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的新方向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40 浏览:105896

[摘 要]以美国比较教育学科领域学术期刊《比较教育评论》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共29期140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八年来作为西方比较教育学界代表的美国比较教育研究者们研究的主题动向、研究国家的分布情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由此反思我国比较教育学界在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比较教育评论;主题;方法;国家分布;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5-0025-06

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显示该学科的学术地位与学科特性的重要载体,对一本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学科研究的方向,这是对自身学科的回顾和对以后研究工作的准备.《比较教育评论》(以下简称《评论》)是一本在比较教育领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每年期刊的第四期都会发布一次比较教育的论文目录,这些目录搜集了当年所刊登文章所参考的文献,一些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些参考文献的特征与倾向性,统计分析当年美国比较教育学科领域所关心的领域与全球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2007第三期的《评论》中,罗萨林德(RosalindLatinerRaby)发表了一篇题为《五十年来比较教育评论参考文献回顾――对此领域的反思》的论文.论文从历年文章数量、文章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地区等维度出发,对五十年来《评论》所刊登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作者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比较教育领域研究问题发生的变化,研究地区重心的转移,总结出比较教育领域学者们未来研究的方向.由此可见,对自身学科领域发展的关注对学科领域学者今后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本文以2003年至2010年2月《评论》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地域、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阶段等维度出发,探究美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动向,借鉴和学习它卓有成效的经验.研究对象包含29期《评论》共计140篇学术论文,其中2006年刊登论文最多,达27篇,2003年刊登15篇论文,为近八年来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最少的一年.

一、学术论文研究国家分布分析

由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对某一个国家教育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惯例研究方式,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就是从学习他国的教育经验发展而来的.学术论文研究地域的变化动向可以反映全球教育问题的分布状况,分析学术论文研究的地域变化可以使比较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在整理文献中,笔者以洲为标准把地域分为北美洲、拉丁美洲与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五大类,并从每篇论文研究国家数量方面入手,把论文涉及的国家又分为单一国家、两国、三国、区域、全球共五类.

通过表1、表2的数据分类,我们可以得出近八年《评论》选择国家研究方面的一些特征和方向:

(一)亚洲国家成为研究主体

表1反映的是近八年来《评论》论文所研究国家的地域分布.这些论文大多数是研究单个国家,也有研究多个国家,但它们都属于同一大洲.从上表可以看出,《评论》最关注亚洲国家的教育问题,在85篇文章中涉及亚洲教育问题的文章共有34篇.2004、2005、2006三年中,每年都有6~7篇研究亚洲教育的文章.每年非洲、拉丁美洲与南美洲及欧洲研究数量一直比较稳定.北美教育问题研究数量较少.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中国教育的学术论文所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的公民教育,中国台湾地区学期教育券制度的改革、中国西北部地区教师幸福感以及西藏自治区学校教育与内地学校教育脱节问题等.

(二)全球多个国家的比较研究数量增多

在所有研究国家的论文中有一半的论文研究单一国家,单一国家仍然是《评论》研究的主体.但区域研究与全球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增加,OECD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是推动全球教育研究的动力.最近几年大型的跨国比较研究让人眼前一亮,如2010年《评论》第一期《不同性别教育期望差异的跨国研究:国家层次性别观念和教育系统的影响》一文就对29个OECD成员国进行了比较与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开始全球化比较已成为一种方向.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增多

此外笔者从国家比较的角度出发,把研究两国及以上国际的论文分为发达国家比较、发展中国家比较和混合比较.通过分类和统计,笔者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混合比较较多,全球性的比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些比较更多是基于如PISA学生能力评价此类国际项目开展的,在《学校中男女学生在读、写、算等能力上的性别差距》(XinMa,2008,No.3)一文中作者阐述了1980年以来,美国等国学校男女学生在读、写、算、科学、理解等多方面能力的性别差距加剧现象,并引用各国PISA数据,试从国家政策、文化、家庭特征、师生比例、性别歧视等因素去分析此现象.

