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生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406 浏览:109346

摘 要: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构建、教育原则构建和教育途径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内容.

关 键 词 :研究生;价值观;社会转型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1]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既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又是一种态度和情感,同时又是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和原则,在人们的行动中起着决策依据的作用,是人们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价值观突出的是人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与自己关系的权衡,以及人对社会有无积极作用的评判.[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些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主要反映在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保守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型社会转变.价值观具有社会性,社会的每一次转型,都会对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生群体作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阶层,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其价值观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我国社会整体价值观的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发展.在新环境、新情况、新局面综错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研究生价值观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需要持久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所要尝试进行初步探析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构建、教育原则构建和教育途径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体系构建内容.

一、教育理念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研究生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3]研究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担负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研究生价值观教育,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的重大时期所必需明确的教育理念.把“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的基本要求落实到研究生价值观塑造中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研究生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灵魂,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研究生在大是大非的政治方向上坚定立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其次,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引导研究生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把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定位为自身远大的理想信念,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再者,要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髓.引导研究生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时代的进步.最后,要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道德体系,明确告诉研究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应该提倡和反对什么,坚持和抵制什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为研究生价值观塑造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原则.

二、教育主体构建:多角色配合,合作通力教育

1.学校教育:建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的研究生价值观教育模式

第一,要清晰认识研究生群体区别于本科生的特殊性.从年龄、生源、知识层次、思维能力、生活阅历、社会认知度等方面,研究生都与本科生都有很大的区别.相比于本科大学生,研究生的见识、阅读面、理解力和学术科研力都要略胜一筹.因此,对待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就不能完全延续本科生阶段的教育模式.针对研究生班级体意识弱化、个体行为突出,反感空泛理论,喜欢实用研究的现实特点,对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要坚持“少而精”、“新而实”的特点.利用小组合作、个体发言等形式,在推动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价值观教育,力求学术与价值观的结合,寓理论于实践之中,让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讨.

第二,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途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一味依靠课本和老师接受知识学习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科技网络的普遍化和大众传媒的便捷化使得大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和学习社会时事动态.尤其是对自主学习能力强、信息分辨力和接受力较强的研究生来说,陈旧和千篇一律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引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要注重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今时怎么发表展形势,不断创造和更新具体的教学内容.


提高研究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规范和更多的要求.建立起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当今我国高校开展研究生价值观教育所必需引起重视的重要课题.

2.家庭教育: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对子女在研究生阶段的价值观教育

除去学校,在有限的社会实践中,家庭是研究生接触到的最多社会关系的存在.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孩子的社会化教育和影响功能是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家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子女在研究生阶段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处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已趋向成人化,其思维能力和社会认知度都已经超出了一般学生的水平,具有复杂性和功利性的特点.他们开始更多关注生活层面的现实问题,诸如婚姻、就业、经济、家庭等.家庭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关键.但很多家长却认为自身学历水平不及子女,在很多问题上已经无法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存在代沟,难以互动了解,就减少了对子女的管教和沟通.其实现实的状况是,家长们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对于即将要踏入社会大潮接受历练的研究生来说,恰好是一堂急需补给的高级价值观理论与实践课.家长也应该加强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中,寻找与子女有效沟通的途径,加强对其的价值观教育.既不能给研究生过大的压力,鼓动其在就业和婚恋选择上只注重金钱和利益角度,片面追求拜金主义;也不能对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放任不管,随其自生自灭.引导研究生在这一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身体力行,做一个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3.自我教育:加强研究生的自我价值观教育

作为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生能否在价值观教育中学到真谛和得到提升,是检验研究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应该学会主动融入到价值观教育的体系中来,从更深层次认识和研究这一问题.

面对学校组织的价值观教育学习和实践,研究生应该积极参加,并用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主人翁的精神,切实学习到价值观教育中的精髓,运用到自身价值观的培养中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看待问题.

