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3 浏览:15407

摘 要: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的政治参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政治参与又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今日中国政治发展水平和未来中国的法治进程意义深远.从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特点入手,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关 键 词 :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38-02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是宪法赋予他们表达、实现及维护自身或集体利益的途径.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会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和决策过程形成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效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为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保证.”[2]

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也是社会最重视和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大学生有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作为青年,本身具有未来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又生活在知识分子高度密集的环境中,因而又具有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特征.这两方面就造成了大学生参与主体身份的独特性.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生活期间,因而具有时间的阶段性.在校园中,大学生关注或参与的政治参与活动(学校管理和决策)内容大多与其个人学习、生活、就业的发展方面紧密相连.如教育收费问题、教学质量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和贫困生问题等.而且大学生具有青年人群体特有的政治敏锐性和使命感,使得大学生时常关注民族问题、国家主权、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由此看来大学生政治参与又具有空间和内容范围的特定性.

其次,还存在政治参与动机的多元性.参与动机的多元性主要有:被动型参与动机、利益实现的需求和信念型动机.大学生政治参与中,被动型参与动机较多.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成熟时期,政治观形成时期,所以不同的利益集体往往都希望动员到更多的大学生,进而大学生就常受他人或组织的指令、暗示或动员去进行政治参与活动.同时,大学生在维护集体利益时,也更加关注自身价值与自我成就的实现.这就是利益实现的需求导致的动机.信念型动机又是社会政治责任感引导的动机.这一动机在感召力、动员范围上都有较突出的优势,是高层次的参与动机,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广泛存在.

第三,参与形式同样具有多样性.在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当中,参与形式的限定范围也就较为宽泛.有以下多种形式:参与竞选、选举活动、社会接触活动、结社、表达政治主张、进行政治性社会实践以及非法和非制度化参与.

最后,参与方式具有时代性.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与前一辈经历的差异较大,他们思维活络,思想解放,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里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其在参与方式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学生是互联网利用最高的社会群体之一,手机与网络参与形式在大学生中是最普遍且实用的方式,这一方式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在目前,青年社团的数量越来越多,参加社团的大学生也与日俱增.在学校中,大学生利用学术沙龙和结社参与的形式也较为广泛.在社会志愿者行动中,大学生是其中的主要参与群体,大学生也通过这一活动形式在进行其政治参与活动.

二、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整体上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其中积极向上、健康的方面居多,但是在这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从最基本来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着认识模糊,政治参与意识不稳定,以致出现政治参与态度冷漠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不停向我国传输其文化产品和体现其价值观的产品,这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和冲击,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是一个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三观、政治观等正在逐渐形成、完善及成熟.有许多大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的政治信念有了怀疑和动摇.在受到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有些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降低,兴趣也随之淡化,导致大学生对我国国家方针和政策等的制定不了解,对我国的国情不了解,慢慢地,他们政治态度冷漠的现象就会愈来愈明显.这一问题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很不利,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等重要方面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其次,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偏差,参与能力、水平较低.目前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高,并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应当进行政治参与行为.但即使如此,进行实际参与的却仍是较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上出现了意识与行为的矛盾:思想意识上对政治认同,实际行为上却刻意回避.一方面大学生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可在此同时,他们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识来进行自身行为,常常做出一些违背制度规范,与道德相悖的行为.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被动参与,仅仅是听从学校或老师的号召或命令而参与,没有主动性,参与度也不够深入,仅浮于形式,这样存在知行偏差的低效能政治参与也显现了参与能力与水平的低下.


最后,在参与中还有功利化的倾向和政治参与制度的缺陷.大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态度虽然积极,但是在这之中却有着功利化的倾向.许多大学生是抱着可以带来某些现实利益的目的去参与政治活动的,大学生以其特定的利益表达或利益需求为参与政治活动的基准,确实体现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的理性和注重实际的态度,但是若是完全冲着利益而参与政治活动,则是一项很严重的问题.在此问题之下,有一个起地基作用的东西,就是政治参与制度.在很多时候,大学生是为了在政治价值或利益分配中占有利地位而去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又无法保证完全在制度范围内就可以达到其既定目的,这时就会出现非制度化参与.而大学生非制度化参与的出现就是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的一个明显表现,大学生的非制度化参与现象发生的并不普遍,但像越级反映、罢课、游行等行为,即使不经常发生,一旦出现,也会直接对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三、增强和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就上文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中存在着许多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就要解决在其意识层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认识及理论上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参与认识不清晰、意识模糊不稳定及参与质量与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对政治参与的基础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首先,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政治意识的教育,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政治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其明白自己在国家政治发展中的责任,提高对我国政治的信赖度.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政治参与,并意识到政治参与对他们的重要性,这样就会逐步强化大学生的政治使命感,从而形成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

其次,在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做到的是树立培养一个明确而且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要求学校和广大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和遵循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机制,实时把握他们的各方面心理动态.教育大学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对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领悟,正确的引导和调适其政治心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方向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和信念,防止一些非正常心理及动机(如功利化心理倾向等)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出现,确保大学生政治参与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第三,要提高大学生的参与能力.仅有意识和方向上的保障还仅仅是完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地基”,要使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性增强,就要提高大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参与能力不是理论性的问题,而是明确的实践性问题,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参与能力.学校要极力重视管理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边接受教育,一边养成了良好的参与习惯,逐步地提高其参与能力.对于实践活动,要开展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在校园内,学校可以在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推行,如学生干部的选举、每学期的评奖评优、党员的发展工作和学校组织的管理等,切实依据的方式方法进行选举,鼓励学生通过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这样会很切实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精神,培育政治参与能力.在校园外,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我国成熟规范的基层选举活动,如村级组织和城市居委会进行的“海选”选举活动,让大学生接触这一方面的活动,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在社会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还会提高他们的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让大学生体会到政治参与的一些程序,获得更多的政治参与能力.

最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需要有良好的参与氛围和有力的制度保障.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制度则是大学生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校园这一环境是尤为重要的,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多营造切实大学生自身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水平.更高一个层面的环境就是国家和社会环境.要净化社会环境,尽量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行为有不良影响的因素,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和,大力发挥媒体、新闻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弘扬宣传主流政治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文化,让大学生在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思想文化中接受熏陶,从而提高对现行的政治制度的认可度,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主动性.使国家和社会的多种因素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融合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