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生如何学好汉语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35 浏览:81533

【摘 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基础差,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等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努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接触汉语,多学汉语知识,力争准确运用汉语交流,让民族孩子热爱汉语、常讲汉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哈萨克族学生;语言环境;克服障碍;教学实践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是一名小学汉语部的语文老师.班里主要由汉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学习某种语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帮助民族学生创设汉语学习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多说汉语,让民族孩子热爱汉语、常讲汉语.如果能让民族学生掌握好汉语,和汉族学生达到同步,不仅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最新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其特点.不论学习哪种语言、文字都要抓住其特点进行学习,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汉字,是象形文字,字数多、笔画多,如果单靠机械记忆既费时又费力,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采用好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注重纠音正调,加强发音训练

哈萨克族学生受新疆地方方言的影响,双滞发音不标准,舌头力度不够,基本上没有翘舌音.如:把“张zhān”读成“江jiān”,把“长chán”读成“强qián”.所以,对学生进行语音规范训练,训练的重点放在听力和会话的强化上.对于哈语中没有的语音,单独拿出来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化复韵母的练习,因此我在自己范读的同时,对学生在读音时的口型、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反复、持之以恒的训练就可以逐渐规范发音.经过指导,学生没有发不出来的音,但把音节连贯起来,组成双音节、多音节时就会发生变调现象.读准音调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第二声,第三声的掌握比较困难,学生常把二声读成一声,把三声读成四声.如“毛、来”(máo、lái)读成(māo、lāi),把“马、本”(mǎ、běn)读成(mà、bèn).还有读错多音字的现象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也经常出现,如把“少年”的“少”字读成“shǎo”;“难友”的“难”字读成“nán”.所以我在进行字词教学时,给同学们讲清四声的原理,教学生掌握发音方法,牢记“声调歌”,每节课都要带领学生进行读字比赛,这样反复实践做好正音、正调的训练.因此,我把课堂训练重点放在正音、正调的基础上,领读词语、短语,逐渐扩大到短句,克服各种障碍,掌握发音的要领.

2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口语训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对于哈萨克族学生而言,他们每天回家接触的亲人朋友之间都是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很多学生的父母根本不懂汉语,要让他们回家训练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交际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想方设法让民族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汉语,常讲汉语.民汉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要想让民族学生喜欢汉语、热爱汉语,首先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入手.作为汉语老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去交际.所以,重视口语教学是提高汉语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要取得口语训练的成功,首先要想办法克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障碍,坚持常规训练,逐步培养说话技能.为了培养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即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安排两到三名民族学生上讲台谈谈自己的见闻,说说心里话,或者讲讲小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民族学生的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课间,我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玩,教他们学说汉语,跟他们学说哈语.上课时偶尔说上一句向学生学来的哈语,帮助学生理解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愉快的教学气氛就会由此产生.每天下午的自习课上,我都安排学生听少儿节目,让学生倾听字的发音、句子的停顿、语调、语速等.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说话写话、听写默写等项训练,采取上说话课、你说他写、你读他记或自说自写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每周的班会课上,我都要安排三到四个民族学生给同学们讲故事或者讲少数民族的习俗,尤其是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等,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学习汉语的乐趣,从而喜欢汉语,热爱汉语.

在口语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翻译句子时,一般是根据自己母语的语序翻译句子,这样势必造成语法上的错误.比如“我们吃饭了”,哈语语序是“我们饭吃了”.汉语的主谓宾搭配和哈语母语的主谓宾搭配截然不同.因为哈语的动词是放在句子末尾,而在汉语中动词在宾语的前面.这种语法上的错误,不仅在口语表达上经常出现,而且在写作训练时也时常出现.在平时的训练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通过调整座位,哈汉同桌,既有助于课上一对一结对子学习汉语,也便于课间相互交流、沟通.在课外,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练习口语.让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交朋友,在平时的说、唱、玩、乐中逐步掌握汉语;鼓励学生当“双语”翻译,把民族风俗习惯介绍给其他汉族同学,把老师的意思告诉给哈萨克族同学,学以致用,尽快学会用汉语交流.这样,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学习汉语的经验,提高汉语学习兴趣.

3提高识字能力,加强书写训练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然而,识字过程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行.只有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才能做到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的方法,“木”加“一”是“本”.“换一换”的方法,“何”换偏旁是“河”.“编字谜”的方法,“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束花,显得很斯文”是“嫩”.“编顺口溜”的方法,“两个人坐在土堆上”是“坐”等等.这些识字方法既把握汉字的构造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识字教学需把握规律,汉字的书写也要遵循书写规则.汉字的笔画繁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写字时不注意笔画的顺序,甚至有些民族学生把字从右到左倒着写,只要能把字写对就可以了.在写字教学中,我亲眼目睹哈萨克族学生书写“我”时,先写斜钩、接着写横、右上角的点,再写撇,最后写左边那部分.这样,字体不规范,书写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笔顺规则,熟记笔划顺序,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等,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综上所述,汉语的语音、语调、字的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教学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只有我们把这些有规律的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习汉语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方法得当,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学好汉语.参考文献

[1]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班实验教材汉语(全六册)[M].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凤珠.《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M].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第三期

[3]阿依登古丽比哈力.《提高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思考》《观察思考》[M].2012-02

[4]探究汉语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探讨怎么发表职称论文[M].《中国时代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