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饭vs日常饭国人肯在哪方面花钱?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33 浏览:21867

美国摄影记者PeterMenzel和作家FaithD’Alusio在2005年出版了纪实摄影集《HungryPla》(饥饿的星球),他们走访了24个国家,记录他们一周的食物消费.他们在中国找到了生活在北京的董姓人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这个家庭最喜爱的食物是糖醋里脊,一周的伙食费是155.6美元.

在这七年当中,中国经历了物价上涨,而食品被普遍认为是这一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那么,中国人会在乎用于满足味蕾享乐所花费的金钱的多少吗?“2013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35.3%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上涨对自己的饮食结构“影响比较大”,28.7%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影响”,17.6%的受访者甚至感到“影响很大”,还有18.4%的受访者则表示“影响不大”或是“没什么影响”.

月家庭食品消费比重下降

据有关专家及机构统计,2012年1至9月份,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为36.5%,比上年同期的36.6%有所下降;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为35.2%,比上年同期的35.6%也有所下降.预计2012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会有所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写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写食物的支出比例就会下降.

《小康》调查显示,家庭每个月在食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39%(23.9%)的最多,其次是50%~59%(23.2%),再次是20%~29%(19.5%).这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在“2012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家庭每个月在食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0%~59%(25.0%)的最多,其次是40%~49%(22.4%),然后才是30%~39%(22.1%).

不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中国人的食品消费已经呈现出了营养化与多样化的趋势,注重安全、追求质量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食物结构逐步优化,主食消费持续下降,主要副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肉、禽、蛋、奶等副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副食消费更加倾向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绿色安全为主.


七成人请客花费在100至350元之间

兼具热情好客、爱面子、讲礼仪等特点的中国人,在“外出就餐”问题上的表现是:对自己可以“冷酷”,但对别人一定要“温暖”.

《小康》调查显示,一个人独自在外就餐时,七成(78.1%)受访者都会把一顿饭的消费控制在40元之内,在这其中,绝大部分(44.0%)受访者更是非常节俭地在20元以内就能“搞定”自己的胃口.

可是,自己的胃口容易知足,别人的味蕾却也许很难满足,况且,“请客吃饭”在中国,还常常被加载上更多地饮食之外的因素.于是,请客吃饭时,中国人一顿饭的消费金额便比独自在外用餐时的花费有了“火箭式”的蹿升.七成(72.5%)受访者在请客吃饭时,通常每餐花费100至350元.

每个月花在“社交饭”上的钱与花在“日常饭”上的钱孰多孰少?两成受访者“相差无几”,三成受访者在“社交饭”上的花费比在“日常饭”上的少了一点,还有23.9%的受访者花在“社交饭”上的钱比“日常饭”上的钱要“多一点”甚至“多很多”.几乎不吃“社交饭”的受访者仅占比5.8个百分点.

2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在外就餐,56.5%的受访者有时候会在外就餐,只有15.7%的受访者很少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时,78.4%的受访者会选择中餐馆,46.8%的受访者会选择中式快餐,29.3%的受访者选择大排档,20%的受访者选择西式快餐,还有少数受访者选择路边摊、西餐馆、清真餐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