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1 浏览:14642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多数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为特征的慢性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已有1.6亿高血压患者,而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仅6.1%.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高血压防治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减少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预防,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高血压意识,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而且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①生活习惯: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盐的过量摄入及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人不足均可导致高血压.另外据调查显示经常饮酒超过一定限度者可致血压升高.②体重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不仅引起动脉硬化,而且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钠储留导致血压升高.③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也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精神长期紧张和恶性刺激可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导致血压上升.④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一些促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高血压病的形成.

此外,高血压的发病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密切有关.

高血压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纠正,平素不检测血压,好多患者常以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

相当一部分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病防治方法的正确认识,服药不规律,从而导致平稳降压失败.

部分患者因顾虑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自行减量、停药;有的不遵医嘱服药,自行改药,以致血压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


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只考虑药物,而未重视降压效果,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良.

高血压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防止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机体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因此防止超重和肥胖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防止从膳食中摄人过多的热量,二是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合理膳食:①限制钠盐的摄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每天吃盐应在6g以下为宜.②多食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甜食.高糖高脂饮食使体重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要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镁的摄入,低钾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因素之一.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节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③减少饮酒或戒酒.酒精已被公认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要限制及减少饮酒量,每天最多不应超过一两白酒,已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如有家族史和超重肥胖者均应坚决戒酒.

活动与休息指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

用药指导: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终生服药,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再逐步谨慎地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如需加服其他药物时,应有医生指导,避免降压药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产生拮抗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

心理指导: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重要影响.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应学会放松精神,使大脑得到休息,有助于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自我监测:学会监测血压,随时观察,记录血压变化,按医嘱服药.

讨论

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高血压干预的一项最根本的措施,是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2].在深入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对高血压危险或易患因素进行人群干预.开展系统的、有目的的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可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