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博走向全国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4 浏览:6935

金秋时节,齐鲁大地再次收获了文化发展的累累硕果.9月27日一30日,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隆重召开.历时4天的文化盛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富于创新、成果丰硕,成为山东文化改革发展历程中的又一盛事.对此,本刊专访了第三届山东文组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清.

《走向世界》:本届文提出了“创意、融合、发展”的展会主题,请谈谈这个主题的内涵.

高玉清举办文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的决策部署.前两届文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本届文“创意、融合、发展”的展会主题,既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又顺应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加深的总体趋势.

一是突出创意内涵.文八馆七区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创意内涵,从新科技、新产品、新理念、新潮流等各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作了全面阐释,专门设立以“圆梦文博创意山东”为主题的创意生活展区,组织开展的活动中,文化创意活动占了很大比重,五大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有两个是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创意成为本届文的鲜明主题.

二是体现融合理念.本届文坚持“跳出山东办文博、跳出文化系统,力、文博”,一方面邀请了大量的省外参展商,另一方面加强与多个部门联合办展,增设了数字动漫馆、信息怎么写作馆、文化旅游馆、品牌文化馆等展馆,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设立了“体育产业及休闲健身产品专馆”,促进了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教育、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发展主题.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的跨区域转移、对接,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打造我省文化企业参与国内外合作的重要平台.济宁分会场突出了“走进东方圣城,感悟孔子文化”主题,诠释了孔子文化品牌的巨大魅力:威海分会场突出了“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推动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了以国际文化交流促发展的展会特色.

《走向世界》:与前两届文相比,本届文突出了哪些特色

高玉清:本届文既注重吸收前两届文的成功经验,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是注重高新技术.本届文注重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的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展示力度,充分反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成果.

二是注重兼容并包,开阔思路、放眼全国开展招商招展,积极为省外参展商提供优惠措施和优质怎么写作,济南主会场吸引了北京、黑龙江、山西、云南、江苏、福建、台湾以及深圳文、厦门文等政府组团和省外展会前来参展,济宁分会场邀请了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江苏、广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内蒙古的参展商,威海分会场仅韩方就近千人次参加了文,充分显示了山东市场在海内外的巨大吸引力.

《走向世界》:本届文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玉清:本届文顺应经济文化

体化日益加深的新趋势,以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为宗旨,使山东文成为我国东部文化交流和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从地域性盛会逐步辐射全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会展品牌.主要成效表现为

提高了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全省各级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大趋势的认识,加深了对文化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加深了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加深了对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备展参展,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交流了信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发展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促进了项目融资和文化产品交易.本届文现场签约85个项目,且呈现大项目多、核心层文化产业项目多、引进外部资金多的特点.会展期间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和订货总额超过了10亿元,有97个文化产品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意向投资总额69.71亿元.文使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浮出了水面,显示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扩大了齐鲁文化的影响.本届文上,齐鲁文化特色贯穿于大会的各个环节,既充分展示了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和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推介了山东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拓展了我省文化产品的销售网络、传输渠道和贸易平台,让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进入国内外市场,推动齐鲁文化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文可以说是山东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请简单介绍一下近两年来山东文化改革发展情况

高玉清:我省是最早一批有改革试点任务的省份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省转企改制单位已达327家,核销事业编制10043个.省内26家出版社、129家图书发行单位、145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5家影视剧制作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和重点新闻网站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全省17地市均成立了文化广电,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140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省广电系统已全面完成“局合分开,管办分离”和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也全面展开,年底前将实现“全省一张网”.

围绕改革促发展,务求改革实效,在文化改革发展中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国有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影视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大众传媒、山东新华传媒、泰山传媒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近百个.

改革进步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40亿元,增长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8%.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预定目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断繁荣,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鲁剧、鲁版图书等文化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我省文化发展进入由大到强跨越的新阶段.

推动文化惠民,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投入达12.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3%.全省1369个乡镇中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91个,近8万个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3万多家,数量居全国之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比规定时间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惟一的“示范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80万场,覆盖全省90%以上农村,观众3.18亿人次.可以说,山东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这几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文化实惠最多的几年.

《走向世界》:以本届文为新的起点.山东下一步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高玉清: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推动文化由大到强跨越的新阶段.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提出山东文化改革发展要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即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根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山东下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总的思路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达到4000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进步提高,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具体步骤是,采取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行动”,着力打造“五个新优势”:


是重点项目带动行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长效机制,以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门类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大项目、新项目,扩大产业总体规模,提升产品整体层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将已建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山东省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十二五”期间建成10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配套相应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骨干企业培育行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培植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培育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结构合理、富有竞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100家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引导1000家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尽快上市.

三是知名品牌打造行动.全面整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多层面、多维度开发,培育富有山东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引导文化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经营,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以品牌特色创造竞争优势,把山东文化产业由优做强.成立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品牌评价、认定、激励、推介和保护机制,“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打造100个知名文化品牌.

四是重点区域引领行动.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海洋产业、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业态,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50个文化产业园区和i00个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园区(基地)10个,过20亿元的园区(基地)100个.

五是特色文化孵化行动.挖掘丰富的齐鲁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集中推介.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制作水平,合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加速民俗工艺产品的深度开发、生产和销售.扶持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成立山东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协会,确认全省民间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一批民间民俗工艺大师,包装推出100种富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产品.

六是文化旅游融合行动.强化文化旅游统筹发展意识,统筹理念、规划、政策、资源和市场主体,高层次谋划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区域文化与旅游联合协作机制,加强对区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统筹仂调,打破地区界限和行业壁垒,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大力推进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科学制定山东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评选命名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和最佳文化旅游景区,打造3至5条闻名全国、影响海外的文化旅游黄金线.

七是创意山东建设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创意产业,将创意活动融入到各行各业,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的升级创新.重点培育一批数字技术、广播影视、广告创意、动漫游戏、工艺设计、旅游策划、表演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创意群体,扶持一批具有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的创意骨干企业.建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的产、学、研协作机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组织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移动电视、网络游戏、IPTV等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开办“齐鲁文化创意网”,定期举办“创意山东”论坛,建设网上创意征集平台,形成文化创意征集、评估、孵化、推广良性循环机制.

八是金融政策支持行动.探索运用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银行信贷、改制上市、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对接.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鼓励保险公司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入新兴文化业态,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设立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协调省内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丰富信贷模式,扶持组建一批担保和再担保公司,每年两次集中向金融机构推介优秀借贷项目.

九是齐鲁文化输出行动.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齐鲁文化影响.完善文化输出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出口的长效机制.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出口渠道建设,鼓励文化企业在海内外兴力、文化实体,实现落地经营.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机构合作,鼓励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走出去”,提高山东文化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制定齐鲁文化输出的长远规划,创新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走出去”机制,制定《山东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主要文化输出项目目录》,加大齐鲁特色文化产品对外推介力度.

十是高端人才培养行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实施“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加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创意策划和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完善文化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合作,创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实用性、复合型技术人才.完善人才评价、选拔、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形成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硅谷”.建立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库,建立高端文化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定期组织高端文化人才高级培训I班和考察交流活动.

通过以上“十大行动”,重点打造“五个新优势”:

是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力争早日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为契机,推动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使城乡文化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创意水平高、发展活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四是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品牌价值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品牌体系.五是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充分发挥孔子文化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把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使齐鲁文化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编辑/杜启洪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