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83 浏览:106117

摘 要: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地理新课改的关系.

关 键 词:素质教育意识兴趣和情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应对应试教育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补充学生的人文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改革教育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但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乃至地理科老师都对地理科不重视,特别是高中阶段,把地理课当作可有可无的“闲科”处理.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师的观念,认识地理科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效益,实现素质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迫切的任务是把老师的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旧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二是放任教学.一些学校和老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地理,有时甚至连教学时间都不能保证,从而出现了“放任教学”的现象.由于现行体制上的因素,学校和老师都不重视地理教学,不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在课堂上,老师成了45分钟维持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地理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是根本不可能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地位和功能的片面认识,把地理当作闲科,在高中开设地理课是应付体制上的需要,没有把地理教学讲坛当作是培养人、造就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阵地看待.因此,地理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全面更新老师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使老师达成以下共识:①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②懂得中学地理教学要依据《教育法》所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各种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③中学地理教学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的基础.地理教师只有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才有可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学习进步的基础.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兴趣.为了使学生不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应注意运用丰富、生动的实例来讲述地理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现代化建设的密切关系.然后巧设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创设地理意境,也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太可能亲自经历的,甚至有些地理事实比较枯燥,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清晰、准确,而且要运用语言的艺术,发挥创造性,尽量把死材料讲活,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如同亲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从而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随之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动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推理分析问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1.巧设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找出新旧知识的交叉点,然后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有机结合能力.在启发式教学当中,大多数老师都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的正向思维,而忽视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开发.其实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已知的地理因素、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理出另一个新的地理原理.

四、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高中地理的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成分,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的渗透,老师要善于发现教材隐含的政治思想教学因素,充分利用教材内在的德育素材,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我国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的比较,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通过介绍世界环境污染的原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还要让学生认识我国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如自然灾害频繁等,让学生在理解国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身临其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为同学们展现了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学会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

在地理课堂上营造一个充满生机、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将素质教育有机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