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申题的详解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15 浏览:130041

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展开论述,是申论写作的四大环节和步骤.切实把握住这四个环节并把每一步都做扎实,才能把一道申论试题回答好.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申论的答题要领,这里,我们就一道申论试题的回答过程来具体说明一下.请看下面的这道试题(为方便讲解,“材料”每个自然段的序号为作者所加):

2002年山东省考选国家公务员

和机关工作者笔试申论试卷

2002年9月8日

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材料:(1)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风暴、扬沙和浮尘天气,滚滚沙尘掠过华北、东北,跨过长江,直指祖国东南.频繁袭来的沙尘暴使人们体验到风沙的无情,天灾的恐怖.一份权威的统计资料显示出一种可怕的趋势:我国沙漠化的扩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推进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扩展速度增加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气象部门统计显示:50—70年代的20年间,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了26次,80—90年代已有30次.

(2)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北京市正北方,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据说,以前每年夏天,这里绿草连天,牛羊满地,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由于当地水草丰美,所产的苏尼特羊肉质鲜味美,被北京都来顺饭庄列为首选羊肉.可是去年8月再踏足其上时,却发现这里既没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干燥的风裹着沙粒将人脸刺得生疼.放眼望去,零星点缀着枯草的黄沙地连到天边,偶然会有瘦骨嶙峋的死羊躺在沙地上.

(3)发菜和甘草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固沙植物,在保护草场资源、防止荒漠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由于乱采滥挖,不仅使资源濒临枯竭,还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沙尘暴频频光顾.据专家介绍,每搂二两发菜,要破坏相当于16个足球场大的草地;每挖一公斤野生甘草,就可以使20亩草原沙化.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每年外出搂发菜、甘草者约有10多万人.“甘草之乡”盐池县的马儿庄、惠安保和冯记沟乡一带,80年代还是芳草萋萋的绿色莽原,如今,已变得满目疮痍,流沙茫茫,几乎寸草不生.

(4)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的对外窗口,院内停车场有成片的名贵树木——印度紫檀,令到此游览的人们欣喜不已.然而,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200多棵紫檀树被绕上电线,缠上铁丝,钉上开关,挂上电灯,充当起“灯柱”.最多的一棵树上竟有七八个开关、插座,铁丝已深深地陷入树身,树干被弄得伤痕累累.

(5)从前年秋天到去年秋天的三个植树节里,内蒙古苏木特内旗的乌日更和他家周围的7户牧民共种了3万多亩树,最多一户造林面积达7000多亩.据悉,全苏木特内旗现在已有28户牧民跟随乌日更,在沙漠中建起自己的“绿色庄园”.当年那片荒无人烟,鸟兽绝迹的荒漠,如今已变成10万多亩的绿洲.在绿洲260多亩水库里,活蹦乱跳着几万尾鱼.芦苇荡的周围是遍地的五彩野花和萋萋芳草.牛羊成群,六畜兴旺.一位治沙专家说,从理论上讲,这里是“生命禁区”.这位名叫乌日更的年轻人无疑创造了“生命禁区”的神话.

(6)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素以水量大、自净能力强而著称,现在也面目全非了.干流上21个大中城市,每年向长江排放63亿吨废污水,以致每个城市附近江段都有10~30公里不等的污染段,加起来总长度已超过500公里;江面上每年过往航船30多万艘次,向江中排放36亿吨废污水;沿江两岸及船舶向江中丢弃的垃圾更是难以计数.2000年10月,记者在此看到的长江,依然水质混浊,江面上漂浮着稻草屑、泡沫饭盒及死猪、死鸡.靠近葛洲坝的垃圾积累了3米厚,人站在垃圾上面居然沉不下去.长江既是沿江各城镇主要的纳污水体,又是人们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人们无法摆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自己排污自己吃.

