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60 浏览:4496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62-01

【摘 要 】:中风偏瘫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众多的中风偏瘫患者增强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关 键 词 】:中风偏瘫 心理 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老年人为多发,现已趋向于中年和青年人.由于压迫或梗塞血管和神经,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甚至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我们要善于分析患者的心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一、 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分析

患者由于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心里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这是患者产生下岗失业、行为安全不保障、担心被遗弃、无亲情温暖甚至轻生等问题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些患者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心态:

1、 恐惧心态:脑梗塞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以遗有意识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需人照顾,因此神智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神经紧张,睡眠欠佳.

2. 悲观心态: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3. 急躁心态: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总觉得医护人员打针、发药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

4、 孤癖抑郁心态:此病恢复慢,愈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二、 中风偏瘫患者宜采取的护理措施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分析患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多进行言语的宽慰,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势必能够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更要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担忧情况.根据患者所担忧的情况,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多给予患者人性的关怀,让患者处于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状态,这样患者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冷落.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照顾关心病人.让病人相信家人会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一起帮助他战胜病魔.信心是最好的良药,患者只有拥有这份信心,有一份好的心理状态,再配合常规的治疗护理,才能够更早的恢复健康.

我们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护理的关键也是要及时对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患者,女,45,脑内出血,刚入院时患者神智清醒,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精神紧张,睡眠欠佳.我们在配合医生治疗之外,给予精神安慰,转移注意力,使她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个月后,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并下岗失业,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我们动员家庭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出面给予患者关心,并且在工作、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照顾.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让患者仍感受到亲情温暖.早期采取康复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功能,早日达到全面康复目的.患者出院时,我们对他讲解疾病的病因及其并发症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或控制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身体锻炼.半年后,患者能正常地走入病区向我们致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现在随着饮食结构还有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中风患者逐渐年轻化,四、五十岁成了这个疾病的多发人群.这个年龄的人群,正是事业的鼎盛时期,也是家庭的主要支柱,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比旁人的心理压力要更大,得病后的消极失落情绪也会更严重.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和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开导,给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的阴霾,治疗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总之,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要多注意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心理干预.要知道发现患者有不良的心理特征不是终结,如何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心中的黑暗,恢复心理健康适应环境改变才是最终目的,所以探讨他们的心理需求后,给予针对性、实际性的协调干预,才是使他们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