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44 浏览:106568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护理十分重要.现将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由于年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病情轻重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一样,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1 焦虑、恐惧心理 多见于发病初期,原因有:①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大多住监护室或重危室.病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及医护人员严肃认真的表情都易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医生查房时的言语举止非常重视,试图从医护人员的表情、姿势、行为中来揣测自己疾病的轻重程度及后果,个别患者耳闻目睹周围发生了因心肌梗死猝死者、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这样,为此夜不能眠,茶饭不进,甚至草木皆兵,稍有不适便有大祸临头之感,②心肌梗死发作时有胸闷、胸痛、濒死感,加上经济原因,亦使患者顾虑重重,大多数患者有此类型心理表现.

1.2 否认心理 多发生在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急性期症状初步控制时期,患者表现为否认有病或认为自己病情很轻,无需住院治疗,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往往造成心肌梗死多发或病情加重.此种心理以无冠心病史者多见.

1.3 忧郁心理 一般在病情平稳后出现.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①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导致精神抑郁,②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心脏病难以治愈,即使临床症状改善也是暂时性的,随时可能复发,以后工作、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失去了社会价值,尤其是见到同室多次住院的心脏患者,对治疗更是大失所望,情绪消沉,精神颓唐.此心理以女患者多见.

1.4 依赖心理 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这些患者平素自信心很强,很有主见,一旦进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熟悉和习惯监护病房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了较大的保障,加之受到亲人及周围同志的特别照顾,自己则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缺乏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自信心不足.此类型多见于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及家庭条件优越者.

2.心理护理措施

2.1 护理焦虑恐惧型患者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应用语言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安慰性及道德性,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再辅以非语言交流技巧配合.如衣帽整洁、态度和蔼,生活护理周到,做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要轻、稳、准、好,忙而不乱,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切忌窃窃私语或表现出紧张神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请那些恢复得较好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协助做好思想工作,对于因经济原因影响情绪者,则积极和患者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能够保证经济不脱节,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其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2 对有否认心理的患者,笔者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关知识,告之其尽管自我无感觉,但心电图、生化检验尚未正常,

心脏病理改变依然存在,活动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遵照医嘱、不间断服药,否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循循善诱,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2.3 护理忧郁心理的患者时,护理人员首先要有同情心,从多方面关心患者,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使患者在有意无意间吐露心中的不快,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治疗失去信心,怕影响生活、工作者.在患者入院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和入院次数不同安排病室,以免患者之间无益的交流,并告诉其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而康复后只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如常.适当服药和锻炼,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对于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者,则帮助其找出症结进行劝解、安慰,并主动与家属联系,让其了解情绪对心脏生理、病理的影响,使其采取积极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2.4 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主要采取劝告、鼓励、表扬等方法.对于这类患者,要设法消除其顾虑,必要时可以要求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而恢复期则需动静结合,适当的活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机体更快的恢复健康.及时为患者制定活动计划.鼓励患者逐渐活动,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经常表扬其在配合治疗护理上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

笔者通过心肌梗死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良心理,采取了及时有力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始终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了病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文来源 {$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