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99 浏览:12106

【摘 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降压、心理、生活护理,并加强日常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60例老年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保健.护理上应以心理护理为重点,以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

【关 键 词】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55-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该症极易并发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衰竭、视网膜改变、血管疾病等,而老年患者抵抗力差、康复慢,故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我院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58~80岁,平均年龄65.3±3.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1.1年;25例Ⅰ期高血压,35例Ⅱ期高血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合并疾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加之老年人心理较脆弱,担心医药费,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进而加重高血压病情.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其讲述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帮助其更好地认识高血压病,以利于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无明显症状,而高血压药物需连续服用,且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多,许多老年患者往往不遵医嘱服药,如不按时、不按量服药.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到定时给药,并告诉患者服药的顺序,确认患者服药后再离开.对于高危患者,必须吸氧、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通路.


(3)生活、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进行适量运动.血压升高时,应注意多休息,保证睡眠质量.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或不规律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4)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坚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进餐原则;应多进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蔬菜、杂粮、水果等,尽量不吃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摄入量每天应<6g;戒烟酒、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自制问卷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程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度等于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经过不同方案的护理干预,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发病隐匿,加之老年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衰退,基础合并症较多,血管硬化程度相对较高,需要长期服药.然而,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缺乏对该症的认识,不遵医嘱服药,治疗依从性不高,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我院对试验组患者给予心理、饮食、生活、用药等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0.0%.有文献[5]指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保障.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意识到遵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并注意进行运动锻炼,治疗依从性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对其进行恰当的临床护理干预,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上述可知,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且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了患者健康.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心理、运动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或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