(四)关注不发达国家与边缘地区

在近八年来《评论》具体研究国家的118篇文章中,大多数文章都涉及东亚、东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东欧和中欧的不发达国家.《评论》还很关注边缘地区.《讲佛兰德语和法语的比利时学校,穆斯林青年受到排斥》(Michaelerry,2005,No.1)一文研究的就是位于法国和比利时之间一个地区.除了地域上的边缘地区还有文化上的边缘地区,在论文《脱位的教育:以中国西藏为例》(GerardaPostiglione,2009,No.4)中,作者把西藏地区看成了一个边缘地区,用比较法从多方面比较中国内地小学、中学与西藏地区同级别学校的差异,论证西藏地区学校教育的脱节问题.

二、学术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一篇学术论文会有一个研究主题,主题体现了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内容.通过对重要学科期刊所刊登的历年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可以从中获得研究者们研究的新动向,也反映出学科研究的方向.笔者浏览了《评论》近八年的140篇学术论文,发现大部分论文都涉及多个问题,需要我们分类.在这里笔者参照了2007年《评论》中罗萨林德(RosalindLatinerRaby)《五十年来比较教育评论参考文献回顾――对此领域的反思》一文中对参考文献的分类维度以及2008年《教育研究》杂志中徐辉《美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发展》一文中对论文的分类维度,把140篇文章分为教育制度、教育思潮、教育实践、学科建设4大类,4大类包含20小类.对于涉及问题较多的文章,笔者根据其核心主旨将其分类,如《中国农村母亲在对他们孩子的教育期望中实践着性别平等吗》(ZhangYuping;GraceKao;EmilyHannum,200,No.2)一文涉及到教育公平、质量评价等多个问题,但其主旨是研究中国西北部地区农村女童入学问题,所以将其归类为女性教育.以下是140篇学术论文的分类详情.通过在分类过程中对文章的阅读以及对表3所显示数据的分析,笔者从教育制度、教育思潮、教育实践、学科建设四大类入手分析论文特征.

(一)教育制度仍是研究重点

研究教育制度论文共有53篇,占论文总数的38%,其中以教育政策、体制改革和教育公平研究较多.教育政策方面多研究一国面对本国问题出台的政策,如《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学校就读率》(Yang,Juhua,2007,No.4)一文就了研究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与学龄儿童入学率之间的关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私有化、市场化、分权化是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体制改革.在教育公平方面,研究者关心学龄儿童入学、学习、考核等多方面公平,并从教育政策、社会阶层等多维度分析.此外对教育管理、国际组织、人员流动、教育政治也有研究.

(二)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问题

《评论》学术论文的作者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女性教育、种族教育、难民教育,对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质量研究较多.多民族地区弱势族群受教育的状况是他们研究的重点,《话语,分化,与写作技巧问题:在后种族隔离时普敦穆斯林社区学校》(AslamFataar,2005,No.1)一文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的代表.女性、少数民族、难民等在受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是美国比较教育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而像“与身份认同相冲突的历史教学:卢旺达的经验”(Freedman,SarahWarshauer,2008.No.4)此类边缘问题也很受研究者们关注.

(三)研究主题紧跟时怎么发表展

全球化、多元化这一背景,许多论文给予了关注.论文题目出现“global”单词的文章就达10篇,文章主要涉及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教育问题、全球化背景下教师身份冲突.穆斯林教育也成为当下热点,共有9篇论文涉及穆斯林教育问题,多以文化多元化为文章主旨,分析问题.此外公民教育也成为当下热点,2008年的研究文章就多达5篇.《评论》的论文涉及到当下大家关注的各种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范围很广.

(四)重视自身学科建设

《评论》文章十分重视自身学科建设.每年都有一篇专门文章研究本年度刊登论文的参考文献.此外还有关于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文化主义的比较教育研究、区域研究、全球化理论、现代性理论等也是研究重点.

