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海洋环境保护中NGO的作用与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55 浏览:96136

我国正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如何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地区,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为例,从环保NGO的对旅游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研究环保NGO在旅游城市环境中,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与启示,为其他省份的环保NGO的发展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海岸线较长,滨海资源与海洋环境不容忽视.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碧海沙滩”是众多游客趋之若鹜的重要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热潮,海南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大量游客的涌入不仅带动了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相应的环境破坏.海南的滨海海域环境及岸线资源已明显退化,局部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近岸水域及滨海岸线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如何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目前关于我国NGO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针对旅游城市或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的NGO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对较少.“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立于2007年,位于我国国际旅游岛旅游城市的最前沿――三亚,是全国首家以海洋环保为主题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本文以海南“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以下简称为“蓝丝带”)为例,研究环保NGO在旅游城市环境中,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与启示,为我国旅游城市环保NGO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海南滨海海域环境主要问题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km2,海岸线长达1811km(含岛屿岸线),大小港湾有84处.海南的海洋环境、滨海岸线是支撑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海南的海洋环境虽然位居我国沿海省份前列,但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一)近岸海域水质透明度明显下降

同我国其它省份相比,海南近岸海域常规水质检测指标超标现象并不严重,平均浓度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海域水质透明度显著下降.近十年检测结果表明,以三亚地区为例,三亚湾(生活海域)的透明度最低,2010年三亚湾海域的透明度由最高时期的9m,下降到最低值3m.亚龙湾相对较好,也从2003年最高时的21m降低到2010年的7m.


(二)局部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2012年,在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监测中(检测地点为:海南岛东部海岸的长圮、铜鼓岭、龙湾、大洲岛、牛奇洲(蜈支洲)、亚龙湾、大小东海、鹿回头和西瑁洲等9个珊瑚礁海域),共监测到珊瑚67种,其中造礁石珊瑚13科52种,软珊瑚15种.珊瑚礁覆盖度最高的是牛奇洲,最低是开放旅游景区之一的小东海.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海岸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已处于亚健康状态.2008年至2012年,海南东海岸珊瑚覆盖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海南东海岸监控海域的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度仅有17.9%.造礁珊瑚的生长必须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实现,近年来海域水质透明度的降低已给造礁珊瑚的生长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三)海洋垃圾污染严重

根据2010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海南海洋垃圾污染较为严重.以旅游胜地三亚亚龙湾为例,2010年海南省针对三亚亚龙湾海域岸海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海绵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

海面漂浮垃圾的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50%,其次为其他类和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垃圾,分别占40%和10%.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有塑料类垃圾、快餐盒、过滤嘴等.其他类垃圾有游泳圈、椰子等.漂浮的大块和特大块垃圾平均个数为2.667个/100m2,表层水体小块及中块垃圾平均个数为0.67个/100m2.

海滩垃圾主要为过滤嘴、盒、塑料袋和泡沫快餐盒等.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36个/100m2;其中塑料类垃圾以过滤嘴最多,占75%,塑料类垃圾快餐盒、塑料袋子等占5.5%;木制品、纸类、金属类、织物类、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和其他垃圾分别占7.5%、7.5%、0.9%、0.9%、0.9%和1.8%.海滩垃圾的总密度高达331.4个/100m2.

三亚亚龙湾海域的海底垃圾监测结果表明: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类垃圾和纸类垃圾,塑料类垃圾为1个/100m2,平均密度为164.4g/100m2,纸类垃圾为1个/100m2,平均密度为10.0g/100m2.

导致上述海洋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1、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的聚集,造成了滨海海域环境压力上升;2、游客及政府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因此,社会各界已越来越重视旅游城市的环境问题,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整治活动,其中“NGO”是环境保护的新生力量,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三、“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对海南旅游环境保护的实践与作用

近年我国NGO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1998年底,全国性社团达1800多个,地方性社团有16.56万个,到2005年,中国经各级政府合法程序登记民间社会组织已经达到26万多个.但在众多的NGO组织当中,“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是中国唯一的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民间公益组织,且立足于国际旅游岛的前沿示范区――三亚,其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不容小觑.“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已组织各类海洋保护宣传活动300多次,整理其主要代表活动如下.

(一)积极开展活动、创新宣传模式――“蓝丝带海洋保护海南行”活动

2008年3月20日“蓝丝带”开展了“蓝丝带海洋保护行动海南行”的大型活动.活动采用大篷车的方式把“蓝丝带”带进了琼海,带进了万宁、海口、儋州、东方等沿海市县.通过7天的活动及新颖的宣传方式,让更多本地居民意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海洋保护行列中.(二)开展岸线调研、收集基础信息――“三亚海岸线徒步环保调查”活动

2009年12月26日至2010年3月7日,“蓝丝带”组织50多名海洋环保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和节检测日,采用沿海岸线徒步行走的方式,对三亚市辖区内可到达且便于徒步通行的海岸,进行环保生态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岸垃圾污染、排污口、临海设施、海防林、海岸功能区域5个方面.调查共分13次完成,参加人数达142人次.活动组撰写完成了调查报告,绘制出三亚海岸线环保地图,并形成报告提交政府部门参考.

