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本体”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07 浏览:141994

摘 要 :本体的原意是指在事物底下对事物起支撑作用的东西,在哲学上被引申为使该物成为该物的最终依据,也就是事物背后的终极根据.所谓的“人学本体论”就是指将人作为一切事物、一切知识的终极确定性根据的哲学系统.本文先对“人学本体论”进行了概述,再探讨其内涵,揭示人在“人学本体论”中的位置以及“人学本体论”的四个价值维度.最后对“人学本体论”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本体论”鲜明的时代局限性.

关 键 词 :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特征;局限性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哲学传统中关于“本体”的观念是对象性的关注,而近代西方哲学则发生了转向,由对象性的关注转向认识论问题,即由关注本体“是什么”转向关注“对本体的认识如何可能”,从而自觉地将认识本体的主体,也就是把人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也展开了对人的意识问题的探究,但这并没有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偏离本体论问题,相反,这样使得古老的本体论问题得以在“人学”的视角中展开,形成了“人学本体论”.

一、关于“人学本体论”的概述

(一) 古希腊的人学传统

叙述近代的人学本体论,要对古希腊关于“人”的学说进行梳理,古希腊的哲学家中,对于“人”的问题的关注源远流长.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是:“人是一切与人有关事物的衡量评判者或者标准,是那些事物的‘它是什么’和‘它不是什么’的评判标准.普罗泰戈拉命题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在哲学中凸显了人本身.苏格拉底对人的关注也值得注意,他的主题是认识人本身,“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格言.他认为人之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他对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判定表示赞同,但又指出,如没搞清人自身究竟是什么,就不可能对这个命题有正确的运用,更不可能有正当的行动.“自知自己无知”,了解到人的不完善和神的真正完善,是苏格拉底的主要论据和方法.在诸多对人的定义中,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最为根本.这一定义包含两重的含义:一方面,只有人能独立地运用自己灵魂的功能进行思考和选择;另一方面,人能自觉到自己的这种思考和选择行为,并因此能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负责.因此,古希腊和中世纪以及启蒙时期的哲学实际上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人对自身不同形式的定位.

(二)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被看作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我们从字源上可以揭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征应是人文学科的复兴,这也就体现出与“人文”的关联.人文主义所指的是,意大利和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对古代希腊、罗马的著述和文物进行整理和研究,一时出现古典文化的再生和复兴的局面.从实质上看,“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作品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去反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无疑是号召人回归现实、关注真实生活,关注人的感性世界.

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最显著的特征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人道”、“人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的主张.强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视道德问题和人的问题,尤其重视人的尊严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种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共同构成了所谓的“人学”.它与教会神学的世俗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并把矛头指向“神学”.人文主义把人们从对神的关注拉回到对人自身的关注,客观上加深了人对自身的认识,肯定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

二、“人”的本体论内涵

“人学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与此相关的另外两个问题是:“我从何处来?”“我向何处去?”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需要在有限中去把握无限,在相对中把握绝对,在短暂的人生中把握宇宙的永恒,去追问终极的存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们就构成了“人学本体论”最基本的内容.

(一) 人在“人学本体论”的位置

在“人学本体论”看来,在属人的世界,一切意义和价值都依赖于人而存在,没有人的话,也就不存在所谓意义和价值.人学本体论的真谛是:人虽然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本原,但却是属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的本原,人是人学本体论的中心.把人看作属于人的意义和价值世界的本体并不意味着否定客观的物质世界的本体.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人学本体论,重在经历把物、把神作为膜拜对象以后终于把人作为哲学研究中心的意义,重在强调人的幸福、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至高无上.

(二) 人学本体论的四个基本价值维度

1. 人学本体论以关注人的现世幸福作为哲学的根本要义.人学本体论认为神学压制人学是野蛮的、不人道的,人们追求自己的现实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关心人的生存意义的传统,重新把人的现世幸福作为哲学研究生的根本要义.

2. 人学本体论对人的物质生理需求和重新做了肯定.人为了生存就离不开吃喝穿住用,这些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因此满足这些需求是必须的.另外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必须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才能构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人,所以说男女是人类能够生存和延续后代的基本.

3. 人学本体论把人作为意义和价值世界的当然的唯一的主体.人学主体论认为,人既是认识的主体,更是实践的主体.人可以分为人类主体、社会主体、组织主体和个人主体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既按从事活动的组织方式、组织范围而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和依赖,构成统一的活动系统.人作为主体,有自己特定的认识结构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把原有的认知模式作用于客体,构成人们从事人事活动的一种前提张力和准备状态,而且是知情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意义和价值世界,人的需要,主体的需要,就是最根本的标准.

4. 强调个人意识、个人生活的不可取代,把个人幸福的实现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揭露基督教神学检测借神的意志剥夺了无数个人幸福的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人学本体论把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幸福看得高于一切,是有其特殊价值和意义的. 三、“人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

(一) 人学本体论发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价值,反对神权,提倡人权.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竭力维护人的尊严,反对宗教神学主张的“人应该蔑视自己”的观念.人学本体论主张个人看作自己命运的主义,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个性独立和自由解放.

(二) 人学本体论肯定现实世界和现世生活,向往享乐、功利和致富,反对悲观、禁欲、遁世,反对来世幸福,提倡现实幸福.人文主义者认为,有血肉有感情有的现实的人,应当追求现实的生活,追求世俗的生活,追求爱情和荣誉,因为这是人性的自然要求,是人的权利,他们充分肯定了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三) 人学本体论否定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教会的虚伪,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在中世纪,人们受到封建专制主义与等级制度的禁锢.人文主义者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要求砸碎封建等级制度的枷锁.人的高贵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的高贵源于其天赋的理性和自由的一直,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之所在.


(四) 人学本体论提倡理性,追求知识和技术,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主张探索自然.中世纪基督教泯灭人的理性,贬低人的思维,迫使人们盲目信仰教条,绝对服从权威言论.人文主义者都坚信人的力量的伟大,坚信人具有感觉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认识自然,造福人类,因而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怀疑和否定所谓的权威理论,要求回复理性的权威.文艺复兴时期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的主义,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这是从人的理性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着眼,发现人的理性的至上性,看到人的伟大是与人的理性和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理性不应该成为人的通知力量,而是发展科学和弘扬人类主体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四、“人学本体论”的历史局限

首先,近代的人学本体论与基督教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而不可能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这是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正如人们一再提及的很多人文主义者都是基督教徒,他们的心中都会为天主留出一个位置,更主要的是,在思想观点上也存在着联系.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学本体论多停留在人性的张扬上,而忽视了其中对人性的忧患与反思这一深层内涵的把握.随着人性觉醒和人的自由精神的增强,摆脱“神学”束缚的人又陷入到精神无家可归的困惑中.纵观这一阶段的文化史,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并不是理性的人,感性远远胜于理性.他们对人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和超前性,缺少现实层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人性的内涵有待更深刻的反省和补充.

最后,“人学本体论”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它对“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对理性主义的肯定,同时也带来理性的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在得到继承和发展时,必然要贴近实践要求方面的理性和人类主体性成为主导价值目标,充满世俗感性自然欲求的活生生的个体和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人这方面的内容便暂被搁置不论,最多只能充当一种文化副本,这就造成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自我认为的丰富成果被片面的发展了.

五、结语

人学本体论是在文艺复兴时代对古代西方文明的批判和继承,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希腊文明中一切关于人的优秀学说,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思想养料;另一方面它对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哲学中的神学传统和神秘主义糟粕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近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诞生以及不断发扬光大,是人学本体论的精髓,也是此后数百年来人学本体论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