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57 浏览:56647

大学本科教育已从过去的英才式、研究型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化、应用型培养模式.但现如今的高校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固定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此种变化,众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基于自身学科专业,都在努力探索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在此种背景下,结合高师音乐学科专业特点,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探究,力求在渐进式改良的原则下,通过教学指导思想的进步、教学形式内容的丰富、声乐实践的多样、课程学时的科学划分、教学成果合理评价等方面努力,希望弥补高师音乐教育学生在声乐表演上的弱势,同时强化并扩大其专业特色,使高师音乐教育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音乐艺术人才.

一、教学指导思想的微调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大都以培养各个阶段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高师声乐专业因此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发声并能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但高师声乐学生演唱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课程学时较少,常常出现教师刚教会学生怎样科学歌唱而学生却又马上面临实习毕业等尴尬境遇,而学生毕业后又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声乐表演能力异常缺乏等状况.如何利用现有课程设置和学时,增进学生声乐演唱和表演能力,则迫切需要高师声乐教育者们对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应打破传统声乐分类法等固化观念,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差异化培养.传统声乐教学通常将声乐学习分为美声、民族、通俗,而教师也常常自我归类的进行声乐教学.但高师声乐有别于声乐表演专业,它主要是培养多能的学生,高师毕业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各种声乐唱法都要涉及.因此高师声乐专业迫切需求转变固有观念,对学生进行通识化声乐教育并强化表演训练,充实声乐学习内容同时依据学生自身条件进行差异化培养.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教学理念.传统声乐教学强调让学生发现辨别自我的声音并自如运用发声器官,教学过程中以倾听和模仿为主.高师声乐课程大都沿袭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流程,但高师声乐专业毕竟不同于声乐表演专业,课程学时较少等因素限制使高师声乐毕业生大都有科学的发声,却缺乏艺术表现力.如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则需要将“模仿”这一理念扩大化.“模仿”这一最古老的艺术起源学说,不仅说明了由自然表现转化为艺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指明了艺术者技艺掌握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庖丁解牛的比喻还是谢赫六法的转移模写,各种艺术门类都是在”模仿“中得到技能的提升从而获得质的飞跃.高师声乐专业课时较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在教师带领下模仿借鉴艺术大师的优秀之处,无疑会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技艺有迅速进步.所以,除了对科学发声的学习外,还应重视“模仿”对增进技艺的功用,从而在“模仿”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最后,高师声乐课程还应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市场需求做一定的调整.目前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和培养儿童对音乐认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高师声乐专业也应适应这一形势,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加入即兴、创造、表演等多种音乐教育元素,使高师声乐真正向世界先进音乐教育理念靠拢,并强化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特色.从近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高师音乐学生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宣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师声乐的教学形式及内容的调整也就迫在眉睫.

二、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与丰富

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与丰富.在声乐教学实践的开始阶段,应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作细致分组并制定详尽计划进行差异化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努力做到多样化.演唱歌曲的学习包含艺术歌曲、经典流行歌曲、校园民谣、歌剧、民歌、中国戏曲几大类,所选择的标准为具有艺术美感、社会认知度较高、有一定声乐学习价值.同时歌曲演唱方式也包含了独唱、对唱、小合唱等.针对声乐演唱基础较差的学生,多选择流行歌曲、民歌、艺术歌曲等音域不宽,对声乐技巧要求不高的歌曲进行学习.在自然科学发声前提下,重点启发和要求学生用情歌唱并培养良好的舞台表现力.通常一些流行歌曲或者艺术歌曲没有正谱伴奏,可以用来学生培养的音乐创造力.声乐教师可要求多位学生即兴为歌曲加入和声及伴奏,进行表演唱、对唱或小合唱.而对于有较好演唱条件的学生,多选择戏曲、歌剧等表演元素较多的曲目,让学生融入音乐和角色,从而改变高师声乐学生只有声音没有表演的尴尬境遇.

教学形式方面,在现有课时量基本不变情况下,对声乐小课的教学形式做一定的微调,同时增加固定的理论观摩大课和舞台实践活动时间.传统声乐小课的教学流程通常为练声曲再到歌曲演唱,固然这一教学形式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发声问题并获得更宽的音域与优美的音色,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长期一对一的单独授课.高师声乐表演教学可以效仿西方声乐专业授课方式,将声中西声乐表演理论知识;借鉴模仿艺术名家从而提升高师声乐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声乐表演实践的多样化

艺术表现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成熟和发展,声乐表演也是如此.高师声乐教学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亟需为学生创造多种声乐表演实践条件以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传统音乐会准备周期长、节目质量要求高,而艺术实践或者舞台实践相对来说流程简单,不需要海报节目单、每一位高师声乐学生都可以参加.因此在每月的月末,可举办一次声乐艺术实践活动,教学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这种半正式的演出.艺术实践活动的表演内容为近段时间以来学生声乐学习的汇报和总结,演出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或者小合唱,而歌曲的选择则是更加不受限制.音乐会作为艺术表演的正式形式,在高师声乐表演实践中还是应被选用的.较为合适的是以一学年为期举办,并纳入教学成绩的考核体系中.


目前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多个单位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联系,这也为高师声乐学生的表演实践活动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高师声乐学生的表演实践不仅可以锻炼自我,还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自身声乐学习,从而为声乐学习的良性循环发展打下基础.

四、课程学时的划分

高师声乐课程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影响,必须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等,除去节检测日和考试安排等因素,平均本科前三年每学年高师声乐课时为30节课,本科第四年为20个课时,新加入的集体课为每学年6-8节,而艺术实践环节也应算为每学年6-8课时.如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本科学时分布图:

从学时的分布情况来看,开展高师声乐表演教学仅仅增加了少量课程学时,艺术实践等活动时间安排灵活,集体授课不过多占用学校教学资源,同样也不占用其他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集体课课程学时少,但在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因为每次教学班大课所训练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集体课学时划分大致按授课内容每两学时一个重点,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高师声乐表演教学中集体课程具体内容有:天性解放、情景设定即兴表演、声乐表演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中国歌曲演唱的注意事项、中国歌曲演唱表演范例分析与模仿、西方歌剧演唱及表演特点、西方歌剧范例分析与研习、流行歌曲演唱分析及研习、民歌及艺术歌曲演唱及表演研习、戏曲演唱范例分析及研习、对唱及小合唱表演注意事项.

五、学习成绩的评价

传统高师声乐成绩评价体系过于简单,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中迫切需要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注入多项新的指标.而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此种趋势,将学生平时的艺术实践、声乐进步程度、艺术表现等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中.高师声乐学生入校时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声乐条件优秀的学生只占少数,因此对多数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高师声乐表演教学不着意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歌唱家,而是希望学生人人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良好艺术表现的艺术人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成绩在评定时,平时的艺术实践活动、声乐演唱时的艺术表现等因素应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高师声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总的学习状态.同时声乐教师应善于利用学习成绩这一杠杆,对于基础较差但声乐进步明显的学生,对流行歌曲艺术表现力强的学生等,教师都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赞扬与鼓励,为学生增强自信心.

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青年基金研究项目课题《高师声乐表演教学研究》,课题编号:IOSB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