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83 浏览:57318

摘 要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学校培养、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自身原因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

关 键 词体育大学生就业对策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难.2010年我国大学生新就业人数增加到了631万,加上2009年100多万不能就业的,总数将达到700多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有被称为进入30年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就业压力,并找出其相应对策,无疑是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可行路径.

一、近几年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3万人,2006年为413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2010年增加到631万人.而相对于招生人数日益庞大的现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在逐年下降.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5%,2009年为64%,2010年为62%.而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这个数字更低.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教育教学体制和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目前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现实.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1.国家体制改革给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在2004年之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国家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直接结果使行政机构的用人数量减少,同时也使就业机会减少.在这种体制下,加剧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高校扩招的影响.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进行几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了全面提升高考升学率,有些学校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有一定体育基础同学集中加以训练,报考体育院校,导致体育生源暴增;一些高校招生计划也缺乏理性,盲目扩招,造成了体育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现状,从而引起的供需矛盾、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使全国范围内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二)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域间教育供需不平衡,出现结构性就业难.出于工资收入和自身潜力的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到发达地区的学校、健身俱乐部、体育馆等场所求职应聘,然而沿海城市的人才需求毕竟有限,毕业生大批的涌入势必形成更为艰难的就业形式.2.社会偏见.由于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原因,社会上或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偏见,常常片面地认为体育专业是最末流的专业,体育学生则是素质最差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负担.3.社会吸纳能力有限.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制造业带动着中国经济GDP的高速增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各大制造业工厂,他们是廉价的劳动力,工厂也不需要他们具有多高的文化素质,因此这些工厂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他们只需要廉价劳动力.而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教育事业,怎么写作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发展.教育事业和怎么写作行业的相对滞后发展一直都是制约着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三)专业局限

专业口径较窄.21世纪的主流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越来越呈信息化、区域化、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呈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发展趋势,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不断涌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渗透和汇流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体育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所花时间比较多,专业过硬,在工作中也具备很强的交流协作能力.但是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好外,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多.这在一定方面限制这体育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

(四)教育教学原因

1.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因此就容易产生“结构性矛盾”,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2.培养目标分级不明显,课程设置系统性差.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成为本科培养目标的“速成型”和“压缩型”,而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又是研究生的“扩展型”和“延伸型”.要求与规格脱离实际,各层次界限模糊.3.培养模式单一.许多体育院校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过于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现状.所以,就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五)自身原因

1.自身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被动就业观念不正确,部分同学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主动性不够.2.自身综合素质不足,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参与和体育相关性不强的职业竞争缺乏优势.3.求职路径把握不准.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没有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把自己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提高就业率.

三、如何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日趋严峻的社会竞争时,会出现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或盲目寻求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消极等待等的心理状态,要求必须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认清就业形势,摆正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在择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除了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体育专业课是教给学生各类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与方法,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专业是学习阶段的任务,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职业是毕业后的任务,是一种主动的谋生手段,二者惟一的关联大概就是一些知识的背景.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方向上首先面向体育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就业面狭窄,而不得不选择其它职业,这时将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职业要求更注重的是你的综合素质,是你对该职业的一种敬业精神,为此应该主动学习、充电,为了干好工作而积极努力.

把握各种求职渠道勇于尝试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并且不要把目光局限于沿海发达地区及各大中城市.不要过重依赖离家近的地理优势,放下架子考虑到各贫困山区支教,支持祖国凭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为祖国的教育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应针对就业加强市场调研,进行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在内的改革,以培养受社会欢迎、在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学生,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要求;开设具有专业特点、个性化强的课程,强化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需要;更新教材内容,建立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反映最新前沿学科发展动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其成为宽口径、宽文化、厚基础、综合素质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五)积极指导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与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上要全面更新,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机构建设,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经费支持.就业指导怎么写作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站;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有关就业信息及求职知识及时发布在网上,供广大毕业生查阅、咨询,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求职的技巧,掌握科学的自荐方法,增强社会竞争的能力.

四、结论

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是由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学校培养和自身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脱节是主要原因.体育院校应按照社会的需求和国家对体育院校以本科教学为主、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要求,在对体育专业本科生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论证的基础上,对本科教育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进行一定的调整,有针对性地提高本科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达到提高就业率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