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16 浏览:132346

“沟通、理解、合作”是当今临床医生与细菌检验人员之间最缺乏的,也是最应该做到的.随着检验医学的自动化发展和医学检验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报告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微生物学检验与其他检验相比,有其相对独特的一面,报告在数据方面较少,报告字面上看似简单,但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有相当的微生物学专业知识才能解读它.目前影响医学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在于微生物学标本的前处理(包括采集、保存与运送),但临床医师对检验报告的正确解读更至关重要.对临床有无参考、指导作用还在于对检验报告的解读和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十分必要.沟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影响报告结果质量.这就需要跟临床医师沟通,纠正一些标本采集认识上的误区,如血液标本需多次多部位采血提高检出率,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由于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之前0.5~1小时采血.而不是在发热时只采1次血送检.采集痰液标本,咳痰前,先用清水或漱口液反复漱口,以减少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否则检出链球菌等不知道是口腔污染的细菌还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采集中段尿标本前应清洗外阴部.化脓性分泌物标本采集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尽量采取化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脓汁.化脓中心细菌已被白细胞释放的溶菌酶杀灭,活菌较少,检出阳性率就较低.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运送不够规范:也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比如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较敏感,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保温尽快送检,否则,检出率将显著降低.脑积液标本放冰箱,会使脑膜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等死亡.跟临床医师说明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对检验报告的解读:前述两点现在绝大多数临床医师早已了解,最重要的是出具报告后怎样理解和用于临创诊治.避免导致抗生素的滥用.比如,血液标本“无菌生长”,是否血液中一定无菌呢,这需要跟临床上沟通,了解采血是否规范,如果采血没有问题,应考虑是否有苛养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存在.应提醒临床注意.呼吸道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合格的痰标本,如果是呼吸道正常菌群(如某些链球菌),报告时,应了解临床上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创口分泌物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首先与临床沟通,了解标本采集以前,是否用生理盐水冲洗过,排除局部污染菌的可能,才可认定是致病菌,应用抗菌药物才可能有效.标本中检出“XXX菌生长”,不能一概认为就是致病菌,也需要向临床上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否则有可能是污染菌或局部定植菌,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解读药敏结果时,在临床医师选敏感药时常用把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对较低的来作为选药的依据,例如:根据报告阿莫西林≤2mg/L敏感,复方新诺明≤4mg/L,就认为该菌对阿莫西林比对复方新诺明更敏感,阿莫西林比复方新诺明更有效.这是明显的误区.药敏试验中的“相似度检测”误认为加大抗菌药物剂量就能起抑菌或杀菌作用,其实“相似度检测”只是一种不很确定的报告,属操作误差范畴.一般不作为用药依据.还应该跟临床解释抗生素的等效性概念,也就是说用一种相关抗生素的试验结果可以预测同类抗生素体内抗菌活性,如可用头孢噻吩预测一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度.革兰阳性球菌用红霉素可预测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避免在红霉素耐药时,选用罗红霉素.

在我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1].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不当还可以导致二重感染.根据杨润生等报道[2],87例呼吸道、中耳炎、牙周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后,使用不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由此可以看出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所以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既不能把检出的任何细菌都当成致病菌,也不能把所谓的“正常菌群”都当成非致病菌.检出的细菌是否有临床意义,还得跟临床医师沟通才能做出判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