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能拒斥哲学思维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77 浏览:80630

摘 要 :中医在现代的发展需要哲学思维.因为:哲学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在今天仍具有合理性;哲学理论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掉了中医的哲学特质,中医理论也就解体了;医学的发展必然向具有辩证思维的医学形态回归,而辩证思维正是中医的天然优势;中医发展研究需要哲学的指导,需要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携起手来,进行合作.

关 键 词 :中医发展;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413-03

在目前的中医发展问题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拒斥哲学的倾向,表现有三:(1)把中医理论中的哲学特质看成是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否认哲学在中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虽不明确否认哲学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但对哲学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持怀疑态度;(3)在中医发展研究中缺少哲学的指导和配合.这种倾向对于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中医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笔者认为,中医在现代的发展仍需保留其哲学特质,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和参与.

1 哲学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在今天仍具有合理性


中医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哲学为其理论的基础.中医在产生初期是与哲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古代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医学知识都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于哲学知识的母体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医学知识贫乏,无法揭示人体的内部成分和组织结构以及致病的原因和机理,因而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也就不得不采取哲学思辨和猜测的方式.是中医以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得中医能够树立大体正确的人体观、疾病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并以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为基础,建构了自己的整个理论体系.

随着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西方的古代医学把自己建立在自然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朴素医学到科学医学的转变,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主流形态.中国的自然科学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国情而未能有长足的发展.因此,中医没有象西医那样获得自然科学和实验的有力支持,没有走上医学发展的常规道路,造成“中医发展两千多年来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直到今天仍然停留在朴素医学阶段.

中医在当代如何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对中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中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有一些学者对哲学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颇有非议,甚至把它看成是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实际上,哲学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在今天仍具有合理性.中医能够有效地诊治疾病,除了它是同疾病长期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之外,也与它的理论基础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尽管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但它们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是大体正确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客观世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正确反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是在宏观或一般层次上的反映,而自然科学则是在微观或具体层次上的反映.因此,以哲学为基础的中医和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西医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治疗疾病,这正是哲学作为中医理论基础在今天仍具有合理性的根本原因.中医运用哲学建立的唯物主义的人体观、疾病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和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中医突出的疗效也充分证明了哲学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西药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医源性疾病日益增加和疾病谱的改变,西医对一些疑难病症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的优势更加凸显,这里面理所当然地也包含着哲学的积极作用.

2 哲学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掉了哲学特质中医理论也就解体了

如前所述,中医是借助哲学建构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天、象、气等等就是直接从哲学中移植过来的,这些哲学理论和概念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或者说,中医主要就是运用这些哲学理论和概念进行思维的.以阴阳学说为例.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中医理论的人体观、疾病观、辨证论治、方剂与药物等方方面面.如中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就是建立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关于人体的产生,中医认为是阴阳媾精而形成的.《内经》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阳化气,阴成形”.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也是如此,《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人体内外、上下、表里、腹背、脏腑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无不构成阴阳联系、对立统一,并由此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学术体系”.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也要运用阴阳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只有阴阳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之则生疾病,即《内经》所讲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诊断疾病也离不开阴阳学说,“八纲辨证”中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阴和阳为总纲,即表、热、实归属于阳证;里、寒、虚归属于阴证,这是中医诊断时分析病情的最基本的依据.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也离不开阴阳学说,即调治阴阳,使其恢复平衡,即以“阴平阳秘”为目的.中药的性、味、功用也分为两大类,如辛、甘、淡味,性温热、燥烈、升散的药物属阳;酸、苦、咸味,性寒凉、滋润、降敛的药物属阴.可见.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无处不在,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组方用药.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已经深深渗透在中医的全部理论之中,也是贯穿于中医观察人体、诊治疾病、组方整个过程的根本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自然科学的理论置换出中医的哲学特质,那么,就必然造成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中医的其它理论、方法的激烈排斥,导致“两张皮”的后果,或者造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崩溃.因此,在中医的的创新过程中,中医理论的哲学特质应当保留.当然,作为未来的、新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哲学,应该是去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中的不合理的成分、经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改造过的科学的哲学.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除了继承和保留其合理成分之外,还必须注意继承和保留它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的哲学理念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我们对它的继承和发扬.

3 医学的发展必然向具有辩证思维的医学形态回归而辩证思维正是中医的天然优势

世界医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朴素医学(古代医学)阶段,正在经历科学医学(近现代医学)阶段.从它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将发展到“系统医学”(后现代医学)阶段.