面对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舆论信息和大众传媒媒介,要坚定自身的价值观立场,坚决抵制不良的其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影响.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面对诱惑和低俗影响时,有自己判别事物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在关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做一个科研领域的“专家”,也要做一个生活的“诗人”,让智商和情商同步提高,做一个具有崇高价值观的高层次社会人才.

三、教育原则构建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构建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体系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首先,在政治理论课堂上,在介绍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其他社会理论和思潮的对话.让真理在两者的争辩和交锋中,在研究生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凸显出自身的魅力和特质,引导研究生在理论的辩论和探讨中牢固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再者,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要引导研究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科研课题的名义,社会调研的形式,通过一套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考核,鼓励研究生与社会实际问题的互动,让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坚持方向的主导性和现实的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体系要坚持方向的主导性和现实的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多元化特征.2012年,我国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172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也必须接受研究生的价值观水平存在因人而异、参差不齐的现实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价值观教育的方向上可以多元化的指导方向,尤其是在政治价值取向上,绝对不允许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实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元化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这一主导性的方向下,研究生价值观教育应该再充分考虑研究生注重个性凸显和个人主体行为的发展,在针对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尊重其价值观多元化、个性化的现实,进行分层管理和教育.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个体,从行动层次到理性层次再到自觉层次引导,逐步提高.从只要求行到做到,到既引导行动到位又要有理性思考和认识,再到能为人表率和加以宣传和理论论证.

3.坚持目标的一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相协调的原则

构建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体系要坚持目标的一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相协调的原则.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就是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是现阶段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一致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长远和永恒的事业,研究生的价值观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引导研究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也是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脉相承的途径.所以,要接受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个体差异性的现实.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级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与兴旺.因此,要从长远的机制构建出发考虑,放远目光,坚持原则,守住耐心,把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长远的课题来研究探讨.

四、教育途径构建

1.灌输式教育与内化式引导相结合

传统的研究生价值观教育途径就是“大一统”的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在有限时间内对广大研究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价值观教育.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这种单一的方式已经难以达到从主观意识上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将“灌溉”理论与人性化的需求相结合,让外部传授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内化式引导.注重让研究生经过选择、珍视和行动澄清出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上,要由单一的老师灌溉式教育模式,向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再得出结论转型;由单一的课堂式教学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型;老师的角色由教导者向“把关者”转型,研究生的角色从被动的学习者向探究的参与者转型;考核方式由单纯的课题测验向更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小组论文、小组答辩”模式转型. 2.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研究生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教育只有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融入实际,才能让价值观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研究生价值观教育来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二者缺一不可.通过提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正确价值观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可利用社会调研、支教、公益活动、志愿者怎么写作、科研活动等形式引导研究生深入农村、社区、城镇、企业、学校等地区和场所,了解社会舆论,观察社会动态.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研究生能够逐渐正确认识到社会存在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可以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研究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进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只有把这种责任感与自身的知识水平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园人文科技活动

校园文化是培养研究生正确价值观的一条重要途径,肩负着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具有极丰富的信息内涵和极强的素质教育功能,能给学员提供一个熏陶和培养人文素质的良好环境.[5]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一般注重专业领域的科研研究,而对校园文化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校园文化具有隐形教育的特点,置身于校园文化的氛围当中,研究生的价值观会受到校园文化所蕴含着的先进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以及文明风尚和理想情操的陶冶.

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该校研究生部自2009年来,每年都举办一届具有鲜明主题的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通过开展包括艺术节、科研竞赛、趣味运动会、学术研讨、人文科研讲座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研究生在科技文化节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方向.这样一个平台既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又提升了研究生的审美内涵,引导和强化研究生积极的心态和独立的人格的形成.提升研究生在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情感思维、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修养和境界,为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帮助.

4.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榜样作用

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方式的明显不同就是研究生实施导师教育模式.进入研究生阶段,班级意识变得模糊弱化,导师的影响作用加强.导师在研究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入到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中来.导师的角色不但是学术领域的指导者,也应该是研究生生活的关心者.

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心中的“榜样”力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