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77 浏览:16269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我们应该按照这个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笔者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其次,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第三,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另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福山区门楼中心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