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性思维与领导哲学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88 浏览:153961

摘 要 :求实性思维作为领导哲学系思维方式之一,是领导者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在领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求实性思维, 从而使哲学思维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怎么写作.

关 键 词 :求实性;哲学思维;领导者

领导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也凝聚着哲学智慧.对于领导者来说,是否能够正确地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是衡量其领导力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否具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哲学思维,是对领导艺术的更高要求.也可以说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是领导者决策的显著特点,高超的领导艺术,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维.领导者的哲学思维方式有很多,求实性思维就是领导智慧的养成途径之一,在领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求实性思维的内涵及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先入之见,要避免带着主观的好恶和感彩来看待事物,要尽量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领导者必须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把求实性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石,在领导活动中一以贯之.

所谓求实,即求实际情况、实际效果,是讲究效益,保障实效,切实解决问题,它与“检测、大、空”相对立.求实性,也可以说是唯实性,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去思考问题和事情,而不能“唯书”、“唯上”.求实性思维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能动地认识、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达到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和驾驭规律的目的.可见,求实性思维方式是以反对唯心主义为任务,以寻找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为目标的.

求实性思维是一种客观性思维或理性思维,是一种符合客观的科学思维.求实性思维的本质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意思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同志古为今用,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并为其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注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研究客观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就是实事求是.

二、坚持求实性思维是领导者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

科学思维方式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既非一成不变,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只有牢固树立求是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确保各项决策活动正确无误.

(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较真才能准确了解实际情况

求真务实,求真是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就不可能做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较真,坚持真理,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苟且,正是坚持求真务实所需要的一种态度.

敢于较真,前提是要有勇气.勇气来自无私无畏.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就应当敢于同一切与党的宗旨相违背、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现象较真,祛邪扶正、破检测立真.敢于较真,基础是了解实情.实情来自严谨深入.较真的依据从哪里来?主观的推测、感觉是靠不住的,只能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践.这就需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地头、学校工厂,深入到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敢于较真,关键是掌握方法.方法来自科学求实.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人的认识各不相同.正确地较真,就不能不分主次、处处苛求,不论大小、事事计较,而应该着眼大局和长远,抓住本质和主流,善于在求同存异中取得共识,在取长补短中相互促进.这就特别需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出于公心、防止偏见.这样的较真,才有利于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致力于推进工作和事业.

(二)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必须使人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情况.这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绵延不断,永无终结.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日益变动,人类的实践过程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当今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勇于和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根据实践的要求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方针政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不断开拓创新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些片面地理解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将二者对立起来,或者一讲实事求是,就忽视了开拓创新,或者一说开拓创新,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善于从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层面去认识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从而造成思想上的封闭、守旧和工作上的被动、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正确的开拓创新.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不是不顾条件的一味蛮干,也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更不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形式主义.真正的开拓创新,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自缚于陈旧的框框,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地将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使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

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民情有实际的情况,民意有急迫的要求,民生有政治反映,民心有执政力量.百姓之心有事情、有决策、有导向、有诉求、有策略、有民计、有民权,所以,“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悖之则亡”.领导者在制定各项计划和措施之前,应当尽可能先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领导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做任何领导工作,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极大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这个创造力和积极性,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是我们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关键.民心,可敬、可亲、可爱;民意,有智、有情、有愿.举事当先审民心,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说,不可须臾或忘.

三、领导者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求实性思维

哲学思维与领导决策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使领导力有显著提升,必须熟知领导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领导决策的程序、方法和原则;除此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哲学思维的基本原理,把握求实性思维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概括和总结求实性思维运用于领导决策的经验与方法,使哲学思维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怎么写作,发挥其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求实性思维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保证.

要做到求真务实,决非易事.坚持求真务实,必须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具有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敢于求真务实,重要的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解放思想,是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必由之路;不敢解放思想,就走不出新路子,干不成新事业.敢于求真务实,必须敢于自我否定.不断自我否定缺点错误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于求真务实,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随时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对自己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只有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诚恳听取批评,主动接受监督,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敢于求真务实,而且要善于求真务实,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道道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根本目的.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可以说,亲历亲为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官”德情操,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本事.求真务实需要提高能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又掌握正确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求实性思维要力戒以个人偏好看待事物

力戒以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和情感偏好为尺度来看待事物,避免带个人利益看问题.如果每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绝对化,缺乏理性的分析,就容易走向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的认识,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所以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来充分认识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偏好的一种局限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带着个人的情感偏好,主观好恶来看待人,看待对象,看待事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个人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偏好是有个人的局限性的,是一种先入之见,我们应该力戒避免这样做,尽量通过不断利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总结,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认识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马克思在1846年讲了一个观点,人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的,这就是说,从利益出发看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总是带着自己的利益来看问题,比如说看待一个人,当这个人和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时候,跟我关系相当好的时候,我很容易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他的缺点可能就视而不见,和我有利益冲突,我们之间有矛盾,那么很容易把它的缺点发扬光大,把它的优点视而不见,所以带着利益出发来看待这个人,就很难达到对这个人的一种客观认识,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看待对象的时候,要尽量的把个人利益先放在一边,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这个事物、这个对象的客观认识.所以哲学思维给领导干部提供的第一个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就是要从客观出发,避免从主观出发.这种求实思维,对于领导干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运用求实性思维必须善于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它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洞悉民情、为民办事,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之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科学决策,更离不开调研.调查研究是实现决策化、科学化的基础性环节,只有深入调研,使基本情况清楚明了、决策依据真实可靠、分析思考全面深入,真正做到汇聚民智、集思广益,才能使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调研不过是下去一趟、听听汇报、写篇报告,调研作风不正、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越来越成为一些干部的“软肋”.因此是否善于调研,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更是作风问题.

调研贵在深.只有树立良好的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浮在表面迎来送往,不“蜻蜓点水”做样子,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才能摸清实情、摸出隐情,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打下基础.否则,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问题就容易“抓空”.调研贵实.调研的过程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的过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调研贵于思.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能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开展调研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透过现象认清本质,通过偶然发现必然,努力从普通的现象中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升华,推广运用,从当前的工作中预见到未来的隐忧,未雨绸缪,争取主动,既了解事,又明白理;既在工作上见成效,又在思想上有收获.通过深入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出规律,揭示出本质,总结出经验,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