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星混***还是大学装门面?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54 浏览:44266

华中科技大学清退奥运冠军引发深层思考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院长解读体育、教育两张皮现象、

14个月前,世界冠军刘国正的“退学风波”成为全国体育界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14个月后,奥运冠军高和杨威的“清退门”再次引发教育体育联姻的深层地震.体育明星该怎样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和明星学子又该怎样看待冠军们的高等学历

最近十余年里,“体育明星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除了剑桥博士邓亚萍等极少数的成功特例,很多体育明星的大学生活更像是“走过场”.虽然,相比较那些利用公权在考试和录取中弄虚作检测者,人们对于求学“走过场”的体育明星还是持着宽容的态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折射出,中国的体育和教育长期呈“两张皮”状态而无法真正结合,使得不少运动员退役后前途堪忧.

“清退”是不明智之举高校应该给予明星更多时间

今年9月初,华中科技大学一则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名单的公告引起社会热议.这份名单上出现了奥运冠军高、杨威的名字,两位冠军不仅未能按时毕业,还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然而,据资料显示,高、杨威均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硕士生.

其实,体育明星就读国内大学并“获赠”学位已不是新闻.不管体育明星的基础如何,学校还是抢着要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需要体育明星在校史上添上“辉煌”的一笔.连北大、清华都乐于让奥运冠军来装点门面,华中科大自然难以免俗.但由于多种原因,体育明星被灰头土脸黯然劝退的事件,近年也已不新鲜.比如,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5名本科体育生包括刘国正,由于无法到校完成正常学业,面临自动退学的境地.这些曾辉煌一时的体育明星被劝退的情形各有不同,但被清退、劝退的原因不外乎无法完成正常学业.“学校这样的举动是非常不明智的,当初叶公好龙,将运动员吸引过来,现在这样轻率地将他们请退出门.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院长林可认为,“应该给予运动员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我们不能以高校的标准要求运动员,现在的大学都采用学分制,只要学生修满学分就给予毕业.美国的大学有7年的学习时间,很多大学还会给予体育明星一些帮助,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课程.”林可向记者介绍.国家政策给优秀运动员升学深造的便利优待,当然是为了让他们学本事、提高自身能力、拓展发展空间,这些优惠政策却被一些高等院校视作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在这次“清退门”事件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华中科大还没正式将杨威清理出门户,那厢就传出北京体育大学打扫庭院要恭请杨威就读的新消息.奥运冠军确实是有价值的“资源”.经证实,杨威已经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2010级新生.杨威的情况和刘国正如出一辙,去年,刘国正在被交大劝退之前,他早已拿到河北大学的本科文凭,并已经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研究生了.今年,刘国正更是被公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两位体育明星的现象凸显了“体育明星上大学”的随意性,也让人看到了教育界本身的危机.

同样是一天24小时但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学习时间不一样

运动员拥有专科、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学历,这得益于我国采取的新的培养拔尖运动员的模式.早在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为贯彻《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精神,提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颁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高中阶段获省级或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前六名以及获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者,均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办法》,调整了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标准,其中对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可参加招生学校对其进行的文化课单独考试.林可认为,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不一样.“同样是24小时,但是运动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训练,花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自然就少.”在林可看来,运动员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技战术训练,而是一种专项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运动技能学习要比学习其它知识难得多.“给运动员良好的后勤保障政策,让他们在学习专项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它学科课程的补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知识课程.让运动员有更好的出路.”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退役运动员”,经国家体育总局资格审核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明确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作为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渠道.此后,教育部门把保送范围扩大到现役运动员,将达到以上要求的运动员纳入可以被保送上大学的6类学生范围内.所谓的免试入学,是指符合标准的运动员与高等院校双向选择之后,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两家审批入学,不需参加高考.目前,这也是中国现役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上大学的主流形式.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其实是不对的,用古代的说法,我们的运动员能达到这么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就是‘武状元’,或者说奥运冠军就是‘武状元’.国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让这些运动员能够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外界对运动员不了解,总认为运动员没有文化知识.殊不知,运动员从练体育开始就一直在学习.”林可说.

今年4月份,《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国务院转发各地及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该意见从6大方面提纲挈领,以20个具体措施为中国“后奥运时代”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保障两大燃眉之急指出了方向.这份《通知》让人们看到一幅中国体育从制的竞技高地向更加辽阔的全民健身原野步步迈进的渐变图,从金牌至上、锦标主义到真正享受健身快感与健康快乐,中国体育开始踏上一条更切合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全新发展之路.而解决好运动员的教育与保障,是中国体育拥抱未来的首要前提.

“入口”与“出口”中国有“特色”――人口多

关于高等教育的“入口”与“出口”问题,人们常说国外是“宽进严出”,我国是“严进宽出,或者是宽进宽出”.林可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国外大学的“严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宽进”则是有条件的,我国大学的“宽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严进、宽进”却不是绝对的.“这几年,随着高校每年招生人数的扩大,录取也相应增加.”林可举了一个例子,“近几年,浙江省的高考录取率从70%增加到75%,但我们的‘宽进’都是有明确标准的.看这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安置政策就十分明确.”

