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超声实验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方法的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628 浏览:161136

【摘 要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形成人的良好心理的途径之一.现代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 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同存在着逆反心理、厌学现象、迷恋网络世界、嫉妒、自卑、性格孤僻、情感脆弱、懒惰、焦虑等,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超声诊断是医院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在中等卫生学校超声教学是临床课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临床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在超声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科学的方法,把握良好的契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 超声实验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6-01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1]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当前的中职生相对普通中学生更缺乏完整人格,他们需要更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授予学生一定知识、技能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超声诊断是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在中等卫生学校超声教学是临床专业课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临床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把握良好的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超声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子师以正,熟敢不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的心态、信任的眼神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 ;相反,教师如果喜怒无常,冷漠粗暴,奖罚无度,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中去,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恰当的教育行为去感化、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此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微笑、尊重和带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学中心,让其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学习.这样,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帮助.

2.2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者、组织者.在超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打出准确的器官切面,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其对所打出的器官切面总是不满意,对自己的操作就会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再手把手地帮助他打出标准切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比如,在练习肝外胆管下段时不易找到,教师除按正确操作要领指导外,还要举例说明临床上若找不到下段胆管就会出现很多失误,以致给患者生命造成难以挽回的代价,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2.3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忧,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能使教员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挚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

2.4 尊重、关爱学生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关爱学生,才会被学生所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教师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赞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虽然中职生要比中小学的学生年龄大一些,但是他们的自尊心更要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时常给予肯定的语言,“很好,你的手法很不错,再接再厉”,等等.

3. 结论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