94 浏览:58864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

摘 要 环境心理品质包含的因素很多,有归属感、安全感、认同感、私密性、社区感、向心力等等,本章重点从室外环境的主体――人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探讨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归属感、安全感三个方面的认识与评价探究社区室外环境心理品质因素.

关 键 词社区室外环境 环境心理品质

环境心理品质包含的因素很多,有归属感、安全感、认同感、私密性、社区感、向心力等等,本章重点从室外环境的主体――人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探讨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归属感、安全感三个方面的认识与评价.然而任何一项心理品质的测量都具有不确定的标准,因为个体对环境的感受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探讨这些心理品质时,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一、舒适感

在环境心理学中,舒适感主要指人在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轻松愉悦.居住环境的舒适感不仅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外在形式的直接感受,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个人体验,是包含了表层形式在内的对环境整体的意境和风格的感知.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应从整体出发来理解部分的存在.居住室外环境的舒适感是直接影响人对环境使用的关键因素,舒适性的空间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符合居住者的感知和行为特点.

安凯文林奇曾说过:“从外部空间的本质上讲,场地的空间感受就是精神感受”.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每个人的空间体验也因人而异.但人们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能带给自己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居住环境中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合理的空间秩序是创造舒适感的必要条件.

宜人的空间尺度.室外环境中过大的空间尺度容易让人们产生空旷、单调的心理感受,从而疏远环境.而现代高层的住宅环境,使得建筑本身给人的尺度感不断增加,居住者失去了在小环境中的舒适感,也就很难在心理上产生对室外环境的亲近.当下许多大型社区在环境规划上,过分追求室外景观的规模与新意.从环境规划来讲,这样的设计导致了空间的极大浪费,从心理学来讲,这样的规划模式不能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因为其形式上所造成的“领域”不能被居住者认同,从而失去了心理上的“防御领域”,也就难以产生在环境中活动的心理舒适感.

合理的空间秩序体现了环境的领域性和易识别性,带给人们理想的空间体验,为人的空间行为提供了基础.按照这种心理现象,室外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特色的绿化、入口小品以及有特征的标志物等,使人们跨入这一领域就有进入家园的亲切感.

另外,室外环境中景观的有序变化还能带给人们丰富的感官享受,例如西方庭院创作往往利用空间轴线展示不同的景观序列,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归属感

归属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务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和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隶属于文化心理范畴.社区归属感(Community attachment)是指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彩,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社区归属感的产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除家庭之外的感情寄托的场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有助于消除城市居民的孤独感和离群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对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往是人类的社会属性,是人的需求中更高层次的需要.古语有云:“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通过交往来组织生产、获取信息、实现人与人的沟通等.渴望交往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稳定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缓解压力,获得外界信息和帮助,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与城市空间和住宅结构的转变,邻里关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的社区主要由陌生人构成,邻里关系变成了社区位置上靠近的关系,但人们相互之间并不相识,相识的愿望也很淡薄.

三、社区安全感

社区安全感(Sense of Security)是社区居民对所居住地区治安保障的感受,是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和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况的主观认识,是一种群体意识.社区安全感是环境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当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接着便会追求对安全的需要.因此,居住环境安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心理.

四、私密性

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对私密性的定义最具权威的定义是Altman(1975)提出的,他认为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它意味着人们(个人或群体)设法调整自己与别人或环境的某些方面间的相互作用与往来,也就是说,人们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是一个能动的界限控制的过程,通常与领域性、个人空间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室外环境的私密性,包括私密空间和半私密空间.影响私密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环境的领域界限,明确的领域边界划分出了明确的领域空间,使室外环境的私密性得以实现.在室外绿地等半私密空间中,可以用绿篱、树墙等作为竖向界面设置一些休息区,形成具有封闭感、隐蔽且具有防卫特征的区域.对于围合空间区域的边缘,界面愈高、愈密,限定作用也愈强,因此,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私密性的需求,私密性太强会使居民产生孤独感,而私密性不足则会让人产生拥挤感,从而破坏邻里间的正常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