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应用效果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83 浏览:154446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06.07―2010.07这5年期间来院进行种植修复的70例患者,共242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种植的患者定期采取跟踪、、邮件以及随访等方式,观察种植体的存留率,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X线片法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5年期间共8颗种植体发生脱落,存留率达97.11%.242颗种植体负重后不同时期与负重前周围骨质吸收量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种植后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种植前(P<0.05).结论种植修复是修复牙列缺损的长期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 键 词】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41-02

口腔种植是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仿生学、口腔医学美学以及生物力学等多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型技术,已被公认为现代口腔医学最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近年来口腔种植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它不再是常规修复的补充手段,也不再仅仅为高消费群体怎么写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缺牙种植修复已经相当普及.在我国,口腔种植修复也已经逐渐成为成功的缺牙修复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植技术的起步与广泛应用起步较晚,有关种植技术的远期临床效果研究不多.基于此我们从2006.07-2010.07对本院的70例进行种植牙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了长达3―60个月观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70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4―56岁之间,平均年龄33.2+8.5岁.该70例患者共种植了242颗种植体,种植体系统包括ITI系统、Branemark系统、Replace系统、BLB系统、Lifecore系统、TPS系统和Astra-Tech、Camlog、Corevent、Friadent等系统.从2006.07―2010.07对这242颗种植体进行了3、6、12等60个月的随访调查.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242颗种植体牙位分布

1.2治疗及修复方法

1.2.1种植体种类选择种植体的选择,应根据种植设计的具体植入方式和软组织关闭方式来选择是选用穿龈式或是全埋植的骨水平种植体,根据影像学测量结果估计植入部分种植体的长度,根据缺牙区牙槽骨形态和颊舌径宽度、邻牙之间的近远中径以及后期修复的支持力需求来决定种植体的直径.随着种植体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全世界的种植体系统已经高达上千多种,表面多技术高度粗化的骨结合活性表面、增强种植体固位与稳定效果的优化双螺纹、垂直或水平方向具备长期骨保护作用的平台转移式小连接面基台、皮质骨术中损失补偿设计的根状外形等都是目前种植体设计的趋势.选择时可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条件和缺失牙的位置及数目确定种植体的规格及类型.对于游离端个别牙缺失,可采用陶瓷人工牙根种植体,全口牙多数缺失则不能使用,此时只能作全口牙缺失或多数牙缺失的中间种植体;目前我国对这种全口牙多数缺失或全口牙都缺失的情况,主要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种植体.金属种植体有多种类型,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刃状牙槽嵴以及单个牙缺失承受牙合力不大的区域,则可采用叶状种植体;若是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牙缺失,则可采用螺旋形种植体;牙槽嵴状况较好的下颌单个牙或无牙颌患者,可采用圆柱状种植体.

1.2.2种植体植入术前拍摄口腔曲面断层片,观察缺牙区骨高度、密度、相邻牙的牙周情况、相邻的重要组织结构.设计修复模板,选择适宜的种植体.严格按照种植外科的手术要求对术区进行消毒,设计梯形、H或L型手术切口,翻瓣,暴露牙槽骨,准确定位后采用先锋钻钻孔,跟着扩孔钻扩大孔径至需要的直径以及深度,植入种植体后安放封闭螺丝或愈合基台,拉拢缝合牙龈粘膜组织.术后服用抗生素3d,一周后拆线.术后3―6个月后根据情况进行结构修复,并根据种植体型号选择合适的基台,试戴合适后完成种植修复.

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疼痛、术区及其周围无感染、感觉无异常、无牙槽神经损伤症状,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完全没有透射区存在,一年后骨垂直吸收不超过0.2mm,五年时85%能发挥正常功能.

1.4调查方法对所有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在结构修复完成后的3个、6个、12个等..60个月后分别随访一次,随访方式采取、信访或复诊方式进行.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种植体的稳固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修复体的美学、功能、舒适情况;有无冠固定螺丝的松动、折断;有无基台的松动、折断;有无食物嵌塞.利用X-线片和游标卡尺计算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量,以及种植体周围有无透射区.具体计算公式为:骨吸收量等于X-线测得左右骨吸收边缘最大距离――骨种植体直径.

1.5疗效评定及统计学方法根据Newman等[2]、Wheeler等[3]提出的关于种植体疗效情况的分类标准进行判定;所以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采用S表示,定量组间不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累及存留率.

2结果

2.1种植体的存留情况对70名患者共242颗种植体进行了长达5年的定时跟踪访问,或信访等随访方式.其中有5位患者共8颗种植体发生脱落,其他种植体均稳固,情况良好.5年累计存留率达97.11%,5年内存留率均高于97%.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242颗种植体5年内存留情况

2.2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利用X线片和游标卡尺对242颗种植体负重前与负重后周围骨吸收量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负重前种植体近中和远中的骨吸收量分别是0.2+0.02mm、0.31+0.04mm;负重后5年内通过患者定期复诊测量骨吸收量(mm),具体情况见表3

表3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

注:通过表3得出:负重后与负重前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2.3患者种植修复后美观、舒适及功能情况调查

对180例研究对象在种植前与种植后美观、舒适、、功能等方面满意度作了全面调查,患者种植后的满意度总体要高于种植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4患者种植前后美观、舒适及功能情况调查情况

注:种植后与种植前相比,P<0.05,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师技能的提高,种植修复体的存留率大幅度提高.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5年内存留率要高于95%,超出了预期疗效标准(5年内存留率85%),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4].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是种植体存留,种植修复成败的关键.研究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在负重前与负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即无显著差异,且临床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量与牙合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故如能通过修改牙冠形态,以减轻牙合力,可进一步较少种植体近远中骨组织吸收量.

另外,本研究对180名研究对象在种植修复前与修复后从美观、舒适以及功能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种植修复后,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修复前,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种植体修复目前作为牙列缺损的一种修复方法,在材料和技术上日益成熟,种植体与骨组织相容性良好,存留率大幅度提高,临床上患者满意度高,为常规技术下疗效不理想的修复提供了更为理想的修复手段,并给医生和患者都有全新的治疗体验[5].因此,种植修复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可以作为修复牙列缺损长期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96,11(1):26-34.

[4]于峰,口腔种植修复效果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4):130―131.

[5]黄格林,孔存英,刘传奇,人工种植牙临床应用的观察.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7,1(12):16―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