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趣疗法在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44 浏览:47452

【摘 要】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随着考试临近,不少学生相继出现一些奇怪“症状”,我们将这些“怪病”解释为“考前焦虑症”.

【关 键 词】合理情趣疗法;ABC理论;高考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你的认知决定,要想改变你的情绪和行为,就要先改变认知.用最经典的ABC理论套用高考前产生焦虑的关系为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高考这个事件;B是指你对事件相应的认知,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对考试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譬如:一想高考考不好(A),就烦躁、焦虑、迷茫、精神恍惚、高原反应、暂时失忆(C);高考结果不理想(A),老爸训斥、邻居白眼(C).

请看看第二组有这么个判断题:老爸或邻居的情绪行为(C)是直接由高考结果(A)引起的,即A引起了C.(YESORNO?)

肯定有很多人选择了YES?说实话,如果仅凭直觉,80%以上会选择YES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是(A)引起了(C).

但是的ABC理论告诉我们,高考结果A只是引起老爸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老爸和邻居的认知B才是引起C的直接的原因.

同样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ABC理论正确认识高考前自己出现的一些症状(如备考焦虑、前途迷茫、精神恍惚、高原反应、暂时失忆、心理饱和等),针对自己的症状,具体分析,认识自己焦虑、烦躁、恍惚等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措施,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目的,在最终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在这种理论框架里,A很显然就是“高考”或“高考结果”;关键是找出B,也就是学生自己对“高考”或“高考结果”的认知、看法、解释和评价.

高考是什么?高考就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三毕业这段时间里参加的N多次考试里的一次,考试方式和以前N多次考试并没什么不同.“高考结果”是我们考试后才能知道的,考前的担忧就能使我们考的更好吗?难道担忧的越多,就越能考超水平发挥吗?我的成绩就会考的越好?经过如此自问,相信你一得出结论,考前的担忧对考试没有一点帮助,相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高考并不能使我产生焦虑、迷茫、精神恍惚,“高考结果”虽是我担忧的,但考前的担忧于事无补,所以,我完全没必要为此产生各种迷茫.那么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走出这个误区,尽快回到复习的正常轨道上来.

有了这种认知,在针对当前自己自己当前的症状,找适合解决自己症状的方法进行调节.

1.发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遇到情绪的困扰,一般可以找到认知上的原因.静下心来去思考、分析自己(不必等待心理咨询师,掌握了认知疗法之后,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找到之后,就要与自己讨论,分析,说服自己,把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变成合理的思维,就豁然开朗了.

2.认知改变行为:爱上学习,从改变我的认知开始等

3.建议进一步体会“既努力,又顺其自然”、“尽人事,由天命”的核心思想.其实有“考不好”的时候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应该对这种可能性顺其自然.这样压力小了,心情放松,更容易发挥好.而不允许自己考不好必然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