(7)有关专家指出,从源头抓起,下决心对产业、产品结构动“大手术”,是解决污染反弹的治本之策.以山东的造纸业为例,尽管目前已减少到248家,所排放的COD(化学耗氧量)仍占全省工业COD排放量的59.6%.这些造纸厂每天的治污运行费用就高达几万元,很难实现长期稳定达标,只能化小为大,集中治理.济宁市将原来的13家草制浆企业调整为3家,麦草制浆能力压缩了69%,造纸产量却上升了43%,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8)市民随意弃置的废旧彩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危害城市天蓝水清地绿的一个新污染源,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环保专家称,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渠道,目前十有的废家电弃置后都得不到妥善处理,大多混同于一般生活垃圾填埋,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值得提醒的是,电冰箱中的制冷剂和发泡剂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电视机显像管属于具有爆炸性的废物,荧光屏为含汞的废物.这些东西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漏,造成空气、土壤和水质的严重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9)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白色污染”.可是无论去菜市场写菜,还是到商店购物,大家用塑料袋盛食品、物品都习以为常,欣然接受.结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下景象:大风起处,塑料袋挂满路旁树木,有的比圣诞树还“多彩”.学校老师在周日组织学生们捡拾废弃塑料袋,其行动真是可敬可赞,让人感动,可是他们捡得完吗?白色污染天天在我们身边泛滥,消灭它,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10)天津位于九河之下游,濒临渤海,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涤剂,随污水排入各水域,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为藻类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从而使水体因为缺氧而最终变成死水、臭水,导致海域被污染,生态环境遭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通告》,决定从2002年4月1日起,在全市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用品,天津从此告别含磷洗涤品.(11)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在会上指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要把认识真正统一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要让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决不能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情.


申论要求:

一、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300字.(20分)

二、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400字.(30分)

三、就所提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要围绕所提的对策、建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50分)

这是2002年山东省考选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的申论真题.我们就按照上述的四个环节和答题步骤,对这道题一步一步地过一过.

第一步,先来阅读理解.所谓阅读理解,就是通过对给定材料的悉心阅读,把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来,看它到底说的是个什么意思.这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阅读理解搞不好,不知道材料说的是什么,接下来的几步就无法进行,就回答不到点子上,就会跑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粗读(快速浏览一遍,看看材料说的是哪方面的事)”、“细读(逐句逐段地阅读,把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找出来,形成该段的中心句)”和“精读(把每段的中心句再反复推敲,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弄准材料的中心思想)”的要求,认真阅读试题给定的材料,切实吃透其精神实质,把材料中心思想把握住、记心里,并用于接下来的几步回答中.

具体到这道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份材料说的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事,它的中心意思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问题很突出,形势很严峻,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再加上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段话尽管不写在卷面上,只停留在应试者的心目中,但非常重要.没有它或者得不出这个结论,整个试题就无法作答.

第二步,再来归纳概括.归纳概括就是把材料中的每一个段落大意找出来,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这就是材料的要点.相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来说,归纳概括是展开;相对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说,归纳概括是浓缩,是提炼.概括要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有重点,既不能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完,漏掉好多内容,又不能照抄给定材料.所用语句应是论断性、主观评价性、有倾向性的,不能像材料那样过多地客观描写、在字眼上呈不偏不倚的样子.归纳概括一般采取“类型归纳法(一个种类一个要点)”、“环节归纳法(一个环节一个要点)”和“参与归纳法(如一件事情多方参与,一个参与方一个要点)”.请看这道试题材料的正确概括:

(1)人为地乱采滥挖,使草原植被严重破坏,草场退化、沙漠化扩展速度加快,沙尘暴频发.

