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茨威格小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13 浏览:106397

摘 要茨威格立足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汲取现代观念与技巧,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创作.在其小说中,茨威格深入到人的潜意识,运用心理描查重复率法,深刻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他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影响.而茨威格的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给小说带来了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小说兼容并蓄,引起读者内心的强烈震撼.

关 键 词 :小说 斯蒂芬·茨威格 心理现实 人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心理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堪称心理描写大师,他将一生的感受和见闻以细腻的文笔和真挚的感情融进其小说中,通过小说表达他对博爱与自由的追求.

一 茨威格的小说与心理现实主义源起

传统的现实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扩大了表现内容,丰富了表现手法.心理现实主义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表现范畴为“心理”和“现实”,两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即通过人物的心理反映心灵化了的现实,同时,心理描绘一定要与客观现实结合,成为对象化了的心理,实现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完整统一.

茨威格立足于欧洲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在汲取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基础上,以心理现实为特征,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作品题材切合实际,既有战争时代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又有战前的纯美爱情,其小说演绎着人性,充满了诗意,形成了心理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

在20世纪末,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方社会处在动荡不安中,使人们的生存和自由受到威胁,理想和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出现了矛盾性,人们内心陷入了彷徨苦闷的境地.文学创作希望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探索来使人的本能获得自由;另一方面,由于战争无情地破坏了原有生活的和谐,加深了作家们对实现理想的无望,使他们感受到了人生深刻的孤独,内心的使命感让他们开始关注人的灵魂深处,力图唤醒人们的精神世界、重拾道德.而当时的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文学家借鉴他的思想来创作心理小说,刻画人的潜意识,展现人物心理奥妙,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情感,以此使文学达到艺术的真实.因此,在此背景下,就产生了运用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现代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心理的“心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法.

茨威格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心理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中,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人的精神世界去探究人生.罗曼·罗兰称为“运用弗洛伊德的犀利锁钥捕捉人类灵魂的猎者”.在茨威格的作品中,推动情节的发展是以人物的心理历程来实现,并对人物的心理进行详尽的分析,揭示人物心灵隐秘的世界.在作品表现内容上,茨威格通过再现真实的特定环境以及在特定境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借鉴现代心理学说,揭示人间苦难,展示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创伤,达到反映、批判现实社会的目的.在茨威格的作品中,尤其强调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描写,使小说在表现领域、技巧和手法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另外,茨威格自中学毕业后开始体验生活,他几乎每年都到国外去旅行,这让茨威格开阔了视野,看到了社会的不同侧面,战争的磨练迫使他逐渐懂得了人生的现实,清醒地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泯灭,从而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使其将视角转移到了人的内心世界.

二 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表现

茨威格的小说开创了独特的心理表现领域,他以自己特有的细腻和热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感受,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展现出人们丰富、微妙的心理.其小说采用心理现实,在女性、、战争方面进行心理领域挖掘,强调心灵的真实表现,力图展现人性真、善、美的回归.

1 女性心理

茨威格善于描写人物精神世界,在其小说中,他以独特的视角,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女性内心隐秘的无意识,描写女性的情感生活以及女性的崇高美德,通过对女性悲惨命运中呈现的心理描写,茨威格对当时资产阶级虚的伪道德进行了有力批判.茨威格善于表现小说中不同环境、经历和性格的女性,而他笔下的青涩女孩和成熟女性在面对情感时所表现的心理也截然不同,如在《夏日的故事》、《夜色朦胧》、《埃丽卡埃瓦尔德的恋爱》中,茨威格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青春期少女的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性青春期的,描绘了美丽的少女们渴望爱情的初恋心理,她们心理最为敏感,她们的共性都是那样稚气、纯洁、真挚,对待爱情充满了好奇、羞涩、梦幻;而在《恐惧》、《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中,茨威格则描绘了成熟女性遇到婚外情时所产生的疯狂痴迷、炙热惶恐的偏激心理.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者逼真地描摹了少女的心理:甜蜜中蕴含的痛苦,欢愉中的痴迷却又天真烂漫,揭示了人性中最真挚、最纯净的情感.小说描写了为了一个对她不了解的男人所产生忠贞不渝、真挚爱恋的女人的隐秘心理,让女主人公的灵魂袒露在我们面前.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的是女主人公内心的一片痴情.茨威格在信中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开始了灵魂的自述.一个生活在穷酸封闭的环境中的十三岁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女孩理想中的倾慕对象是虚化了的和善漂亮、温文而雅的R先生.当她见到现实中的作家R时,他的年轻潇洒、英俊博学,令女孩着魔般地盲目崇拜,凭着这种痴情,她的生活变成了只有他的世界,偶然间接触到他的眼光,成了女孩爱的力量源泉.女孩孤独的世界中没有父爱、缺少沟通、没有朋友.作家R的出现让她心灵复活,她把作家R视为生活中的一切.这种爱没有半点肉体的,在女孩发自肺腑的自叙中,让我们感受到一颗纯洁、热烈的心.

对于成熟女性的描写.茨威格在小说中主要揭示了她们的情感生活和现实的矛盾,喜欢通过爱情来实现生命价值,展示出成熟女性遭遇偶然事件时迸发的潜意识冲动,引导读者思索深广的社会问题.如《恐惧》中的上层社会的贵妇依莱娜,虽然生活舒适安逸,但平淡的婚姻使她感到心灵的空虚,憧憬浪漫的爱情.而与贫穷带有忧郁气质的年青艺术家的偶然邂逅,使她陷入一段为世俗所不齿的婚外情.“她并不需要他,只是因为懒于反抗他的意志,她才倾心于他.”这种“不安的好奇心”表现出依莱娜受父母之命嫁给有钱人那种受压抑的本能.她与丈夫肌肤相亲八年,为丈夫生了两个孩子,却对他感到“陌生”.长期缺少沟通促使她寻觅婚外情感的寄托.依莱娜每次离开情人住所时,一种“神秘的恐怖便会涌上心头,直打寒战”.婚外梦幻的刺激感让她陶醉不已,但道德也适时地伴随而来,令她恐惧不安.担心暴露的恐惧感,丈夫含沙射影的言行让她精神崩溃.小说真实反映出她对婚姻的不满,对爱情的渴望,也透露了社会道德的威压,展示了灵魂的救赎和情感的挣扎,留给我们的是对成熟女性情感心理的深刻思考.

