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培养与学校美术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54 浏览:44292

【摘 要】文章论述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并对提高学校美术教育,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素质培养;学校美术教育;必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所说的普通美术教育或基础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基础美术教育,是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是素质型的,传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审美能力外,以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涵养情感为特点.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基础.

李岚清副总理曾明确指出:“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重视美育,都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主要目标,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就必须在加强智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德育、美育和体育.否则,就不会全面发展,就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育是美育重要组成都分.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美术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展,学生审美素质偏低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我国美术课堂教学中,以传授技能知识为主导的教学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学会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他们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同化了人的审美个性.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因而往往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能动反映机能,扼杀了不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一般人眼里,美术课好像是美术专业学生的专利,其它专业与它毫无相关.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认为是学了也没多大用,不学也没什么损失.基于诸如此类种种因素,美术作为素质型学科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各国的美术教育研究领域都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在各国的美术教育中也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因此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时,就不能不面向世界.目前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小学、中学、大学里均有相应的美术课.美国的理工科大学里也都设有美术系,在哈佛大学艺术系写生作画的学生,都是来自工程学、物理学、医学等专业,他们除了画画,还要去博物馆上课,了解美术史;在日本,中小学的美术课有非常科学严谨的指导思想,重视唤起学生的自我表现,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到了大学后,“一般都要进行美术鉴赏教育,提高审美素质,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并与表现制作相融合;而在俄罗斯学校里进行的美术教育,则通过舞蹈、美术、文学、音乐等综合艺术来发展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可见,美术将成为新世纪文化百科的交汇中心,而美术教育则将成为文化关注的焦点,这是文化发展的态势.

二、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美术技能,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传统的美术技能教学和基础技能教育是有区别的;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体积、明暗、构图、色彩等造型艺术的知识,还要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作为专业美术教育无可厚非,但如果一概而论地把它移植到基础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基础美术教育并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员,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注重个性的发挥,调动其美术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和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

基础美术技能训练大致有三种目的.(1)基础训练中通过写生引向对物象的正确观察与表现,达到较客观而科学的视觉认识.(2)引向对物象美的感悟与捕捉,达到视觉审美.(3)激发写生或各类作业中的想象、夸张,开拓创新意识.

通过给学生开设素描、水粉等一些基础课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自然界的物象.这种绘画过程孕育着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科学的观察分析方法,促进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素描依次触及着他们对、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色调乃致工具的认识与感悟,进而由具像写生带动的包括抽象与哲理、装饰与设计的广义的造型联想,也会随他们视野的拓宽、知识的丰实而出现并加倍激起他们的审美活力.随着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塑了良好的认识结构并可以促进能力与知识的迁移,把在技能训练中得到的能力与知识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中的其它领域.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如果学生有丰富多采想象力,应可以更好地感受课本所描述的内容.

三、让学生了解人类美术遗产,开阔视野,发展其审美感受力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发掘经典作品的美点,对作品深刻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好在哪能里是必要和重要的.每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均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些美无不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是艺术家个性、品质最自然的流露.我们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不应忽视艺术大师对事业不懈追求的至情精神所产生的教育意义.艺术创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这里需要的是对事业的忠诚、执著的追求和顽强的精神,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是把自身溶化到艺术中去,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法国画家高更远离繁华舒适的巴黎,来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长期与当地土著人生活在一起,表现他们的纯朴生活;雷诺阿晚年下肢瘫痪,视力也不好,手指僵硬,但他把画笔绑在手上,每天坐在轮椅中挥笔作画,直到停止呼吸.我国北宋山水画家荆浩长期深入太行山与山林为伍,终成一个有独创风格的大画家.这些艺术大师的不寻常的经历和敬业精神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这种教育的功能体现在能使人对自然、社会、人生采取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意味着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挚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知识的追求,对苦难的同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滋生出学习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欣赏历代美术作品,将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设想一个对祖国河山、文化和艺术冷漠无知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爱国感情.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始皇的兵马俑、敦煌莫高窟,这些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民族风俗能激发起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既增长了知识;又开拓了艺术视野,这实际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素质教育”课.

四、面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知识的作用,培养其创造力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造美的机会,使学生用新的眼,光去发现美,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使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锻炼.有人说:在美国,凭课堂上的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研究性课题,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富有创造性.同样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成绩优异,但一踏人社会碰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解决,这种手、脑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创造局限性的事实已被教育界广泛关注.我们应吸取传统教育的教训,美术学科决不可忘掉学科特点,走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路上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学生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传播一些实用美术知识与技法,如环境设计的基本法则、教室与会场的布置、家庭厅室的空间安排、海报的平面设计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造物、造型技能与设计意图相互结合的能力,使创作出的作品真正体现创作者本来的设计思想.通过一系列艰苦劳动,学生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品”,也就是透过这件“艺术品”,学生发现了自我,发现了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曾知道的潜在的能力,其实,这个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发人脑最有价值的创造力的过程.


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应注意校园和周围环境的美化对学生形成良好气质的影响,校园的美化应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劳动相结合,积极倡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花园式的学校.学校还要经常举办学生作品展览、设置美术窗、艺术画廊,成立绘画、书法、摄影兴趣社团,营造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使我们的美术教育富有独特性和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