三、学术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比较教育领域的学者对方法论的维度划分有较大分歧,对于比较教育研究中所具体运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持多元化的观点.普遍的看法是,比较教育作为比较性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科学中的一切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比较教育研究中,应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来决定所使用的方法.笔者将研究方法分为文献法、调查法、理论分析、比较法、民族志、访谈法、历史法、实验研究八类.部分文章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笔者选取最主要的一种研究方法,从表4中可看出:

(一)文献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140篇论文中运用文献法研究的文章占了70篇.这里的文献包括各种年鉴、法律法规、政策报告和研究数据等一手文献,也包含他人论文、著作里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者会对其运用的文献进行加工,这也是《评论》论文的一大特点.

(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大部分论文在研究时都运用了多种方法.《种族和性别的争论和教师权威、学校制裁的压迫:以英国非洲、国家小学生为例》(Cecile.Wright;Debbie.Weekes,2003,No.1)一文作者参考了政府数据,访谈了一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又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占据重要位置

主要以调查法进行研究的论文有22篇,民族志研究的论文有13篇,以访谈作为研究方法的文章有9篇.这些取得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论文占总文章数31%.在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中,也有较大一部分是以一手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140篇论文中,实证研究在论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研究者在阐述了问题的来由,描述背景,展开理论后,整篇论文便围绕着实证研究展开.

(四)定性与定量研究呈均衡态势,两者的结合更能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侧重定性的人文主义方法居于20世纪早期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地位,描述和解释是其主要方法.20世纪50年代后,人文主义的方法被批评为不科学和缺乏清晰的方法论,强调引入定量的统计分析等.《评论》近八年间所刊登的论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的论文较多.由此可见,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都不能取代对方,两者的综合运用更能代表学科的发展方向.

此外,笔者还从教育阶段角度把论文内容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学龄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和各个阶段.其中涉及学前教育阶段的论文共2篇,学龄教育阶段为73篇,高等教育阶段为16篇,各个阶段为19篇.学前教育中学龄教育阶段仍是研究重点,这个阶段的研究问题包括了各个方面.高等教育阶段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则涉及公民身份认同、健康教育、女性教育、全球化等方面.

四、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

《比较教育评论》杂志主要刊登美国比较教育学者的学术论文,但也有许多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比较教育学者发表的文章.所以《评论》不仅仅代表美国比较教育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也代表了世界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近八年140篇文章研究主题、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的分类和分析,反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

《评论》上所刊登文章研究的区域大部分都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非洲以及中欧东欧一些发展中国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中东地区穆斯林的教育问题,拉丁美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状况,南美洲教育私有化改革,亚洲一些国家的教育公平、权力下放、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非洲女性教育、教育公平以及种族教育等.可见《评论》的论文涉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大多基于实证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较多比较教育学者集中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借鉴他国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多研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研究那些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困难接近的国家,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措施.(二)研究主题明确,紧跟时怎么发表展

在给近八年论文分类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比较教育学研究者们注重的几个主题,包括种族教育、女性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公民教育、质量评价.这个几个主题已经成为西方比较教育学者研究的模式.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西方比较教育学者深入地研究了一些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体现了比较教育学科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的学科特点.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关注教育政策方面问题较多,缺少多样化、国际化的研究主题.

(三)研究方法多样化,注重实证研究

从对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西方比较教育学者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每一年的论文都包含了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齐头并进,多种研究方法混合使用.此外他们还很注重实证研究,大型的跨国调查、长达数年的田野研究、基于对一手数据的科学利用和分析都能在论文中看到.反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们所使用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对国外文献资料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缺少实证研究.西方比较教育学者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

《评论》论文在研究问题时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论证.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介绍外国教育现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教育问题解决的措施研究甚少.因此,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综合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思想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跨学科的视角对教育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推动比较教育学向更高水平的研究阶段推进.

(五)重视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

《评论》非常注重比较教育专业研究刊物的自身建设和学术著述的累积,每年都有至少一篇论文关注学科回顾和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对比较教育学科特性、学术价值与方法论体系的研究,深入关注那些在本土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本土社会特有的、能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教育话语,努力建立起体现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积极地向国外教育界展示我们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成果,力争在国际教育学术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