2 心理

茨威格关注,常通过角度来剖析社会,解读人生.茨威格在小说中描写的不同年龄的心理,反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情感,探秘人类及其隐秘的情爱世界,让人认识到道德对的约束.通过男女主人公在与道德、理智与冲动、意识与潜意识中纠结情感的描摹,茨威格揭示出最终在道德的引领之下,保持人格的尊严和高尚,归属于社会规范或崇高情感之下.

茨威格的作品《热带癫狂症患者》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复杂心理和双重人格.在《热带癫狂患者》中,茨威格叙述了一个离奇荒谬的故事,小说中的医生常年旅居热带非洲丛林,由于,他拒绝为白人妇女堕胎,但医生清醒后,道德的良知战胜了,但妇女已经不相信他,为了捍卫人格尊严而拒绝他的帮助,以致死亡,医生最终在经历良心的自责中.这篇小说表现了因丧失职业道德、违背良知医生的巨大痛苦,同时也形成了茨威格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

作者运用心理分析描写了医生心理转变由非理性的兽欲到理性人情的过程,人物灵魂深处的各种情感被深刻挖掘出来.茨威格在小说中充分表现了男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当盛气凌人的富商妻子求他帮忙堕胎时,远离文明的荒野和孤寂的心态让医生陷入一个精神的囚禁地.“我的心中涌动着某种邪恶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她一丝不挂、性感和忘乎所以的情形,我的积聚起来了.”医生在的冲动之下,想乘人之危:他丧失理性,要求她必须委身于自己才给她堕胎.高傲的女人面对侮辱,宁死不愿满足医生的兽欲,她让一个无知的老妪为她堕胎,最后因流血不止而凄惨地死去.“她那闪电式的专横目光击中了我的肉体乃至灵魂.”医生的邪恶受到了女人维护尊严的坚决抵抗,道德的良知让他幡然醒悟,在瞬间转变成强烈的爱,驱使他一心想弥补过错救助女人,但却遭到她的误解,令他无比焦虑.内心意识在这两个人的心里造成两股不同的情绪.医生出于良知急于施予,而妇人却在愤怒的惊恐中拒绝他的帮助.“情”和“欲”的心理描写让读者阅读时欲罢不能.当女人悲惨死去时,医生悲痛欲绝,内心的得到净化升华.医生誓死捍卫女人的名誉,最后和女人的棺材一起坠入海底.医生人性的情操也得到了升华.

3 战争心理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所有人的美梦,使茨威格意识到人类心理隐藏着重要的社会因素.在茨威格的反战小说中,他通过揭露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的摧残,坚持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立场,控诉了法西斯造成的文明堕落的罪行.如《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桎梏》等小说,通过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描摹反映了客观现实,使现实心灵化,通过表现战争对人心理的影响,作家描绘了人物迷惘、痛苦、悲观的心理,展示出世界中主宰人物的命运是战争.

在小说《桎梏》中,茨威格没有直接展现战争的残酷,他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的深刻刻画,谴责了战争是“杀人机器”.在小说中,茨威格运用对话形式的心理对白,将男主人公—— 一个德国青年画家斐迪南和他的妻子保拉的心理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由于服兵役问题而产生了矛盾冲突.茨威格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将战争成为杀人的机器而人们如何觉醒、抗争这个主题摆在读者面前.斐迪南为了躲避时代和周围的人来到瑞士,身处和平环境,他那饱经风霜忧患、被遗弃的心灵得到了平静和慰藉.但一封命令他“重新进行兵役体检”的通知,打破了这种平静.他感觉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酷眼睛正从一个看不见的地方窥视他”.他的心疲惫不堪,违心地准备前往前线复命.保拉用爱劝他不要成为杀人机器的帮凶,鼓励他反抗战争.他内心进行激烈的斗争,最终理智妥协于疯狂,他放弃亲爱的妻子和美好的生活,走向战争.当斐迪南亲睹了交换战俘的感人场面后,战俘恢复自由的快乐令他内心对战争充满了痛恨.他恢复了理智,在内心高喊:“决不去干!决不去干!”最终,斐迪南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毅然撕毁了军召令,恢复了人的坚决意志,摆脱了杀人机器的桎梏,而重新获得了自由.通过这部小说,作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除了相亲相爱,任何东西都不能把一个人真正束缚住.”同时,小说也赞美了人类精神的伟大,表现了茨威格建立美好理性世界的梦想.


三 结语

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深受读者的喜爱,而他的心理现实主义魅力来源于人物的心理表现.在茨威格的作品中,他关注人物在某种特殊情景下的偏执心理,构建了一个心灵化的现实世界,希望通过心态反映情态,达到剖析人性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张环久、蒋慰慧:《追寻心灵的秘密:现代心理小说论稿》,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 张玉书:《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斯蒂芬·茨威格,韩耀成编选:《茨威格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 杨荣:《战争与20世纪外国文学——兼论茨威格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

[5] 薛高宝译:《茨威格小说全集——世界经典名著》,西安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陈明晖,女,1972—,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工作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