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94 浏览:33474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了1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众多心理问题,试从体育运动的调节精神、健全心理和易于相互沟通、交流感情等作用剖析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价值,以体育锻炼响心理健康的指标为切入点,探讨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己能力等方面增强了信心,在个性上逐步走向成熟健康稳定,为学生的终身心理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体育锻炼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小学生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培植一代新人的须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校五年级的1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向研究对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与心理素质和体育锻炼有关的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在对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很高

表1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情况.各种体育锻炼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从表1也能看出,有73%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很有兴趣.这说明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2.2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

表2反映的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后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评价情况.学生在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在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普遍来说都比较差.从表2可以看出,在锻炼前只有21%的学生认为较好,有15%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大部分都属于一般.表3表明,在运动以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认为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的已经占了93%,这说明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2.3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性格的改善

通过表4发现,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的意志力品质的增强,外向心理也得到了培养.学生意志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40%和48%.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侯跟不上,学不好不能够完全坚持下来,但随着老师的鼓励和自身不断的学习,他们表现的越来越好.在体育锻炼中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没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的.

2.4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表5为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56%和29%,这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经常表现出敌对、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的价值感、责任感,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剖析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

3.1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在作用.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的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3.2强自信心,提高表现力、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自信,正确认识自我.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体育成绩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很活跃,示范也让他们来做,这些学生往往很自信,精神状态也好.而那些能力差的同学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好意思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致观察,有意识地为这些能力差的学生创造展示其优势、特长的机会,由简到难,逐步培养其自信心.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在集体中和大家平等相处.独生子女相对缺少同龄朋友的交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相对更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独生子女们成熟得相对较晚,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往,甚至连找朋友都要父母出面.参加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克服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这些不利因素.不像大多数课外补习班,上课时孩子们仍旧各自学习.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质让孩子们精神更松弛、性格更开放,接触同龄朋友时,更容易拉近距离.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个人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独生子们缺少、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让孩子们多参加运动,磨炼更坚韧的意志,培养更包容的性格,结交更多的朋友.

3.3提高挫折的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因为自身素质低、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差或动作难度过大等原因无法完成,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挫折心理.有时候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激励自己,勇于拼搏.如在耐久跑练习时,许多学生会出现"极点"反应,从而导致怕苦、畏难的情绪,通过老师及时的鼓励学生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教育学生在"极点"过后人马上就会倍感轻松,而且越跑越有劲.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能坚持完成任务,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回味,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样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勇往直前.

3.4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和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状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指标.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使人际关系和谐.

4.1.2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1.3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4.2建议

4.2.1应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4.2.2应以有利于改善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等情绪状态的运动为主.

4.2.3在学生课余时间,应多开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周得秀.文教资料,2005,35:75-76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王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106-108.

[3]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赵海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王国懿.(考试周刊)2011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