朴素医学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辩证医学,它以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用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观察人体和治疗疾病,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朴素医学也存在很多缺陷,如它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义,理论没有严密的逻辑性,缺乏实验的证实和自然科学的根据,直观性、猜测性较为突出,在诊断治疗上也缺乏明确具体的技术规范,等等.

科学医学克服了朴素医学的直观性和猜测性,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之上,从而获得了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有力支撑,使自己具备了“科学的形态”并能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因此称之为“科学医学”.但科学医学由于受还原论的影响,对人体的研究只关心各个部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虽然对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但它却不关心整体,忽略了人体疾病与人的心理、环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它在许多复杂疾病的治疗方面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科学医学否定了朴素医学,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但它在整体观、辩证思维上与朴素医学相比,却产生了倒退,这也正是制约它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

系统医学是一种以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以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医学的合理成分为基础的辩证医学,是世界医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公认的新世纪医学.系统医学将否定科学医学,当然,系统医学对科学医学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它将保留科学医学的合理成分,即以自然科学和实验为基础的医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诊疗手段.同时,抛弃了科学医学形而上学的人体观、疾病观.它强调医学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深入研究基因组信息与环境信息的相互作用,阐明发病机理,建立系统分析和预测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的新理论体系和技术平台,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见,医学的发展必然要“回归”到辩证医学形态.

中医虽然也是具有辩证思维的医学形态,但它是原始的、朴素的辩证医学,它需要向现代的、科学的辩证医学发展.但中医发展的未来形态并不是系统医学,系统医学只是西医发展的新形态.而中医必须在坚持其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所以,中医的未来形态只能是一种类似于系统医学的、与系统医学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新中医学”.但无论如何,从医学的发展必然向具有辩证思维的医学形态回归这一大趋势来看,哲学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医的发展不能拒斥哲学思维,中医的哲学特质是中医的天然优势.

4 中医发展研究需要哲学的指导需要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携起手来进行合作

中医在创立时期深受哲学的影响,而中医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代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它需要哲学的方法和指导,这涉及到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虽然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总结概括的材料,是哲学发展的基础之一,但哲学并不是对自然科学的消极反映,哲学会积极地、能动地影响自然科学,给予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自然科学越是深入发展,越会涉及到深刻的哲学问题,越是需要哲学思维为其开路,指明方向,提供武器.没有哲学思维,没有必要的各种逻辑范畴,自然科学就将寸步难行.列宁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大发展时期就曾深刻指出:“因为,自然科学进步的那样快,正处于各个领域都发生那样深刻的革命变革的时期,以至自然科学无论如何离不了哲学结论.”中医学在学科归属上也是自然科学,它的发展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都会涉及到一些哲学问题,如怎样认识世界医学发展辩证过程;中医发展的规律问题;如何用现代哲学改造贯穿于中医学的朴素哲学;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医怎样才能既保持传统特色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中医的未来发展形态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就离不开哲学思维,必须有哲学开阔的视野,要运用哲学的方法.

目前,中医界和哲学界都非常关注中医的发展问题,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二者的知识结构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中医工作者大多从中医学本身来探讨中医的发展,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着大量具体鲜活的材料,是中医发展研究的主力军.而哲学工作者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医发展问题的.用哲学的理论指导中医发展研究,既可以为中医发展研究提供科学方法,也可以站在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为中医的发展指示方向.可见,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携起手来,建立联盟,必能促进中医发展研究的深入开展.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二者缺少配合,造成不少研究成果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中医工作者由于不重视哲学,其研究大多是就事论事,缺乏辩证的观点和开阔的视野,不能从整个医学辩证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考察中医的发展趋势.而一些哲学工作者则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其研究又过于空洞、抽象,停留在一般的层面上.这种现象如不改变,中医发展问题的研究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建立联盟进行合作,首先要相互学习.如果双方都不掌握对方的理论,那就无法进行沟通,更谈不上合作.中医工作者学习现代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哲学工作者则学习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这对于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就是哲学,即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因此,中医工作者学习现代哲学和哲学工作者学习中医基本理论都没有大的障碍.通过相互学习,双方都掌握了对方的理论,这就在双方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相互沟通成为可能.当然,最理想的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中医学家,中医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这种双栖专家更能把中医发展研究推向深入.其次,中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要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二者可以就中医发展的重大问题交换看法,进行讨论,共同承担研究课题,这样就可以使研究更为深入,既有哲学的广阔视野,又有中医丰富的经验和具体鲜活的材料.只有这样,中医发展研究得出的结论才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