(2)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白色污染”等,已对江河水域、大气环境、水质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朱总理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上在先进人物带领下,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保行动的实施,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从上面的概括可以看出,这个概括是采取“类型归纳”和“环节归纳”两种方法进行概括的.“材料”中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一类,说的是草场资源破坏,沙漠化严重,所以把这三个自然段归纳为第一个要点,即人为的乱采滥挖,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第四、六、八、九自然段为一类,说的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所以把这四个自然段归纳为第二个要点,即工业、生活、白色污染,已对水域、土壤等造成破坏.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关系,只是内容的类别不同,一是草场资源遭劫,一是工业、生活污染,所以采取的是“类型归纳法”,每一类为一个要点.材料的第五、七、十、十一自然段是一类,说的是国家开始重视,先进人物作出了榜样等,所以把这四个自然段归纳为一类,作为第三个要点.不过,这个问题显然深了一步,与前两个问题是递进的关系,所以采取“环节归纳法”进行概括,这个要点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一个环节或意思.这样,短短三条,寥寥数语,就把几千字、10多个自然段的材料归纳清楚了.并且突出了重点,三个要点里面有两个讲问题,一个讲国家重视和先进人物的作用;在先后顺序上,把问题放头里,把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放在后面.

值得注意的是,申论试题材料的内容总是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的.如这道试题的材料,第一、二、三自然段说的是草场资源遭破坏;第四个自然段说的是生活污染;第五个自然段突然冒出来个先进人物创造“生命禁区”的神话;第六个自然段又是说的生活污染等所以我们在归纳概括时,一定要按照材料的思想内容来划分、归纳和概括,不要按照自然段的先后顺序进行.这样,才能防止上“当”受“骗”中“圈套”,才能把给定材料概括好.

第三步,再来提对策.提对策就是针对材料所反映出的、也是我们概括出来的问题拿出解决办法.提对策首先要考虑它的针对性,对准问题来提,不能无的放矢;其次要注意它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要行得通,不能不顾客观效果地盲目乱提、硬提,同时还要有责任单位和部门,有人抓;再就是要注意行文上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请看这道试题的对策: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针对我国环保工作的现状,拟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和宣传舆论阵地,大力宣传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要着重讲清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使大家明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不能做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傻事和绝事.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办环保教育课.(2)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法》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依法大力表彰奖励环保工作的好人好事,严肃处理坏人坏事,对特别恶劣的要予以重判.(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大力发展耗能少、效益高、无污染的产业,下决心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特别要加强对小煤窑、小造纸厂、小化工的综合治理.(4)注意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行风力发电,发展太阳能事业.可以考虑先在新疆等地建立太阳能基地,然后在全国推广.各级科技、环保部门要做好调研论证,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这是我在借鉴有关参考材料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看得出,这几条对策提得还是可以的.第一,针对性强,四条对策都是针对环保的,与材料反映的问题对得很准.第二,切实可行,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既有负责落实的部门,又有具体的措施办法.如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技术等等,都很符合的精神和我国的实际.第三,逻辑性强,四条对策既集中对准污染问题,又彼此分开了档,不交叉打架.如果第一条是教育,第二条是学习,在逻辑上就乱了,因为教育、学习是一回事.

最后一步,来看论证.论证就是论述,写一篇议论文,重在说理.论证要注意三点:一是按照试题的要求去做,有的要求就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证,有的要求就你自己提出的对策自拟题目进行论证,还有的提别的什么要求等等,怎么要求就怎么办.二是要抓住最突出的问题去写,做到开小口,挖深并从某一点上切入进去,不要把题目起得太大.三是要“论”起来,讲清道理,不要提出问题后接着就写从几个方面去解决,没有中间的论证,不能以理服人.这道试题的要求很明确,就是围绕所提的对策自拟题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又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既然如此,当然要抓住某一点论证,因为全面论证费力写不好,篇幅、字数也不允许.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论证”是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有时申论考试“论证”这一步不是自拟题目,而是命题作文,试卷上已经把标题给起好了.如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最后论证那一步的标题是:家底.对这一题目的回答,一定要开阔思路,由查清人口家底联想到其他家底,并联系现实问题写深写透,写出它的普遍指导性来.比如说,不妨这么写:家底就是客观实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摸清人口状况,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要明确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知道大家的思想底细等只有把家底摸清了,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把工作做好,才不陷于盲目性.可是,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自己的所谓政绩,在没摸清家底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这项目、那工程,不但没达到预期目的,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

(摘自《应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