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22 浏览:12656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古诗词教学,特别是中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困绕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对此,论文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现状,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意境鉴赏能力.

关 键 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对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对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对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认识

1.1相关概念梳理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即“借景抒情”中的“景”、“托物言志”中的“物”.

意境又称“境界”,是由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的有机融合,能够让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指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内容、形式、风格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主要包括诵读能力、赏析能力和迁移能力,其中赏析能力包括对古诗词艺术形式、意境和人物形象的鉴赏.

1.2意境结构分析

古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按照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包括多个类型.

第一个层面是将思想情感寄托于某种景象而形成意象,即情与景的交融.在类型上,包括情景交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触景生情,如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个层面是情景交融基础上的虚实相生,使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理解感受到韵味无穷的境界.在类型上,包括景与理的结合,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如《陌上桑》中的“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想象与联想的结合,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三个层面是形神兼备的韵外之致,使读者获得言外之意.在类型上,包括以外部形象和动作神态表现内心情感,如辛弃疾的“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托物言志,如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的原则

2.1明确作者的创作背景

受时怎么发表展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的背景,对学生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意境有很大帮助.例如,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他的作品偏向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与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形成鲜明对比,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卖炭翁》的主题和意境.

2.2把握作品的关 键 词句

关 键 词句作为作者表达强烈感情意向的载体,最能表现作品主旨,是学生体会作品意境的重要抓手,因此,学生在品读诗词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把握作品的关 键 词句.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绿肥红瘦”一词,既鲜明贴切、准确凝练,又表达了作者感伤哀婉的感情,是学生理解作品意境的核心.

2.3注重修辞手法的效果

由于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古诗词常常运用借助、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手法,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用丝带突出柳条的轻柔,将春风喻为剪刀,流露了对春天的赞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比喻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就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感情.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策略

3.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涉及文字、格律、修辞、历史、文化等诸多内容,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对古诗词有良好的认识,从而把握作品主题思想,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宋词》等作品集,为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

3.2指导学生鉴赏精品

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典型作品,指导学生阅读《人间词话》等名家赏析文章,为学生学习意境赏析提供借鉴范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思维,形成扬弃的眼光.

3.3督促学生实践练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的督促,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每次阅读古诗词时坚持让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就某一典型作品或主题开展征文比赛,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赏析文章,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