关于国外大学的“严出”,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每年的大学生退学率都达到了10%左右,二是标准严格,每年平均只有不到60%的学生能够正常毕业.面对较低的大学毕业率,美国总统奥巴马2008年上台后的第一份预算报告,就安排了25亿美元资金,用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源的大学毕业率.英国不仅政府设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而且大学还将学位分成了一级荣誉学位、二级荣誉学位、荣誉学位和普通学位四类,不同毕业生的水平,在学位的级别上便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大学奉行自主招生,没有“一考定终身”的说法,高等教育已经走向“普及化阶段”,因此上大学并不是难事.但是,上好大学却并非那么容易.比如,2005年,一名成绩全A的苏格兰女孩,因为面试表现不好,被牛津大学拒绝,当时的教育大臣、副首相、首相都出面说情,结果不但被牛津拒绝,而且牛津大学还作出了取消授予首相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以示.又如,2007年,德国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巴拉克,向科隆体院申请攻读体育管理学的研究生,就被科隆体院以不能保证学习时间为由拒绝了.

林可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始终采用一种类似于科举这样的制度――“高考”,这和外国大学奉行的自主招生不一样.“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是限制学生上大学,而是促进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国内现在很多大学也开始由学校直接命题录取,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制度有存在的理由,毕竟中国有13亿人口.”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是“严进宽出”,现在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宽进宽出”.因为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长期相对滞后,在一定时期实行“严进宽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985重点建设高校,是排名全国前20名的高校,实行“宽进严出”也在情理之中.

邓亚萍是一个榜样关键靠自身的努力

并非所有体坛明星深造都“不走寻常路”,亦有不少人一头扎进校园、埋头苦读.李宁在北京大学攻下了法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刘璇2000年进入北大新闻系读书,与普通全日制学生一样住校、上课.由于基础差、学习吃力,毕业时高数没及格,“璇美人”一度垂泪,好在通过补考终于毕业.这些体坛明星入学时可能是动用了“特权”,但毕业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

乒乓名将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的“求学者”.最近这段时间,“乒乓女皇”邓亚萍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她即将出任“人民搜索”的总裁,同时兼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邓亚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许,也给其他冠军学员树立了一个榜样.

谈起运动员时的辉煌,也许目前国内还没有人能够超越邓亚萍,4块奥运金牌、18个世界冠军,邓亚萍堪比一座丰碑.退役后,邓亚萍的经历虽然没有运动员时那么耀眼,但她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2001年,当她在清华大学戴上学士帽时,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致辞,同年,她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第二年便拿到硕士学位,随后,她进入剑桥大学学习,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800多年来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作为运动员,邓亚萍实现了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的大满贯,而在学业上,她同样实现了大满贯.无疑,邓亚萍不仅是众多体育明星求学的榜样,更是中国体育界的一个奇迹.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能够成为大众的偶像,因为他们在夺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令人感动.体育能够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最根本的就是在不断追求人类极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邓亚萍令人敬佩,是因为我们看到这种精神已经延续到了她的学习和工作中.邓亚萍此前先后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副村长、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此番再度履新,正是应了那句俗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邓亚萍在“总裁”这个位置上会干得怎么样,但她的拼搏精神,确实值得每一位冠军学员学习.

林可十分认同邓亚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荣誉.“运动员的自学有两种,一种是学习英语,另外就是通过计算机学习语言.邓亚萍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像邓亚萍这样优秀的运动员,她在国内学习都是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而且她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文化学习资金的资助.但是我们无可否认,她从当初26个字母都不认识,成为现在的剑桥大学博士,如果不是通过自身努力,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自己就曾是一位水上运动员,后来又成为比利时橄榄球队的一员,曾夺得一次帆船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三届奥运会,让人惊讶的是,他还是一个出色的外科整形医生,获医学博士学位,精通荷、法、英、德、西等门语言,并且对现代艺术情有独钟.2006年,美国NBA巨星奥尼尔通过8年努力学习取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准备退役后去当.

大学应该成为冠军摇篮成功的体教结合离我们还很远

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冠军进大学更是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林跃、火亮、何雯娜、陆春龙等奥运冠军纷纷走进大学校园.赛场上的辉煌犹在眼前,“冠军新同学”的身份难免再次引起关注.

有人质疑,冠军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有违教育公平,也有人认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为国拼搏,理应得到相应的政策倾斜.这些争论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如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问题.而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高校究竟应是冠军的“归宿”,还是冠军的“摇篮”这也是近年来不断被热议的话题.林可认为,所谓体教结合,是指体育与教育两个部门相互合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种模式.“体育是教育产生的源泉,体育也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培养运动员进入大学.”而大学要真正发挥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作用,还需要教育、体育部门打破壁垒进一步合作.无论如何,与把大学作为冠军的“归宿”相比,把大学作为冠军的“摇篮”,显然能让更多的运动员受益.

对于竞技体育人才,很多国家都很重视,但培养模式各有千秋.据悉,美国还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运动员的学习总量、学习水平等,以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文化职业素养.在日韩则是高校和俱乐部共同承担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功能.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曾经说过:“失去体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而‘体教结合’能使双方互补,何乐而不为”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在尝试体教结合的路子,比如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各省市的地方体校都在宣称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然而实际上,中国体育和教育二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结合.

中国竞技体育腾飞,“一条龙”体制起了关键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体制渐生弊端,其沉重的代价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尽管像全国冠军邹春兰那样的搓澡工并不是多数,像亚洲大力士才力那样在退役后的潦倒生活也仅仅是个案,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绝大多数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水平比较低,根源在于中国的运动员从小就脱离了教育,换句话说,在他们的家长帮助孩子选择了体育之后,文化学习形同虚设,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二者无法兼得.

为什么运动员不能“文武双全”呢归根到底就在于中国体育的“制”,从小选择了体育的运动员自进体校那一刻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上,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等这些运动员取得骄人成绩后再去上大学,由于基础太差,根本无法跟上大学学习的节奏,这也注定了许多运动员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