(三)推进全国性海洋调研活动――“长江校友蓝丝带海洋环保中国行”

2010年6月8日,“蓝丝带”联合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旅游卫视,共同发起“蓝丝带海洋环保中国行”活动.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招募3.2万名“海洋卫士”,使中国3.2万千米海岸线每千米都有“海洋卫士”守护.国家海洋局官员认为,这是我国海洋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海洋保护宣传活动.该活动历时25天,从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广西东兴(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到东北端的辽宁丹东(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共造访三亚、海口、北海、东兴、广州、深圳、厦门、杭州、上海、南京、青岛、天津、大连、丹东14个沿海城市,行程1.8万公里[23].沿途开展海岸徒步调查,问卷调查,海水、海沙取样,名人、专家访谈等海洋环保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发动民众参与、践行环保理念――“全民净滩呵护蔚蓝”海滩清洁活动

2011年9月15日,“蓝丝带”主办了“全民净滩呵护蔚蓝”沙滩清洁、海底打捞活动.本次活动聚集了897名环保人士,分别在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南山、小洞天、蜈支洲岛、牛车湾、梅联村等十多个海滩进行了沙滩清洁及海底垃圾打捞活动.整个活动涉及29.1公里海岸线,清理垃圾总计约合506.42公斤.此次活动所得到的关于垃圾种类与数量的数据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清理数据一同汇总到海滩清洁日发起组织OceanConservancy(美国海洋保护协会),进入全球“垃圾数据库”,警示全球人民认识到海洋垃圾污染现状,号召人们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除此之外,“蓝丝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影响公众的环境意识.例如,“六进活动”(“蓝丝带”进机关、进校园、进旅游区、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洞天杯蓝丝带”海洋保护全国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加入环保志愿者的队伍.通过活动的开展,“蓝丝带”推动了环境保护领域的公共参与活动.

四、“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对我国NGO发展的启示

(一)着眼当地环境特点、解决本土实际问题

“蓝丝带”创建的目的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及实用性.海南的滨海旅游资源与环境质量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命脉,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已是海南省急需重视与解决的问题.“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便是抓住本地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对象,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视角而成立,重点解决凸显的海洋环境问题.“蓝丝带”以其鲜明的主题特色发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政、民、产、学”界联合,多方支持合作

“政府引领”、“民间管理”、“企业出资”、“学生推动”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运作的模式特点.

最初的“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是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旅游局、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主办,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与三亚南山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其业务主管机关是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登记管理机关是三亚市民政局.因此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蓝丝带”为民间公益性海洋环保组织,从体制上保证了“民间”的性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为会员单位,由会长单位、理事单位与个人会员构成.协会设立理事会作为工作执行机构,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设会长一人,秘书长一人,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由协会理事会选举.第一届会长由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担任,第二届会长由现任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从管理体制上体现了“民间管理”的特点.

“蓝丝带”企业成员已有40多家,覆盖了众多行业领域.其中有著名景区景点,如南山、天涯海角、亚龙湾等;有酒店,如喜来登酒店;有电信公司,如海南网通、三亚移动;另外还有工商银行、海南鲁能置业等.“蓝丝带”的运营资金一部分靠会员会费,另外主要为企业成员的捐款,为此企业在协会资金支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蓝丝带”以本地高校为依托,招募志愿者.在各项活动实施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活动实施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扩大高校学生队伍,广泛发动公众参与

“蓝丝带”以宣传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提高全民海洋保护意识、建立相关海洋保护举措、组建志愿者队伍、促进海洋保护科研为工作目标.为此,“蓝丝带”不仅发动海南本地高校大学生,并号召全国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三亚的琼州学院、三亚学院、三亚城市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以及海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共九所大学校园里建立了“蓝丝带志愿者怎么写作社”,已经拥有超过万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在短短几年内,“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已组织各类海洋保护宣传活动300多次,发放宣传册20万册,海洋环保腕带30万个,向超过1000万公众进行海洋保护的宣传,有近百万次的志愿者参加蓝丝带海洋保护活动.

(四)环保活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为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

“蓝丝带”开展各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专项活动,并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为政府组织提供基础信息、建言献策.“蓝丝带”参与各类科研及管理项目,例如,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红树林保护项目、“蓝丝带”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共同合作实施“三亚海岸污染调查及预防治理对策研究”项目、承担三亚重点科研项目“太阳湾珊瑚产卵期调查与人工育苗技术的开发”等,这些管理项目与科研课题的平台,不仅使参与者更具体深入的了解了海洋环境问题,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基础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五)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蓝丝带”主动开展对外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例如,派工作人员赴意大利学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意可持续发展远程培训计划”;参加由中欧清洁能源中心主办的“清洁能源政策与国际经验”远程培训,学习欧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经验;参加“珊瑚礁保护和恢复技术学术报告会”,了解珊瑚保护与恢复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对外交流与学习使“蓝丝带”了解国外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理论动态及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经验.

基金项目:1.海南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研究(2012YD30);2.国际旅游岛环境管理体制创新研究(QYLY201203).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