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态旅游本土化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93 浏览:18129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川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本土优势特点具有类型多样,数量丰富;风景卓越,魅力独特;民俗醇厚,文化灿烂等.但是,四川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背离可持续发展原则现象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和功利性现象存在,产业竞争力不足,品牌意识有待提升等,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随着全世界对高品质旅游的关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旅游,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逐步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在国内,人们日益关注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提快发展步伐.《GG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生态旅游的提出源自西方,西方的生态旅游都严格的制度规定和管理体系,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生态旅游长远而持续的发展.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特别是西部四川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消费对象、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等与西方的旅游业发展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实现生态旅游本土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就其秀丽的自然景色,多民族聚居形成的了各种地域风情,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遗迹等都为四川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川生态旅游实现大发展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走向蓬勃之路.

一、四川生态旅游本土优势资源特点

(一)类型多样,数量丰富

据最新统计,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的世界遗产中,中国共有40处,四川已5处,占八分之一,是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其中,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有8处,四川就有3处,占全国半壁江山,据全国第一,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处,四川就有1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四川有国家4A、3旅游区(点)2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4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2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项.

(二)风景卓越,魅力独特

四川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川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自然环境,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翠甲天下-蜀南竹海,青城天下幽-青城山,瑰丽非凡-海螺沟,蜀山皇后-四姑娘山,等都是四川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中纳入的4处,包括了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以及卧龙,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使四川有了“风景省”的美称.“人与生物计划圈”之一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成为四川独有的一张世界名片,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客.

(三)民俗醇厚,文化灿烂

四川是多民族相聚居的省份,其地理区域性特征明显,在不同地理区域里各自繁衍者不同的种族,他们在各自地理单元内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四川聚居有藏、彝、羌、苗、土家、回、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藏族的转山会、采花节,彝族的火把节、赛装节、庆年节,羌族的喝咂酒、唱羌歌、过羌历年等,这些民风民俗装点着巴山蜀水,丰富了四川和全国的民族民俗旅游文化.三星堆、金沙遗址横空出世,向世界展现了古蜀文化的魅力与灿烂.“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彰显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并闪现道家发源地的风采.“峨眉天下秀”则是道教和佛教文化共同熏染了峨眉之景的灵气.

二、四川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川生态旅游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冒进和功利的原因,在本土化发展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背离可持续发展原则现象存在

“本土化”的意义即在于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在保护好当地和谐的生太资源系统前提下,对其进行规划与开发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必须要科学评估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否则打破环境平衡只会带来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人间天堂”九寨沟,自新世纪后每年有上百万人旅游参观,并逐年递增,游客大量涌入给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游客带来的垃圾、汽车尾气、噪音、污水等污染物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为获取更大利益提高景区(点)接待能力而进行设施再造,如修建宾馆、饭店、停车场等,其更为和直接的破坏景区周边环境和原始风貌.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和追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背离.

(二)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和功利性现象存在

四川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尤为丰富,科学规划影响着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价值体现等.市场经济背景下,其盲目性特征负面导向着市场主体的目标和行为.作为市场一份子,部分旅游开发商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竭泽而渔,唯利是图.如四川盐源县的泸沽湖,因缺乏科学规划,不断对湖区进行开发建设,湖周边的植被被破坏而引发的泥石流逐渐覆盖湖区,使其面积逐年变小,人们的生活生产污水和垃圾,也破坏了周围的生态.同时,泸沽湖本是摩梭人聚居的地方,随着近年来游客增多,婆摩梭人特有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惯逐渐被外来元素同化,冲击摩梭人的母系氏族文化.

(三)产业竞争力不足,品牌意识有待提升

要实现本土生态旅游资源的长效并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不仅要以强有力的产业竞争力为支撑,更要有长远的品牌产品为保障.四川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于偏远的本土旅游资源推向全国,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步伐缓慢原因之一是品牌意识不足,缺少系统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待丰富.如四川巴中诺水河风景区,属于国家级四星级风景区,但是诺水河风景区的知名度远小于九寨沟、卧龙等风景区,如何将其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风景区,还有待做系统规划和开发,这也是巴中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三、四川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主导强化管理

政府在四川旅游业发展中起着宏观引导者的作用,一是,政府应积极发挥在旅游宏观规划上的作用,引导四川本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走人与自然和谐,并循环发展之路.二是,政府应积极强化对本土生态旅游业监管体系建设,形成有机的监管体制与制度,促进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政府应积极完善生态旅游法律规范,强化对生态旅游投资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的法律约束,以规约生态旅游参与主体的行为.四是政府要提升本土生态旅游的形象和价值,营造优越政策环境吸引投资者,加快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化、品牌化之路.五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怎么写作意识、职业道德等的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怎么写作水平.

(二)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注重长远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经济产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本土化过程中,尤需尊重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维护生态平衡,保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一是严格控制客源流入,尤其是节检测日旅游高峰期,以确保旅游风景区(点)的承受力.二是对游客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提高爱护环境自觉意识.三是对景区(点)设施再造要严格监控施工过程,避免环境破坏.总之,在生态旅游本土化进程中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注重从具体细节做起.


(三)坚持科学规划,避免盲目和功利

生态旅游坚持科学规划的意义在于使其发展更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实效性,最终目的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四川本土特色生态资源的开发中,科学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要前提之一.具体可以:一是,加强对旅游开发商的监管.二是完善法律体系,发挥约束作用.三是,提高旅游投资准入门坎.四是,完善旅游行业标准.五是,注重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六是,构建经济、社会、、社文化、环境等有机结合的生态旅游效益发展机制.七是,对正在破坏或已破坏的生态坏境,加紧挽救或恢复.八是,加大宣传,提高参与主体的生态保护意识等.

(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品牌意识

产业竞争力是四川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的生命线,而品牌则是生命线的“给养”.“产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的竞争力则取决于产品的性能比,性能比越大,产业的竞争力就越强.”[3]因此,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品牌意识,一是,要多方提高四川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即优势,如旅游怎么写作,旅游管理,旅游基础设施等涉及到的各项旅游产品.二是,积极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独具特色旅游,增强竞争力,形成品牌.三是,围绕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包括创新怎么写作形式,产品,内容等.四是,对特色优势产品的推广,打造品牌.

四、结论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在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取得可喜成就,但也存在部分需引以为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注重科学规划,谨防盲目和功利,对生态旅游带来的冲击.在具体实践上,应以政府为主导,旅游主管部门强化管理,走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